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南昌市厚田鄉風沙地貌形態特征與美學價值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地質礦產時間:瀏覽:

  摘要: 南昌市南部新建縣廣泛分布由古風沙和現代流沙組成的沙化土地。在野外地質調查的基礎上,選擇新建縣南部厚田沙地作為研究對象,應用觀察法、描述法和系統調查分析法等定性評價方法對上伏風沙地貌的類型和特征進行分析,并結合下覆古風沙的OSL年代、粒度組成及色度參數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討亞熱帶濕潤區風沙地貌遺產的美學特征。結果表明:厚田風沙地貌包括現代風沙沉積和晚第四紀古風沙沉積。

  現代風沙沉積大致始于14 ka B.P.,以縱向沙壟、穹形沙堆、辮狀沙堆、平沙地等微地貌形態為主;晚第四紀古風沙沉積時間約為77.0~14.9 ka B.P.,以板狀交錯層理為主,地層序列豐富,是蘊含古環境演變信息的特殊地質遺跡,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風沙地貌具有色彩美、曠遠美、形式美和生命美等美學特征,具有良好的地學旅游開發價值。定性評價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可豐富風沙地貌美學研究的內容,也可為中國南方亞熱帶濕潤區風沙地貌的地質遺跡保護和地學旅游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 厚田沙漠;風沙地貌;美學價值;旅游開發;江西南昌

福建地質

  《福建地質》本刊是福建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主管的綜合性地質科學學術刊物,刊登內容主要為基礎地質、區域地質、礦產地質、巖石礦物、巖土工程與地質工程、應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環境地質、遙感地質、地質實驗與測試技術、測繪、礦業開發,以及國資源管理等方面內容,熱忱歡迎廣大作者、讀者跟蹤投稿,并提出定貴意見。

  中國風沙地貌主要分布于華北北部和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區,是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發展并遺留下來的具有特殊外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地貌實體和組合,是地貌遺產之一[1]。2000年以前,國內對風沙地貌的研究多集中在對旅游地風沙地貌特征的定性描述,尚處于研究的萌芽階段。2005年,在西班牙舉辦的第6屆國際地貌學大會上,與會代表們討論了地貌遺產、遺跡評價和旅游地貌學等學術問題后,我國一些學者掀起了沙漠旅游研究的高潮[2]。

  黃耀麗等[3]將中國北方沙漠旅游資源分為3個自然大類,并分析了各類資源的特征。李翠林[4]將中國北方沙漠旅游資源細分為沙漠風光、鳴沙山、雅丹景觀、荒漠生物景觀、沙漠遺址5個類型。近年來,隨著以風沙地貌為主題的旅游地質公園的建立,北方風沙地貌遺產價值的研究成果豐碩[5-8]。吳月等[9]對騰格里風沙地貌地質公園的旅游資源進行了定量評價。趙得成[10]提出在沙漠景區建立治沙和旅游互為共生的沙漠旅游系統,將風沙地貌遺產和旅游開發納入風沙地貌學研究。

  從地域上看,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國西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的鄱陽湖地區也存在規模較大的風沙地貌,與北方沙漠具有相似的景觀單元,是中國南方亞熱帶最大的風沙化土地。然而,目前對亞熱帶濕潤區風沙地貌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形成機制[11]、地質時代[12-14]和沙山治理[15-16]等方面,尚未研究其美學價值。因此,筆者選擇南昌市新建縣南部的厚田沙地,在實地考察與采樣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法、描述法和系統調查分析法等定性方法,并與粒度組成及色度參數等定量研究方法相結合,探討厚田沙地風沙地貌遺產的美學特征,為厚田風沙地貌旅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參考。

