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國務院多次研究部署煤礦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呈現總體穩定、趨向好轉的發展態勢。
《煤礦開采》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成為雙核心期刊,國家圖書館重點收藏期刊,連續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在工程類核心期刊表中位列前茅,目前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列為中文核心期刊,還被《化學文摘(CA)》、俄羅斯《文摘雜志》及《中國科學論文引文數據庫》、《全國報刊索引》、《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地質文摘》、《中國石油文摘》等國內外多家檢索機構收錄。
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實現了新的發展
特別是為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煤炭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1999年12月,國務院決定組建全國統一垂直管理的煤礦安全國家監察管理體制,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于2000年1月10日正式掛牌運轉。10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統一部署,依靠地方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全國煤礦安全監察系統的廣大干部職工,履職盡責、奮力開拓、攻堅克難、頑強拼搏,取得了明顯成效。10年間,全國煤炭年產量由10億多噸增長到近30億噸、增長近2倍;煤礦事故死亡總人數由每年近7000人減少到2600人左右、約下降63%;重大以上事故起數由每年70余起減少到20余起、約下降71%;煤炭生產百萬噸死亡率由5.4降到1以下、約下降82%。10年來,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實現了新的發展:
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體制機制不斷完善。10年來逐步形成了“國家監察、地方監管、企業負責”的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工作格局。目前在全國共設立27個省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和76個區域監察分局,作為履行“國家監察”職能的部門,自上而下建立了嚴密高效的工作機制,確立了煤礦安全監察執法的主體地位。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履行煤礦安全監管職責,通過行政、法律和經濟手段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極大促進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
煤礦安全生產政策法規體系初步建立。10年來積極推動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健全完善。國家先后制定實施有關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6部、部門規章近30部、陸續制定修訂煤礦安全標準和煤炭行業標準400余項。目前,以《安全生產法》和《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為主體的煤礦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基本形成。同時,不斷探索完善煤礦安全生產相關政策,建立完善煤礦安全生產控制考核指標體系,不斷健全完善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使用、安全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及隱患治理等經濟政策。
煤礦整頓關閉持續深入開展。近年來國家先后實施了關井壓產戰略、組織開展煤礦安全專項整治等工作。2005年以來,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國務院確定的“爭取用三年左右時間,解決小煤礦問題”的目標要求,又集中開展了煤礦整頓關閉攻堅戰,確立了“整頓關閉、整合技改、管理強礦”三步走戰略,堅決依法關閉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開展煤炭資源整合和技術改造。僅2005—2009年就累計關閉1.3萬余處小煤礦、淘汰落后生產能力3.5億噸以上,小煤礦事故死亡人數下降了60%,百萬噸死亡率由5.53下降到1.7左右、約下降70%。同時,國家規劃建設13個大型煤炭基地,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截至2009年底,全國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大型煤礦企業達到了43家,煤炭產量占全國的比重達到45%以上;13個大型煤炭基地實現煤炭產量24.5億噸,約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80%。
煤礦瓦斯治理攻堅戰扎實推進。我們在總結各地煤礦瓦斯治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先抽后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針。按照2005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國務院確定的“力爭用兩年左右的時間,使煤礦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較大幅度下降”的目標要求,集中精力深入開展瓦斯治理攻堅戰。組織專家組對重點煤礦企業和瓦斯災害嚴重煤礦進行技術“會診”;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多次召開煤礦瓦斯防治現場會和經驗交流會,提出了瓦斯“先抽后采、多措并舉、應抽盡抽、抽采平衡”基本準則和構建“通風可靠、抽采達標、監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綜合治理工作體系要求;大力推進煤礦瓦斯治理示范礦井、示范縣(市)“雙百工程”建設。2009年全國煤礦瓦斯抽采量突破60億立方米,瓦斯事故死亡人數比2005年下降65%,瓦斯事故占煤礦事故的比重由2000年的54%下降為2009年的28%。
煤礦安全基礎管理全面加強。在總結煤炭行業“質量標準化、安全創水平”工作經驗的基礎上,自2003年起部署全國煤礦深入開展安全質量標準化活動。先后與國家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加強國有重點煤礦和小煤礦安全基礎管理的兩個指導意見,與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加強煤礦班組安全生產建設的指導意見、啟動“萬名班組長安全培訓工程”;組織召開國有重點煤礦和小煤礦安全基礎管理工作座談會,提出建設安全高效型礦井的目標任務,并著力推動小煤礦強化管理、提升安全生產整體水平;學習推廣河南中平能化集團“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強化煤礦安全基礎管理;開展安全科技進礦區、進區隊和特聘煤礦安全群監員等活動。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隱患治理專項行動。2009年全國達到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的煤礦已有4600多處、實現安全生產1000天以上礦井近900處,當年培訓煤礦“三項崗位”人員78萬人次、班組長14萬人次。
