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鄉村教師,出現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解決農村教育問題,各級政府采取補救措施,大量招收鄉村教師。文章發表在《信陽師范學院學報》上,是教學期刊發表范文,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鄉村教師,教育科研
一、農村初中教師教育科研的現狀分析
在倡導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向教育科研要質量的大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師的科研狀態是復雜而多樣的,教師的科研狀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潛心研究,收獲成功
少數教師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要發展好自己,他們不愿意把“教師”演繹為“教書匠”。他們知道只有走教育科研之路,學校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得到最佳發展,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得到更快的提高。
科研型教師不僅善于學習、勤于研究,而且時刻把研究和工作結合起來,在完成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注重不斷獲取新的教育理論,提高自身的研究素養。科研型教師還特別重視反思,在反思中努力尋求改進策略。一般他們都喜歡寫反思筆記,喜歡看各類教育教學雜志,也能夠閱讀一些教育專著。
他們聽名教師的教學與講座津津有味,不斷追尋成功者的足跡,在對比中進一步認識自己。但是在農村初中,這樣的教師實在是鳳毛麟角,更何況,每年都會有一定數量的農村骨干教師流入條件更好的市區學校工作。
2.被動研究,苦不堪言
有相當數量的教師的教學思維和教學行為還基本停留在用時間和汗水教誨學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層面上。他們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辛勤地從事著教育教學工作。他們自得其樂、不思變革,通常想不到什么教育科學研究。近年來,風起云涌的改革浪潮激起了教師對教育改革的向往和追求。
他們開始嘗試開展教育科研,力圖改變教育現狀,然而透過現象看本質,這部分教師還是處于被動研究的狀態。他們做科研的目的無非是學校內部績效考核的要求、評聘職稱的需要、或者是為了創造評選各級各類骨干教師的條件等。這類教師做科研缺乏的是主動意識,科研過程不科學,當然取得的有價值的成果也不會多。
當他們有朝一日把高級職稱、骨干教師稱號都拿下了,那么他們將不會再想到要搞科研,以便解決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所以被動研究不會給教師帶來幸福感,只會覺得搞教科研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3.應付科研,勞而無功
當前,許多學校的教科研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著。在研究的過程中,有一種教師是最常見的,也是在教師群體中占大多數的,他們有這樣一些共同特征:面對課題研究,他們有激情,當他們接到學校分配的任務時,躊躇滿志,信心十足,甚至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建議。可在實際研究的過程中,他們并不能堅持。
他們會寫一些教育隨筆,心得體會,但缺少一定的理論基礎,只知道可以這么做,卻說不清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隨著時間的流逝,對于教育科研也由最初的滿懷熱情轉化為實際的應付,當然,這樣狀態下的教育科研對教育教學的引領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4.拒絕科研,止步不前
還有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和傳統方法的影響很深,固守陳規。他們的眼睛只盯著學生的成績,過分強調學生的終結性目標。認為平時只要通過苦教,勤勤懇懇地做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能考出好的成績即可。他們覺得“教育科研都是搞花架子,是領導在抓政績,是學校領導分給的硬任務”。
他們奉行摸著石頭過河的古板做法,用不說話的分數證明成功得失。這類教師往往是中老年教師居多,事實上,這類教師覺得自己該評聘的職稱拿到了,該享受到的待遇都獲得了,自己也不再年輕,不再有任何理想和追求,只求自己完成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工作上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認為能順利做到退休就行了,沒有必要再去搞什么教科研了。所以這類教師主觀上就拒絕教育科研,客觀上教育教學質量止步不前,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
二、提高農村初中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對策
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有必要加強對農村初中教師的教科研培訓,以期提高廣大農村初中教師的科研能力,從而發展學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分層培訓,強化科研意識
大部分農村初中的教師長期工作在農村,外出學習交流的機會相對少些,校內的科研氛圍又欠濃厚,部分教師的科研意識淡薄。因此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培訓充電、更新觀念、提高素質。首先要加強學校管理人員的培訓,分批選送學校的教科分管校長和教科負責人外出培訓學習,提高他們的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成為合格的研究者和管理者。
然后由學校選送骨干教師或者教研組長外出參加相關培訓,使他們成為教育科研的骨干,影響一組、帶動一幫。再由比較出色的教科骨干對學校的其他教師開展校本培訓。層層落實、穩步推進,最終達到強化全體教師科研意識的目的。
2.強化激勵,營造科研氛圍
農村初中要進一步加強教育科研的正確導向,將教師教育科研的態度、能力、取得的成果等因素納入教師的年度考核,并和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績效工資的考核掛鉤,也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適當加大其權重,從而有效地激勵教師自覺從事教育科研的積極性。
3.科學管理,規范科研行為
我個人認為構建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可以在學校內部的層面上使學校辦學中的教研主體和教師教學內在需求的愿望得到滿足,一方面有助于使先進理論轉化為生動實踐并產生積極成果,另一方面有助于有效解決實踐中遇到的種種疑難和困惑,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校本教研可以創設一種教師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切磋的學校文化環境,使學校不僅成為學生發展的場所,也是促進教師不斷成長與提高的學習共同體。
4.因地制宜,開展行動研究
農村初中教科管理人員在指導教師教科研時,要因地制宜,積極開展行動研究。首先要因人而異開展個案研究,幫助教師揭開教育科研的神秘面紗,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方法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個性化特質分析,進行個案的微型研究,從而走出大而全、高而深的神秘科研的誤區。
教育期刊發表網雜志推薦:《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創刊于1981年,是信陽師范學院主管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為雙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