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了工程招投標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招標是一種現代的交易方式,工程招標制度可以規范建設市場管理,提高市場管理和工程質量,但是隨著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現象發生,工程招標中的各類問題逐漸被暴露出來,論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解決途徑,以期能夠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的招投標管理制度。
關鍵詞:工程師職稱論文,工程招投標,工程建設市場,招投標管理制度,廉政建設
1 招投標的現狀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實行招標制度以來,經歷了30多年的發展,先后制定了《建筑法》《招投標法》《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法規,建立了各級建筑市場,取得了很大進步。實施規范的招投標制度,整頓建筑市場秩序,加大查處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的腐敗問題。在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的基礎設施建設中,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但是,部分地區的招投標環節中仍然存在違規操縱、互相串通、暗設陷阱等現象,諸多不規范的競爭及其不規范的運作,都給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埋下了隱患。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降低工程造價,促進公平競爭,打破產業和地方性保護,應建立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改進和完善招投標管理辦法,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加大考察和審核的力度。
2 招投標參與各方存在的問題
2.1建設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
建設單位作為投資主體,在組織招投標活動中,部分建設單位采取一系列手段來保護自身利益,有些明招暗定,進行虛假招標,給投標企業帶來極大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不少建設單位以少批多建的形式,利用陰陽圖紙,偷稅漏稅。還有部分單位審批小規模的圖紙,進行大規模的建設。
第二,部分建設單位存在虛假集資和合資、外資、聯營等現象,規避招標。
第三,招標文件工本費較高、售后不退、不開發票等經常出現的現象,造成招標的不規范,與此同時給投標企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其中,投標巨額保證金也是一拖再拖,難以退回。
第四,有些建設單位把工程化整為零,使本已達到法定招標條件的情況變為不符合,進一步規避招標。同時,相關單位還以工程招標為掩護,進行附屬工程的建設和配套工程建設,規避正規方式的招標,造成了投標單位串通招標等行為。
第五,有些建設單位要求投標企業以墊資的形式進行投標,依照墊資金額制定評分標準,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各家品牌大同小異,但價格差距卻很大。
第六,有些建筑市場名義上以招標的形式進行投標,背后卻和“心儀”的施工企業“私訂終身”,形成了“明招暗定”的局面,甚至有些建設單位,招標信息不公開或縮小信息發布范圍。
第七,部分建筑單位,為了保證“關系戶”的地位和優勢,招標中利用一些苛刻的條件把其他單位拒之門外,暗箱操作,掩蓋腐敗的“遮羞布”。
第八,部分項目把公開招標改為虛假招標或者一對一的形式進行直接議標,時間上也少于20天,標底不精確,真正具備實力的投標者不能按照法定程序得到相應公平的競爭機會。
2.2投標單位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部分投標單位資質較高,使得工程質量得不到良好的保證。
第二,近幾年來,投標單位出現了“空掛戶”的嚴重現象,在不具備資質和能力的情況下,借用其他企業的資質進行轉包和分包,以獲取利益為前提,無法保證工程的質量。
第三,投標單位之間進行聯盟,相互串通之后按照事先的約定進行報價,中標之后,集體共享利益。此種行為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很少留有蛛絲馬跡在文件中。
第四,對代理公司或招標人進行利益賄賂,代理公司或招標人面對巨額利益的誘惑鋌而走險,不僅損害國家利益,也擾亂了招標市場的正常秩序。
2.3建設主管和監管部門存在的問題
第一,建設主管部門本應按照程序嚴格執法,但是由于部分地區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排斥外來企業進入本地,設置各種障礙,使得外地施工企業望而卻步,長期下去,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當地施工企業在技術上得不到發展和提高。甚至部分單位給領導打招呼、遞紙條,干擾了招標市場的正常秩序。
第二,監管部門是招投標活動監管的主體,但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地區的監管人員既當“評委”,又當“裁判員”,甚至還當上了“運動員”,這種做法使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成為擺設。
3 存在問題的成因探討
第一,相關法律法規不配套、不健全。雖然《建筑法》《招標投標法》等法律法規已頒布多年,但是隨著市場體系的變化,法律法規的構建滯后于招投標業務的快速發展,導致很多單位和個人心存僥幸,鉆“法律空子”。
