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yè),沒有后顧之憂
這篇工業(yè)期刊征稿發(fā)表了造氣節(jié)能降耗的工藝流程和措施,論文簡述了造氣工段的生產流程以及降耗的必要性,介紹了造氣工藝的主要流程,通過一季度穩(wěn)產高產順利實現節(jié)能降耗的目標,為造氣爐爐況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為公司的節(jié)能降耗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關鍵詞:工業(yè)期刊征稿,造氣爐,自調閥,爐條機,氫氮比
湖北新洋豐合成氨廠是湖北新洋豐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個分廠,年產液氨150kt,所產液氨作為原料供應總部硫酸鉀復合肥廠、磷銨廠等其他復合肥分廠。因復合肥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自2016年,公司大力開展節(jié)能降耗活動,全年最終實現噸肥降低成本20元,極大地提高了洋豐系列復合肥的市場競爭力。2017年公司繼續(xù)推進節(jié)能降耗工作,計劃噸肥再降成本15~20元。造氣車間作為合成氨廠的龍頭崗位,其消耗占全廠液氨生產成本的近70%。液氨要降低成本,造氣崗位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單爐發(fā)氣量,降低蒸汽及煤棒消耗。2017年,造氣車間通過強化原料煤棒管理、加強設備管理、優(yōu)化制氣工藝及提高操作水平,一季度穩(wěn)產高產,順利實現了節(jié)能降耗目標。
1造氣工藝流程
1.1主要設備配置
造氣車間共有Ф2650mm固定床間歇式造氣爐14臺,1#~12#爐依序按4臺爐1個單元分屬到第1~第3單元,13#、14#爐屬第4單元。除第4單元2臺爐共1臺夾套汽包外,其他單元均按2臺爐配置1臺夾套汽包。各單元三樓配置軟水緩沖罐1臺,各爐配置旋風除塵器1臺,各單元按流程配置Ф1200mm煤氣總管、總除塵器、顯熱回收器、洗滌塔各1臺;4個單元爐所產半水煤氣經Ф1600mm大煤氣總管輸送至10000m3濕式直升式氣柜,供后工段利用[1-5]。
1.2蒸汽流程
45t/h造氣灰渣背壓式發(fā)電鍋爐所產蒸汽(發(fā)電后0.85~0.90MPa、240~250℃)及35t/h造氣吹風氣潛熱回收鍋爐所產生的蒸汽(0.9~1.2MPa、230~240℃),在造氣分汽缸(0.80~0.90MPa、250~260℃)匯聚混合,部分蒸汽經拖動4#、5#風機的B0.4-0.6/0.08汽輪機做功后直接進入各單元蒸汽緩沖罐;部分蒸汽經自調閥降壓后經過二次蒸汽總管,再經自調閥降壓后進入各單元蒸汽緩沖罐。夾套副產蒸汽(0.1MPa、114~115℃)經單元顯熱回收器換熱(0.1MPa、220~230℃),然后進入各單元蒸汽緩沖罐(45~52kPa、180~200℃);蒸汽出緩沖罐后進入單元蒸汽總管,再經蒸汽遞減閥及各爐蒸汽閥門控制后,進入造氣爐內參與氣化反應[6-7]。
1.3空氣流程
造氣系統(tǒng)配置6000V高壓風機5臺。1#、2#風機型號為KD450型,3#為C450-1.24型、4#為C500-1.28型及5#為KD500型。在限產情況下啟用11臺爐制氣時,第1單元、第2單元各開4臺爐、3臺爐,分別共用4#、3#風機;第3單元、第4單元共開4臺爐(單元空氣總管用連通閥連通),共用5#風機??諝饨涳L機加壓后輸送至各單元空氣總管,吹風階段空氣經各爐入爐蝶閥、擋板閥、吹風閥,由爐底進入爐內與煤棒發(fā)生氧化反應,為制氣提供熱量;吹風氣自爐頂出,經旋風除塵器除塵后,經單爐回收閥至吹風氣總管送潛熱崗位燃燒副產蒸汽、或經煙囪閥放空、或根據合成氣氫氮比調節(jié)的需要回收至氣柜(此階段與吹凈流程相同)。上吹加氮時,空氣經加氮手輪閥調節(jié)后,經加氮閥與上吹蒸汽共同由爐底進入爐內參與氧化反應,空氣煤氣與水煤氣混合成半水煤氣進入氣柜。
1.4煤氣流程