煤礦安全監察執法效能明顯提高。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立足煤礦安全國家監察的定位,組織開展“重點監察、專項監察、定期監察”,推進煤礦安全監察執法規范化、程序化、標準化。據不完全統計,10年來駐各地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共查處事故隱患240萬余條,隱患整改率逐年提高、平均達到95%;實施行政處罰6萬多次;共調查處理各類事故2萬多起、按期結案率達到96%。同時,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按照“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三項基本要求和“四不放過”原則,嚴厲查處事故、并注重用事故教訓推動工作,通過分析事故特點找出規律、并及時完善相關規程和標準,從制度上規范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行為。
回顧10年來的煤礦安全監察工作,我們深深體會到,做好煤礦安全監察工作,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向,大力踐行安全發展科學理念,強化煤礦安全行政執法,推動煤礦安全發展;必須把煤礦安全工作置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抓住煤礦安全工作的核心和關鍵,促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必須緊緊依靠各級黨委和政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共同參與煤礦安全工作;必須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用創新發展的思路分析煤礦安全工作新情況、研究解決煤礦安全新問題;必須堅持不懈抓好隊伍建設,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業務過硬、作風優良、清正廉潔的監管監察工作隊伍,以更好履行職責、承擔使命。
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好轉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煤國,煤炭產量約占全世界總產量的40%,而我國又是世界上煤礦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國家。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未來幾十年里將不會改變。當前的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還存在較大差距,影響煤礦安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的目標任務對煤礦安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要振奮精神、堅定信心,開創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新局面,促進煤礦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好轉。
要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增強做好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我們要充分認識做好煤礦安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切實把安全發展作為檢驗煤礦安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黨組的安排部署,在煤礦安全領域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執法、治理和宣傳教育“三項行動”,全面加強安全生產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和監管監察隊伍“三項建設 ”,大力推進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乃至根本好轉。
要著力推動煤礦安全重點工作深入發展,促進全面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我們要堅持把煤礦瓦斯治理作為煤礦安全治本之策,以防范煤與瓦斯突出為重點督促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嚴格執行先抽后采,加大煤礦瓦斯專項整治力度。要深化整頓關閉,繼續堅決依法關閉違法違規小煤礦,加快推進資源整合進度,制定完善關閉小煤礦有關政策和配套措施,積極推動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要強化安全基礎管理,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活動,扎實開展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全面推廣“白國周班組管理法”,切實加強煤礦班組建設,督促做好煤礦安全培訓和職業安全健康,推進煤礦企業安全生產誠信建設。
要著力推進監管監察方式創新,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執法水平。我們要在總結煤礦安全生產“十一五”規劃執行情況的基礎上,研究提出煤礦安全生產“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健全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并加強監察監管,推動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和地方煤礦安全監管責任的落實。加快煤礦安全技術標準的修訂完善,嚴格煤礦安全行政許可。督促煤礦推廣應用安全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繼續用好安全技術改造國債補助資金,加大安全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煤礦安全管理水平。
要著力加強監管監察隊伍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的監管監察執法環境。我們要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工作作風建設、業務能力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增強監管監察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要加大煤礦安全宣傳工作力度,大力營造煤礦安全工作的輿論環境。要加強輿論引導和社會監督,努力營造有利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促進煤礦安全發展的社會氛圍,為實現全國安全生產狀況明顯好轉乃至根本好轉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