  1 自然地理概況

  厚田沙漠位于新建縣厚田鄉南部,地理坐標為28°25′~28°30′ N, 115°46′~115°48′ E (圖1),東臨贛江,西枕錦江,距南昌市28 km。厚田沙漠由現代流動沙丘砂和古沙丘砂組成。現代流動沙丘砂主要由灰色裸露沙地、灌叢沙堆和平沙地組成;古沙丘砂主要由黃紅色-棕紅色沙丘砂和砂質古土壤組成,分布于贛江二級階地上,構成硬梁地或覆沙硬梁地[17]。該區是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年降雨量1 547.5 mm[18],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偏北風強勁,風向單一,風速可達7.96 m/s,為厚田沙漠風沙地貌發育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條件。植被主要有單葉蔓荊、球柱草、馬鞭草、狗牙根、含羞草決明、麻黃草以及人工種植的美國濕地松等[18-19]。厚田沙漠景區被譽為“江南第一大沙漠”[20],主景區已開發了沙漠休閑、水上游樂、體育競技和民族風情等旅游項目。

  2 風沙地貌類型與特征

  厚田沙漠位于鄱陽湖南部,是長江中下游亞熱帶季風濕潤地區風沙化土地的典型代表。風沙地貌的類型與規模受制于沙源、起沙風和時間尺度3個要素[21],尤其受沙源不充足與后期人工防風固沙的影響,堆積后被風蝕的沙層厚度較小。雖然在形成機制和發育時間等方面,厚田沙漠與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的風沙化土地具有顯著差異,但在景觀類型上,二者具有相似性。該區風沙地貌發育歷史短暫且地貌類型簡單,以縱向沙壟、穹形沙堆、辮狀沙堆和平沙地為主,其間展布風蝕溝和風蝕殘丘等微地貌(表1)。縱向沙壟、穹形沙堆和風蝕溝構成風沙地貌的基本骨架,辮狀沙堆、風蝕殘丘等微地貌點綴其上,形成了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獨特的風沙地貌組合。

  2.1 穹形沙堆

  穹形沙堆是厚田沙地風沙地貌規模最大的風積地貌[22]。該區穹形沙堆主要分布于風蝕溝的溝頭部位。前人研究[22]表明,穹形沙堆的形成與風蝕溝的發育密切相關。當風向與風蝕溝的方向一致時,在“狹管效應”影響下風力猛增,攜帶風蝕溝底部沙礫至溝頭空曠部位,后因風速減小堆積而成。穹形沙堆形態與西北干旱區的穹形沙堆相似,但尺度較小,與該區起沙風持續時間短(<20天),表層沙地含水量較高(0.355%~2.834%),平均粒徑偏細(350 μm)、沙源匱乏有關。此外,人為植樹固沙對穹形沙堆的發育具有一定限制作用。

  2.2 辮狀沙堆

  辮狀沙堆內部層理厚度與穹形沙堆差異較小,但外部沉積構造具有明顯區別,主要表現為:(1)辮狀沙堆頂部呈弧度彎曲,其余部分較平直。(2)規模相對較小(<15 m),因頂部植被覆蓋,其迎風處層理相交且形態較平直。因此,辮狀沙堆頂部逐漸尖滅的尾端可指示起沙風的方向[22]。(3)分布廣泛,其形成與植被生長和灌叢有關[22]。該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植被比干旱區沙漠更為豐富,低矮灌叢使沙地固化而不易受風力侵蝕。攔截后的風沙在灌叢四周慢慢堆積、隆升,形成典型的灌叢沙堆(圖2(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威远县| 安宁市| 沙湾县| 宜州市| 安陆市| 樟树市| 南和县| 张掖市| 巴林右旗| 咸阳市| 林西县| 开化县| 海安县| 新乡县| 长泰县| 澄城县| 抚松县| 上蔡县| 临邑县| 延长县| 汤阴县| 崇仁县| 万安县| 平湖市| 临泽县| 云梦县| 城市| 寻乌县| 绥芬河市| 株洲县| 达拉特旗| 革吉县| 栾川县| 容城县| 东阳市| 小金县| 苏尼特左旗| 应城市| 定远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