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進
![]() |
期刊名稱: | 同舟共進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4-1036/D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6-3811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政協廣東省委員會 | |
主辦單位: | 政協廣東省委員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同舟共進》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同舟共進》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同舟共進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同舟共進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同舟共進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同舟共進》主管單位:政協廣東省委員會主辦單位:政協廣東省委員會出版地:廣東省廣州市出刊周期: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84年郵發代號:46-56國際標準刊號:1006-3811國內統一刊號:44-1036/D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086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053萬方影響因子:0.245萬方總被引頻次:89
• 期刊欄目:專題策劃、同舟視點、議政論壇、前沿觀察、公眾話題、焦點關注、耳聽八方、獨家訪談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龍源期刊網收錄
• 辦刊宗旨:《同舟共進》雜志1984年創刊,是面向全國發行的時政文化月刊,由政協廣東省委員會主管、主辦。雜志以開掘歷史、聚焦現實、貼近社會、關注民生為宗旨,追求內容的思想性、可讀性、沖擊力、吸引力,風格的新穎、獨特、敏銳、潑辣。近年來,雜志團結和匯聚一批高端作者,包括國內和境外多個學科、多個領域的頂級專家,包括知名度極高的老專家和近年來嶄露頭角的新銳,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245;總被引頻次:89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086;綜合影響因子:0.053
• 《同舟共進》論文投稿查詢:
“景觀社會”:旅行的非議…………………………
天地人和 政協力量——中山市政協用人文精神凝聚前行力量…………………………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朱大可
文明進程中的中國式旅行…………………………維舟
旅行中的錯誤…………………………周澤雄
忽然想到——旅游的憂慮…………………………陳四益
反腐加減法:減員除冗與公務員加薪…………………………袁剛
民族問題:必須破解的難題…………………………王希恩
孫中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待拓展…………………………杜擂升
中美關系:“利益攸關方”的背后…………………………陳季冰
體驗捷克“腐敗游”季風…………………………
中紀委副書記劉金國給我的感動與思考…………………………楊建業
有感于不收信的信箱…………………………巖泉
美國校車的“綠燈”特權…………………………梁燕君
政工師論文范文:探討勞動法應用管理的新制度措施
摘要:在我國,沒有專門的法律對集體合同內容等要素作出明確而具體的規定。現行的《勞動法》和《工會法》只是對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有些相關的規定。而對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的內容、程序和爭議等作出具體規定的是原勞動部于1994年12月頒布的《集體合同規定》,以及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于2000年11月頒布的《工資集體協商試行辦法》,可是他們由于本身的局限,不能發揮很好的約束和懲罰作用,導致集體合同得不到有效的履行。
關鍵詞:勞動法,司法制度,政法管理
現在很多企業純粹為了應付上級或者隨著形勢而象征性的簽訂合同,對它的實際履行情況卻置之不問,且沒有其他的機制對他進行監督。同時很多上級部門也沒有履行好監督職能。只要達到一定的簽訂率,就會覺得任務完成了,至于完成的質量,就在所不問了。所以,正是因為目前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導致集體合同成為走走過場,形同虛設的擺設,維護職工的勞動權益更加無從談起。
正如前文提出的強化集體勞動關系法律的調整,最有效手段是提高集體合同的履約率。只有使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群眾從思想上意識到,集體合同制度是促進企業發展,增進雙方必然選擇;是保護勞動者切身利益,調節目前勞動關系的有效機制,才能在根本上保證集體合同的履行率的提高。同時,在各項經營管理制度之中納入集體合同的履行,將他成為企業建立現在企業制度的必要條件之一。此外還需要大力的宣傳和教育,讓勞動關系雙方主體樹立法律意識和合同意識,這樣才能將集體合同的履行內化成雙方自覺的行動。
要從集體合同的內容方面進行著手。這就需要勞動關系的雙方主體根據他們勞動性質,崗位的要求,工種特殊性來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集體合同,達成共識。當然這是建立在調查研究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的基礎之上。其次,集體合同的簽訂要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而不是一味的向勞動者傾斜。像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承受能力就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最后,集體合同的內容可以重點強調涉及到關系到職工切身利益的難點和熱點問題,重點對待,不苛求凡事都面面俱到,這樣集體合同才能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