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通過開展對礦山開采地表沉陷的地質環境治理,進一步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生存條件,構建和諧礦區,使礦區在煤炭生產、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復墾地的科學再利用等方面走上一條良性循環的道路,推動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可持續協調發展。
關鍵詞:開采沉陷;地質環境;治理;可持續;效益
Abstr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mining surface subside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further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mining area and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mining area, let the mining area in coal production, min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reuse of reclaimed science aspects to a virtuous circle of the road and promote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mining subsidenc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ustainable; benefit
中圖分類號: TD1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 礦井概況
恒源煤電股份公司任樓煤礦是皖煤集團公司主力生產礦井之一,是以綜采開采為主的現代化大型礦井之一,礦井位于安徽北部的臨渙礦區,地處安徽省宿州市西南約30.0km的濉溪、蒙城兩縣的交界處,隸屬濉溪縣任集(任集現隸屬濉溪縣南坪鎮)和蒙城縣許疃鎮。截至2009年底,任樓煤礦共有地質儲量21443.0萬噸,其中A+B級為12111.3萬噸,為地質儲量的56.5%;可采儲量9758.7萬噸,為地質儲量的45.5%。
一、環境治理區概況
任樓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以恢復治理375.7畝(不含治理區外部分修建道路和溝渠)采煤沉陷地作為礦井的小型礦山公園,建成后將為周邊居民提供一處休憩娛樂場所。該治理區位于任樓煤礦工業廣場的西部,礦區專用鐵路的北側,緊鄰礦區專用鐵路,距離工業廣場約1.0Km,南北方向寬約253.0~353.0m;東西方向長約804.0m,總面積250458.0m2,約375.7畝。
1、治理區開采情況
本次治理區位于任樓煤礦中二采區的上部,井下涉及區域為礦井中一采區和中二采區,其中中二采區為礦井即將報廢采區。該項目治理區涉及區域范圍內井下僅開采72、73和82三個煤層,其它各煤層不可采,其中72和73煤層在該區域大部分為合區開采。當前,該區域三個煤層除礦井工業廣場、風井保護煤柱和中二采區上山煤柱未予開采外,其它區域煤層已基本回采完畢。72、73和82三個煤層平均采厚分別為2.60m、2.00m和2.55m,累計采厚為7.15m,開采時間為1997.1~2009.12,開采深度為-275.0~-578.2m,地表標高平均為+26.0m。
2、治理區開采地表沉陷情況
受井下煤層開采影響及人工回填煤矸石和粉煤灰影響,本次治理區范圍內地表最大下沉為7.19m。當前,治理區內有積水區、煤泥煤矸石電廠粉煤灰充填區和農田荒蕪區,地形較復雜。積水區位于治理區的東部區域,積水面積共計約192464.7m2,約合288.7畝,區內水位標高約+23.5m,積水深度為3.5~5.5m,平均4.5m。煤泥煤矸石電廠粉煤灰充填區位于治理區的西部區域,面積約47132.9m2,約合70.7畝。該區地表高低起伏,凹凸不平,地表標高為+23.9~+27.8m。當前,部分生活垃圾被堆積在該粉煤灰儲灰場的北半部區域,堆積面積約22234.5m2,約合33.4畝(不屬于治理區范圍),堆積厚度平均為0.5m;治理區內其它區域為農田荒蕪區,占地約10866.6m2,約合16.3畝。農田荒蕪區地勢較為平坦,地表平均標高為+24.0m。
二、治理區治理內容
本次任樓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的主要內容為:
1、回填、整理積水區邊坡,恢復水體功能,并修建堤壩,形成人工湖,并發展養殖業;
2、治理區內礦區專用鐵路路基加寬,并砌筑路堤邊坡;
3、清理治理區內生活垃圾堆積區,推平、整治治理區內煤泥煤矸石電廠粉煤灰充填區域,回填覆土,植樹種草,作為綠化用地,改善礦區周邊生態環境;
4、回填復墾塌陷區邊坡,修建休閑廣場,以作為礦井周邊居民休憩娛樂的建設用地;
5、進行治理區域周圍道路回填與路面硬化;
6、對治理區周邊及回填道路兩側進行綠化,最大限度地恢復礦區受影響的生態系統。