下吹階段所產煤氣,與經旋風除塵器除塵后的上吹加氮制氣所產的半水煤氣,均經單爐煤氣總閥、安全閥、單元煤氣總管、單元總除塵器、顯熱回收器、洗滌塔后,經大煤氣總管進入氣柜。1.5軟水流程變換工段來的軟水經自調閥降壓后,進入第3、第4單元軟水緩沖罐;凈化工段溴化鋰來的軟水進入第2單元軟水緩沖罐;脫鹽水崗位來的精脫鹽水,進入第1單元軟水緩沖罐;各軟水緩沖罐中軟水進入各單元顯熱回收器下部與煤氣換熱后(75~85℃),分別進入潛熱崗位的老脫氧槽、新脫氧槽和灰渣發(fā)電鍋爐。為保障除氧效果,需將脫氧槽中水溫提高至100℃左右,而經造氣顯熱回收器換熱后的軟水溫度較低,故對新老脫氧槽中的水通蒸汽加熱。新脫氧槽中軟水除氧后,經脫氧泵加壓送凈化溴化鋰;老脫氧槽中軟水脫氧后,經脫氧泵加壓后送潛熱鍋筒和造氣汽包。
2節(jié)能降耗措施
造氣工段通過加強對入爐煤棒、設備、工藝、操作等方面的管理,以實現節(jié)能降耗。
2.1確保入爐煤棒質量達標
2015年6月2-10日,造氣爐爐況大幅波動,消耗直線上升,最高達到噸氨1.8t煤棒[1],導致液氨成本飆升,其原因是型煤煤棒質量嚴重不達標,因此造氣降成本必須確保入爐煤棒質量穩(wěn)定。2017年以來,合成氨廠通過對原煤進行烘干、優(yōu)化原煤配比和腐殖酸配比、對原煤進行多級粉碎、加強對煤棒機電流和烘干窯溫度控制的考核力度、及時根據造氣旋風除塵器中排除的煙道灰量、輸煤皮帶機兩端及振動篩下煤粉的返回量調整相關煤棒制作工藝等,保障了煤棒的水分和強度的穩(wěn)定,為造氣爐爐況穩(wěn)定奠定了基礎。
2.2提高設備出力率
2014年7月,9#造氣爐因夾套露點腐蝕嚴重,1個月內先后3次停爐拉空碳層處理夾套底部漏點,直接間接損失近15萬元;2016年5月,14﹟爐因大齒圈使用時間過長磨損嚴重,1周內更換3臺爐條機總成,每次檢修時間都在4h左右,直接損失達2萬元;2017年4月,因入爐煤棒質量較好,7#、8#爐連續(xù)多個班溜碳,爐況嚴重惡化,后在灰倉上下安裝了防流板,投運后吹風時間比原來增加了1~2s,吹風蝶閥開大,單爐產氣量大幅提升。造氣車間經多次實施技改,DCS中控、自動加焦、全自動下灰、蒸汽遞減等先進技術已成熟應用多年,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公司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若設備管理跟不上,就會嚴重制約制氣生產,甚至導致全廠停車。2017年,車間通過引進新型夾套、及時更換老舊設備、定期對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保養(yǎng)、加強點巡檢和設備隱患排查、加強鉗工技能培訓、技能比武和技術創(chuàng)新、消除設備跑冒滴漏現象以及加強設備工藝參數的變化跟蹤對比,1月至3月造氣設備無重大事故,出力率達98%,保障了制氣生產的平穩(wěn)。
2.3優(yōu)化工藝
2.3.1調整循環(huán)時間2017年前,造氣爐制氣循環(huán)時間為120s,適合于灰分較高的煤棒制氣。2017年初,因入爐煤灰分降低,揮發(fā)分較高,導致造氣爐灰倉溫度長期偏高,有時達到400℃以上,而爐頂溫度亦超過400℃,導致入爐煤棒粉化嚴重,上吹和吹風時帶出物較多,床層阻力增大,爐下溫度偏低(約為150℃),卻因氣化層下移不能調高爐條機轉速,只能減少吹風時間,致使造氣爐產氣量無法提高。為此,將循環(huán)時間增加到130s,吹風時間由21~22s增加至24~25s,上吹下吹時間亦做相應調整。經調整后,爐頂及灰倉溫度下降,爐底溫度上漲,氣化層增厚且穩(wěn)定,發(fā)氣量明顯上升。
2.3.2調整空氣用量氣溫的高低對制氣影響極大,4月的白天與夜晚氣溫相差10℃左右,單爐產氣量白天與夜間懸殊可達700m3/h,所以即使同一天,在白天和夜晚制氣時的吹風時間亦應做相應調整,高溫時段可增加吹風1~2s;而氣溫較低的冬季和氣溫較高的夏季,除了調整吹風時間百分比,還應對入爐吹風蝶閥做調整,冬季關小,夏季開大,以保證入爐空氣用量的穩(wěn)定。
