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三十余年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科技全面進步,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加。為適應和滿足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取得顯著成績。目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空前,使得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管理隊伍建設理應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
一、加強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緊迫性
加強和改進成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辦學思想,服務成人高校人才培養大局,創新運行機制,推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事務管理、學生助學服務、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成人高校學生學生工作主要思路。
-
新目標、新任務、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我國在21世紀的第一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發展教育的意義深遠。要發揮教育在人才強國戰略中的作用,教育改革是必由之路。只有改革,才有活力;只有改革,才有發展的動力。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改革嚴重地滯后于經濟與社會改革。出臺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其目的就是要推動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經濟與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新特點、新要求
我們還要通過認真探討,逐漸轉變觀念,改變習慣了行為方式,提出新的途徑和措施。在幼教的深層改革上,在轉變觀念問題上,不能希望在短時間完全解決,不能希望立竿見影。急功近利是市場經濟的特色,可是培養人的事情是不能急功近利的。
3、新變化、新趨勢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吹響文化體制改革的號角,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將成為時代主旋律,文化領域的改革、發展必定對教育、乃至終身教育產生影響。我們要牢牢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主線,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根本任務,牢牢把握創作生產更好更多精神文化產品這一中心環節,牢牢把握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兩手抓”這一基本思路,牢牢把握改革創新這一根本動力,牢牢把握人才隊伍建設這一基礎性工程,牢牢把握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這一根本保證,不斷加深對全會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的理解,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決策部署上來。
二、
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工作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1、學生管理隊伍建設滯后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成人高等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在成人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條件、環境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無論在管理思想、管理組織、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上難以滿足規模發展的要求。從學生管理工作方面來看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落后于時刊發展步伐,用傳統教育觀念審時成人學生,延用普通高校學生的剛性的管理模式。組織機構設置、管理人員的素質、人員數量,難以適應成人高等教育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發展要求。
2、學生能力遠離社會的期望
隨著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加快,成人教育培養目標、培養方式更具有針對性,特別對成人教育認識進一步提高,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已經成為成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畢業生到工作崗位以后的能力表現,得不到社會認可,普偏反映能力不足。。
3、缺乏學生自我管理機制
關心成人大學生的工作、生活學習是做好學生工作的關鍵,以學生為中心,要充分體現在對大學生的生活的細微關心上,要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成人學生的生活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主要體現在政治生活、學習生活包括學習、實踐、研究,社會生活、職業生活、精神生活。應該是滿足政治生活為主導,學習生活為主體,社會生活、職業生活、日常生活、精神生活為礎與保證,虛擬生活作為補充與延伸的科學活結構。加強學生科學管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良性學生工作機制,關鍵。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已經成為學生工作好壞的
4、學生管理工作缺乏活力
時代在進步,環境在變化,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學生管理工作不能適應或者來不及、適應不了這些變化和需求,那么必然導致學生工作缺乏朝氣。
由于各種原因,在各高校中成教工作的干部往往是不穩定的,特別是最近幾年,由于成教有潛力、發展快,因此成人教育不再是一種事業,而成了一種角逐的目標,于是這里的學生干部就加劇了不穩定性,使成教事業的發展受到影響,大有可為的事業也就很難有令人滿意的升華。穩定固然是學校工作的重心,但是,不能以穩定為借口,怕字當頭,滿足于現狀,沒有什么事情就是成績,工作缺少激情和活力。
三、
成人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視點
(一)、成人高等教育觀念的認識
1、全面教育的觀念
面對功利化的教育傾向,呼喚健全完善的大學觀念尤為迫切。其中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契入是英才教育的關鍵。而新教育精神的倡導與塑造不僅是對大學真正生命與活力的激發,更是對人之全面和諧發展的促進。學生要具有自我負責的觀念,并帶著批判精神從事學習,因而擁有學習的自由;而大學教師則是以傳播科學真理為己任,
2、大力普及新教育觀念
盡管現實的大學存有令人遺憾的功利氣息,也留有技術主義教育取代人文主義教育的危險,但是一所好大學應該有另一種氣氛;它告訴我們,有一些問題應該被每一個人思考,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沒有人問也不可能有答案。它提供自由探索的空氣,不允許不利于或者妨礙自由探索的東西存在;它給出重要與不重要之間的區別;它保護傳統,不是因為傳統就是傳統,而是因為傳統提供在極高的水準上講行討論的模式;它蘊合奇跡,預示在分享奇跡中產生的友誼。
3、樹立科學教育觀念
要克服教育觀念上的一些誤區。有的人混淆了人才與天才的不同,認為天才才是人才。我認為,只要有社會責任心、勤奮工作、能為社會做出一定貢獻的就是人才。現在的社會是多元化的社會,需要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現代社會本身就是一個多元化的機構,不管科技水平發展有多高,社會還是要有大部分的勞動者。
(二)、文化大發展對成教學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學生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協調健康發展,建設和諧格局;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16號文件精神為核心,深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學風建設、學生黨建、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等為重點,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加強內涵建設,加強學生管理,提高育人質量,推動學生工作創新,全面提高學生工作的整體水平和實效性。圍繞高校中心工作,服務人才培養大局,努力為終身教育的改革、發展和穩定工作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