第二,監管力度和懲罰力度不夠強,沒有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招標投標法》主要是對招標人和投標人進行經濟上的懲罰,最高懲罰不得超過千分之十,因此,此種懲罰力度和得逞以后的效益相比,懲罰成本較低,難以阻止違法行為。
第三,部分地區存在地方性保護行為,地方法規和《招標投標法》不匹配,部分地區依據地方法規操作,讓不少人有機可乘。因此需要堅決廢除不合法的地方性規章制度,讓招投標市場走上健康、有序、規范的道路。
第四,招投標市場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招標人、投標人、評標專家、中介機構等難免會受到人情、關系、勢力、金錢等因素的左右,誠信體系的缺失導致職業道德的缺失,因此只有建立市場的誠信評價體系和標準,招投標市場才能健康穩定有序地發展。
第五,整體人員素質不高,供求關系嚴重失衡。招投標工作是一項技術性、業務性很強的工作,招投標過程中,需要各方具備精湛的業務技能和很強的責任心,任何一方失衡,都會導致利益的沖突和損害。
4 主要對策和建議
第一,加強立法,健全工程招投標法律體系。地方性法律法規應當和《招標投標法》保持一致,并對操作性不強的法律法規進行細化和明確。對工程招標制度進行透明化和公開化建設,規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建設,完善評價制度,加強電子招投標制度的推進。
第二,提高監管部門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首先需要徹底清理地方性“土政策、土規定”,保持市場的統一性、開放性、競爭性、有序性。加強招標方式改革,實行合理競標,廢除“誰接近標底誰中標”的習慣性做法,并加強監督。行政監督部門要構建招標人的考核機制,建立統一的信用檔案,并進行跟蹤和監管,營造良好的競爭市場。
第三,充分發揮招標代理機構的重要作用。很大一部分工程項目是通過代理招標來完成的,因此招標代理成為影響工程招投標的關鍵性因素。首先,需要加強招標代理從業資格管理,其次,嚴格規范招標代理的競爭行為,最后,盡量完善現有評標辦法,建立智能化的評標方式和網上評標系統,提高評標的質量。
第四,規范評標專家的行為。評標專家在工程招標中扮演裁判員的“角色”,是影響招投標公正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嚴格規范評標專家的行為,提高評標專家的綜合素質,堅持公正原則,不可以任何形式向市場透露評標情況。
第五,規范建筑服務市場。首先,嚴格規范有形建筑市場人員的行為,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其次,完善市場交易程序和交易規則,形成嚴密的招標鏈條。最后,加強電子招投標平臺的建設,發布招標公告、抽取評標專家、評標結果公示等招投標流程統一在網上進行,減少人為參與。
第六,實行招投標過程全公開、全監督。發布招標公告、投標單位資格預審、開標、評標、中標結果公布等一系列流程都要公開進行,公開接受全社會的輿論監督,減少人為因素的干擾,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強調“公平優先、兼顧效率”的法則,政府從根本上完善招投標制度,讓資源得到最優化的配置。
工程招投標應從招標方、投標方、監管方三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通過招投標全過程公開、全過程監督、加強法制教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發揮招標代理機構的重要作用,來加強對招標投標雙方的監管。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服務平臺,結合工作實際,對照招投標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防止暗箱操作,加強權力制約,防止腐敗,加強廉政建設,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引入公平的市場公開競爭機制。在三方共同努力下,實現建筑行業招投標的健康綠色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本行業應有的貢獻。
工程招標是建筑市場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可以提高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和保障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建設高質量的工程。實行建筑工程的招標是為了達到“公開、公平、公正”的目的,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不健全造成一些單位進行不正規操作,這就需要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強法制教育,遏制腐敗,凈化建筑市場,真正實現引入競爭機制、恢復競標的初衷——降低工程造價和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 徐秀萍.企業項目招投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研究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0(12):199.
[2] 葛婷婷.招投標管理相關問題探析[J].中外企業家,2015(35):98.
[3] 萬世勇.淺議建設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5):196.
[4] 王亞軍.談我國招投標市場中存在的問題[J].基建優化,2004(4):11- 12.
[5] 韓仁年.建筑工程招投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7(21).
推薦閱讀:《傳動技術》(季刊)創刊于1987年,由上是由德國最大傳動公司ZF集團贊助,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的技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