2.3.3全上吹的合理應用全上吹是人為設置的,在制氣循環(huán)過程中,每隔一段時間后,DCS自動控制將下吹階段取消更改為上吹,其目的是增加上吹蒸汽用量,增加碳層的透氣性,以利于氣化反應的進行。因為自動加焦的應用,爐內碳層高度增加,床層阻力相應增大。經多次試驗,取消全上吹后爐況無法穩(wěn)定,但全上吹間隔時間太短(如間隔30min做1次全上吹),消耗蒸汽較多(較60min做1次全上吹噸氨蒸汽消耗增加約65kg),且爐頂溫度較高,導致氣化層上移,故全上吹應根據爐況適時做調整,調整宜根據旋風除塵器內帶出物的多少、煤棒質量、皮帶機和振動篩下返料的多少而定。當煤棒強度不夠、水分較高、煤棒輸送過程中破損較多時,入爐煤棒含粉多,易導致造氣爐內碳層不透氣,此時應縮短全上吹間隔時間,最短間隔為30min;當煤棒質量好、爐況穩(wěn)定時,應盡量增加全上吹間隔時間,最長間隔為60min,其他時段在保障爐況穩(wěn)定的前提下,可靈活設置為40,45,50min。
2.3.4蒸汽的節(jié)能降耗造氣工段蒸汽采用自調閥控制流量及壓力,入爐蒸汽采用蒸汽遞減工藝。為了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蒸汽,造氣爐投運爐況正常后必須利用蒸汽遞減來控制入爐蒸汽用量(采用蒸汽遞減技術單爐日節(jié)約蒸汽16t左右)[2]。首先,因煤棒制氣工藝的特殊性,上吹蒸汽閥開啟度較大,相同閥門較下吹多開5個絲扣,而上吹用量過大則易導致氣化層上移,且耗費蒸汽較多,在保證床層透氣性好的前提下,根據爐況應盡量減少上吹蒸汽用量。其次,要合理設置蒸汽緩沖罐自調閥的參數,參數過高則自調閥動作頻繁,導致系統(tǒng)蒸汽壓力波動頻繁;參數過低則易使自調閥長提,會增加蒸汽用量。
2.3.5長開汽輪機汽輪機是利用蒸汽壓力差能驅動風機運轉以達到節(jié)電的目的。造氣工段長開2臺汽輪機,每年可節(jié)約電費128.48萬元[3],故無特殊情況,應保障2臺汽輪機長期正常運行。
2.4提高員工操作水平
造氣工段主操水平有差異,會導致爐況不穩(wěn)定,致全廠生產不穩(wěn)。在同樣條件下,班與班之間液氨產量懸殊可達3~4t,其原因在于操作人員的操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主操合成循環(huán)氫氮比控制平穩(wěn),合成崗位就能高產;有的主操爐條機控制得當,爐頂爐底灰倉溫度穩(wěn)定,吹風時間足,單爐發(fā)氣量高,產量就高。因此,車間應加大對主操的培訓力度,統(tǒng)一操作,加強對各項工藝指標的考核,對班與班之間的煤耗、汽耗進行對比,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3結語
通過實施以上措施,造氣車間在2017年1月至3月,相比2016年噸氨煤耗下降了80kg、噸氨蒸汽消耗降低了150kg,節(jié)能降耗效果明顯;一季度共節(jié)約蒸汽及煤棒費用約280萬元,為公司的節(jié)能降耗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向宏.原煤水分超標對煤棒制氣爐況的影響及處理[J].小氮肥,2016,44(6):8-9.
[2]李平.造氣工段節(jié)能降耗措施淺析[J].化肥工業(yè),2011,38(6):53-55.
[3]李楷,王中剛,王金娟.造氣系統(tǒng)改造綜合評價[J].化肥工業(yè),2008,35(1):54-57.
[4]高霞,王慶紅,田鵬.淺談造氣節(jié)能降耗[J].河南化工,2006,23(2):45-45.
[5]梁玲,王超,楊雪.有關合成氨造氣工序的節(jié)能降耗探討[J].科技風,2015(9):124-124.
[6]向宏.蒸汽遞減在造氣的成功運用[J].化工設計通訊,2014,40(2):29-31.
[7]向宏.造氣汽輪機帶風機運行總結[J].中氮肥,2015(4):13-15.
作者:向宏 單位:湖北新洋豐合成氨廠
推薦閱讀:《電器工業(yè)》雜志是中國電器工業(yè)協(xié)會的會刊,系新聞出版總署和科技部正式批準出版的國家級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