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地質公園,由中國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正式批準授牌的地質公園。文章發表在《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上,是地質工程師論文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國家地質公園,生態旅游,喀納斯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截止至2011年11月,國土資源部一共公布六批共218家國家地質公園。
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位于阿爾泰山的主峰——海拔4374m的友誼峰南坡中山帶,行政上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面積2500km2,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國三國接壤,西與新疆哈巴河縣毗鄰,東與阿爾泰市相鄰,南與吉木乃縣相連。地理坐標48o43′00″-54′00″N,87o00′00″-10′00″E。
地質公園所屬類型
地質公園類型劃分目前還是一個待研究的問題,本文根據不同的劃分原則(等級、面積、功能和地質地貌),對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的類型進行了劃分。
資源的地質成因
喀納斯地質公園所屬的阿爾泰山,在橫向上呈逐層升高的階梯狀,明顯地劃分為四個帶狀排列的單元:額爾齊斯河谷平緩起伏的山麓平原,稠密細谷切割的低山帶,河流強烈切割的中山帶以及冰川強烈作用的高山帶。在構造上,阿爾泰山系屬于一條褶皺斷塊山,由古生代為底基的古準平原斷裂隆起而形成的。
古阿爾泰山基本輪廓形成于二疊紀末,三疊紀再度隆起,以后經老第三紀的漫長剝蝕時期,山勢降低,趨于準平原化。古準平原地形在 現代 阿爾泰山,特別是中山帶有廣泛分布。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已被夷平的阿爾泰山斷塊隆起,成為現代高峻的山脈。
生態旅游開發現狀及存在問題
生態旅游資源類型
資源的分類有利于對資源的更好評價和認識,筆者在對喀納斯地質公園的實際考察的基礎上,根據國家旅游局資源開發司和 中國 科學 院地理研究所編制的《中國旅游資源普查規范》標準,得出該區旅游資源有7個主類,18個亞類,31個基本類型,分別占標準的各級資源類型的87.5%、61.3%和20.0%。從中可以看出,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的旅游資源單體數量最多的是水域風光類,占景區資源單體數量的30.16%,地文景觀與生物景觀也占相當比例。
生態旅游開發現狀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科技工作者對這一地區進行科學考察;至90年代中期,還基本沒有進行旅游開發;進人90年代末期,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進入實質性開發階段,被列為《中國21世紀議程》在新疆的兩個優選項目之一,由新西蘭專家進行生態旅游開發方面的技術援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將其旅游開發列為“九五”重點開發旅游區。
存在的問題
生態環境惡化 目前,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的生態環境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草場嚴重退化,植被種群減少,其“植被減少,種群退化,昔日草甸植物一人多高如今小草只能‘沒馬蹄’”,有些山麓地帶出現裸地,甚至出現沙化。主要歸結為如下兩點:旅游季節性強,環境承載力負荷重。
與城市旅游地相比,類似的這種生態旅游地都存在客流量年內分布不均的現象,加之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的氣候特點和地理位置,每年只能在5月初到10月中旬才可以開展旅游活動,而且這期間旅游淡、旺季差異又特別明顯,5月、6月和10月為旅游淡季,7月、8月和9月為旅游旺季(如圖1所示)。