三、治理區治理原則
1、堅持質量第一原則:治理區將作為任樓煤礦的小型礦山公園,將成為周邊居民休憩娛樂用地,并兼顧漁業養殖。為滿足不同用地需求,治理區內各區的恢復治理,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處理工藝,確保工程治理質量;
2、因地制宜的原則:從實際出發,本著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建則建的原則,使治理工程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推廣性;
3、土方二次搬運盡量少原則:治理工程由于涉及矸石回填、土方剝離和臨時隔水圍堰(砌筑護坡)等工程,本次設計時考慮了盡量使二次搬運的土方減少到最小;
4、便于施工原則:本次治理區占地375.7畝,施工作業面積較大,但如果設計考慮不周或施工組織設計不完善,施工質量和進度同樣會受到影響,從而增加施工成本費用。本次設計從便于施工的原則出發,將治理區劃分成三個區及兩個亞區進行施工作業,統籌考慮各分區的工程,從而使設計工藝流程有利于現場施工;
5、井上下相結合的原則:要根據井下工作面布局和推進情況,及時圈定地面開采沉陷區域,根據治理方案采取相應的措施,及早處理;
6、科學合理,近期規劃與長遠目標相結合的原則:既要考慮礦井近期開采對地表沉陷的影響,又要結合礦井長遠發展目標最終對地表沉陷的影響綜合考慮,分階段,分步驟實施,杜絕重復治理和人力、物力、財力浪費。
四、效益分析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以實現礦區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具有顯著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減災效益。
1、環境效益
通過對礦區地質環境的治理,不僅美化了礦區周邊環境,治理恢復了部分受開采損壞的生態系統,改善和提高了礦區的生態環境,化害為利,為礦區周邊居民提供了一個休憩娛樂的場所,而且還處置利用了部分固體廢棄物,減少了固體廢棄物的無效占地和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美化了礦區生活環境,恢復了礦區的自然生態面貌,使礦區的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因而,其環境效益是十分顯著的。
2、社會效益
通過本治理區的實施,可獲得建設用地16.3畝(休閑廣場占地),不僅能有效增加建設用地面積,減少占用耕地面積,能緩解該地區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保持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而且還解決了部分閑散勞動力的就業問題,為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能使當地工、農關系緊張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為本區工、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因而,其社會效益顯著。
3、經濟效益
通過本治理區的實施,可治理采煤沉陷地375.7畝,其中可獲得粗放養殖魚塘面積為288.7畝。按魚塘每年每畝純收入1000元計算,則魚塘每年可獲純收入為28.87萬元。可見,其經濟效益也是顯而易見的。
4、減災效益
通過對礦區地質環境的治理,不僅減少了礦區采煤沉陷土地,而且減輕了因采煤沉陷而產生的地質災害對當地居民的生命財產的危害,改善了沉陷區居民的生活環境。
五、兩點建議
1、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方針,具有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減災效益,有利于礦區的可持續發展和礦區生態環境建設。要及時認真地總結經驗,以便推廣和其他類似工程借鑒;
2、加強治理區治理后的綜合利用、保護、管理和維護等后續工作。
六、結論
1、恒源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任樓煤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區治理采煤沉陷地375.7畝,工程現已結束,總治理費用為664.49萬元,其中一期工程理費用為411.87萬元;二期工程理費用為252.62萬元。通過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獲得休閑廣場建設用地15.9畝,粗放養殖魚塘266.9畝,鋪種草地58.7畝,修建水泥路10314.4m2;
2、該治理區實施后,任樓煤礦礦山地質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具有較大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減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