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鴨綠江斷裂帶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地質界很重視,認識逐漸深入。
1987年,地礦部航遙中心,開展了桓仁—集安測區進行了1:2.5萬的航空磁法測量,其航線進入朝鮮境內5-10公里。獲得該測區有關的鴨綠江斷裂中段較完整的航磁資料。筆者有幸接觸到該航磁資料,并結合鴨綠江兩側的地質構造特點進行了綜合解釋。
1 、地質特征簡述
1.1前人認識概況
鴨綠江斷裂歷年來有不少學者進行論述,總體認識大同小異。
根據遼寧省區域地質志對鴨綠江斷裂的描述:
鴨綠江斷裂為巖石圈斷裂,屬濱太平洋斷裂系。省內長180km以上,走向50-60°,傾向不定,傾角70°左右。斷裂帶多處是構造角礫巖,擠壓透鏡體、斷層泥,片理化等,切割早白堊系火山沉積巖系。丹東南部顯示韌性剪切性質,又稱“鴨綠江谷地”。在印支—燕山期構造運動活動強烈,為壓性—壓剪性巖石圈斷裂。其走向基本上沿鴨綠江或北西岸展布。
1.2鴨綠江北西側(中國境內)地質特征
鴨綠江兩岸以早元古代變質巖系的結晶基底,南部丹東等地以混合巖化巖石和混合花崗巖為主。片麻理方向既近東西走向。北部拉古哨—渾江口等地以下元古界變質巖系地層為主。其間有中生代酸性和中酸性侵入巖分布。例如:三股流花崗閃長巖。長甸花崗巖:石柱花崗閃長巖和大川頭花崗巖等。鴨綠江中國一側的斷裂構造40-50°走向發育,如:太平哨斷裂等。礦產以硼礦和金礦為主,銅礦多以礦點或礦化點出現。
1.3鴨綠江南東側(朝鮮境內)地質特征
鴨綠江朝鮮一側地質構造屬營口—寬甸臺背斜為其東延部分,以遼河群下部變質巖為主,朝鮮稱摩天嶺系,大部分為早元古代混合巖化花崗巖類。見有少量的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沉積巖。構造線以北西走向為主,北東向斷裂相對較少。金礦床以大中型較多。
總之,鴨綠江兩側的早期(元古代)的地質構造基本相同,即元古代變質巖系和北東向斷裂發育

而在中生代時期和中生代后期,顯然在鴨綠江斷裂(朝鮮)一側,北西向斷裂構造活動強烈。朝鮮北部分布著許多大中型金礦床和許多其它金屬礦產。鴨綠江斷裂中圈一側,歷次構造熱液活動影響較小,所以生成的金礦產也不一致。
2、航磁異常特征
該流域航磁異常宏觀上呈北東向展布的低緩磁場與近東西向展布的正負背景磁場相復合,從而形成100~300nT的正磁場

3、航磁異常的解釋與推斷
桓仁—集安測區的航磁異常,反映出鴨綠江斷裂中段的場貌特征,為了突顯示該斷裂帶在這一區段展布形態,對磁異常做了數據處理和剖面上的反演計算。
3.1數據處理
為消除斜磁化的影響,將航磁ΔT異常在電腦上進行了化極,即由原始的斜磁化異常轉化成垂直磁化的異常。

同時又上延5km,以了解斷裂向深部的變化特征。

兩圖對比反映出異常梯度帶略向南東向位移,故定性推斷斷裂有向南東方向傾斜的趨勢。
為了突顯北東向異常信息,又計算出135°方向ΔT異常水平一次方向導數,從導數圖上

(圖4)顯示,在ΔT異常梯度帶大致位置,呈現兩條大體平行的異常極值帶,向北東50°~60°方向斷續延伸,而極值帶通過的位置即推斷為斷裂帶位置。
3.2剖面反演計算
在航磁異常圖上,通過推斷的斷裂部位,選取三條計算剖面,(Ⅰ~Ⅲ見圖2)。經過反演計算;結果三處斷裂帶均向南東方向傾斜,Ⅰ剖面傾角為67°,Ⅱ剖面傾向為65°,Ⅲ剖面傾向為60°~65°。

3.3解釋與推斷
通過對航磁異常特征的分析,數據處理及剖面反演計算,鴨綠江斷裂在此段(中段)特征,比較清晰的顯現出來。該斷裂呈現為一條規模大,走向為50~60°的斷裂帶,其局部呈扭性壓扭性特征,傾向南東傾角60°~65°左右。
同時亦顯示綠江村向南西,推斷斷裂帶與已知地質上劃分的斷裂帶位置基本一致。而綠江村向北東至集安市區段,推斷斷裂帶位置,較地質上沿江劃分的位置則略向北西偏移。
4、斷裂帶與金屬礦產的關系
從區域地質資料可知,鴨綠江斷裂屬濱太平洋斷裂系,為一條多期活動的巖石圈大斷裂帶。印支—燕山期構造運動強烈,控制了兩側的次級斷裂、侵入巖及礦產的形成與分布,特別是沿江兩側、金礦和多金屬礦形成與該斷裂關系密切。
地質理論和許多礦床實例證明,斷裂交匯部位,構成巖漿或熱源上侵的良好通道,周圍的次級斷裂或裂隙,特別是張性斷裂和裂隙是礦體賦存的有利部位。故通過航磁資料的解釋推斷出的主干斷裂與次級斷裂交匯部位,即可作為找礦方向。
該區沿江兩側分布較多金礦及多金屬礦床和礦點,且多為石英脈型礦床。因此,依據航磁推斷鴨綠江斷裂與次級斷裂交匯部位(如綠江村及信安西南處均見有斷裂交匯部位),是尋找上述礦床有利的部位。
5、結語
通過對鴨綠江斷裂中段航磁異常特征分析與研究,對該區段鴨綠江斷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該處斷裂帶總體走向為北東50~60°,斷裂傾向南東局部傾角60~65°左右。
航磁推斷的鴨綠江斷裂中段,綠江村往南西延伸的區段,與前人劃分的斷裂位置基本一致,而綠江村至集安市區段,則推斷位置向北西略有偏移。
由于該斷裂與沿江兩側金屬礦的形成關系密切,推斷的斷裂交匯部位,可作為找礦的方向。
參考文獻:1、遼寧省地質局第七地質大隊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趙 載 鎮編寫的【朝鮮區域地質與金礦特征】
2、【桓仁—集安測區進行了1:2.5萬的航空磁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