這樣一來,每年幾十萬的游客大都集中在三個月內,這勢必加大景區的資源空間、生態環境、 交通 設施、供點設施、住宿設施等承載力,以及當地社區居民和旅游者的心理壓力。游客的時空分布 規律 具有一致性。景區內客流的時空分布規律的一致性對景區的生態環境破壞也較為嚴重。目前,游客進入景區后的游覽空間大多為:住所—碼頭—觀魚亭;觀魚亭—碼頭—住所,而且游覽時間也大致相同。這種景區旅游線路的單一不僅造成客流量在空間上也形成一定分布規律,在時間上集中程度也較高,它們給景區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壞,也給旅游管理者的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旅游設施不合理 目前,喀納斯湖面的數十艘機動快艇已全面開放,違反了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快艇活動的浪頭己對湖邊沼生植物產生影響,噪聲破壞了原始景區的寧靜,也使兩岸的珍稀野生動物紛紛逃逸,己影響到湖周邊自然生態環境。同時,快艇每天所排放的廢氣、廢物及未完全燃燒的汽油對湖水的水質都有潛在的污染危險。而且,大量快艇在湖面上行駛,己迫使大紅魚不能出露水面,不但嚴重影響到大紅魚正常生存環境條件,也影響和降低了喀納斯湖的生態環境和旅游價值。
社區居民參與機會有限 喀納斯國家地質公園內的社區居民主要是蒙古族圖瓦人,通過實地調查發現,當地圖瓦人參與 旅游 開發的機會有限。主要表現為圖瓦居民居住地理環境局限性和 教育程度有限性,他們往往不懂或不能勝任許多旅游開發中的許多工作,即便是圖瓦居民參與了旅游 企業 里工作,他們所從事的多為簡單的體力勞動和地位較低的基礎工作,這必然會限制他們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
所以,圖瓦人往往選擇逃避旅游開發,將自己房屋、帳篷和馬匹出租給外來的哈薩克族、部分蒙古族人和少數漢族人后,去離景區較遠的牧場放牧,到10月初旅游淡季時再回到居住點。在這種社區居民參與旅游開發的模式下,往往給樸實的圖瓦人帶來許多民事糾紛等問題,如在教育的有限性下,簽定出租協議時往往被承租人欺騙,租金到期時也很難收回,致使圖瓦人蒙受重大的 經濟 損失。
生態旅游開發的對策
資源與環境承載力的時空調控
宏觀調控 隨著景區旅游的快速 發展 ,目前的風景區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游客需要,客觀上需要開發一批新的旅游景點,以緩解喀納斯風景區的壓力。在2003年編制的景區規劃報告中,將喀納斯風景區劃分為5個功能區域及景區外3個綜合旅游服務配套區,新增、新設了許多景點,這在時空上分流游客的效果是顯著而必要的。
2004年建成的禾木鄉風景區對緩解喀納斯風景區的超載起到很大作用。在旅游旺季,依據新建的景點可以對游客進行分流,譬如,8月中旬持續高峰期,可安排一部分游客先去禾木鄉,然后再去喀納斯湖;另外,隨著哈巴河縣旅游接待基地的建成,也可先安排一部分游客先去哈巴河縣,然后再去喀納斯;加之由嘉登峪自接到達喀納斯的游客,這三批游客在實現空間分流的同時也實現時間的分流。
微觀調控 在旅游旺季適當的調高景區門票的價格,這樣可以適當地起到阻礙阿爾泰地區游客的進入,對景區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具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在核心旅游區增加旅游觀賞線路,如在居住地—碼頭—觀魚亭的老線的基礎上,繼續新建多個不同角度的、不同方位的觀魚亭,同時新增一些居住地—羊背石—巖畫—喀納斯湖邊木棧道,居住地—圖瓦老村—千湖—黑湖等旅游線路。
限制湖面游覽面積
為使大紅魚出露水面,保護湖區寧靜的原始 自然 風貌。要嚴格執行湖北段2/3水域為緩沖區不能進行旅游的條例規定。建議只開放湖南段約8km長的東岸湖面,西部2/3湖面是大紅魚出露呼吸空氣的湖區,應嚴格禁止船只游覽,以供游人在觀魚亭能見到大紅魚而提高喀納斯的旅游價值和吸引力。應將快艇全部換為電動和天然氣動力,噪聲小且速度慢的船,以便利游人觀賞湖岸風景。
提供居民旅游參與機會
針對景區內圖瓦人由于房屋出租、新宅搬遷、牧場使用權等引發的經濟利益糾紛問題,必須由縣政府協調盡快解決。在確保喀納斯湖景區旅游資源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維護圖瓦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引導圖瓦人以不同的形式積極參與旅游服務,只有當地圖瓦居民參與旅游活動,才能不斷提高其對旅游開發的認識,才能給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讓圖瓦牧民得到經濟實惠,逐步使他們富裕起來。
地質論文投稿網雜志推薦:《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長安大學主辦的學術性雙月刊,她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公路交流科技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本刊以繁榮公路交通科技為己任,促進公路交通科技交流和轉化。
參考文獻 :
1.張廣瑞.生態旅游理論辨析與案例研究[M]. 北京:社會 科學 文獻出版社,2004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游資源專題報告[R]. 2002
3.袁國映.阿爾泰山西部地區的垂直自然帶[R].地 理學 報,198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