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氣象
![]() |
期刊名稱: | 內蒙古氣象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5-1116/P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5-8656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 | |
主辦單位: |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內蒙古氣象》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內蒙古氣象》是由內蒙古氣象局、內蒙古氣象學會主辦的綜合性氣象科學技術刊物,她創刊于1954年,原名《氣象通訊》,1977年復刊改現名,雙月刊,1998年開始為季刊。內容以學術論文為主,同時刊登一定數量的工作研究,重要工作部署,科技、新聞報道。《內蒙古氣象》主管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主辦單位: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學會,國內統一刊號:15-1116/P,國際標準刊號:1005-8656
• 期刊欄目:工作研究、天氣分析與預報、氣候分析、應用氣象、農牧業氣象、大氣探測、氣象儀器、計算機技術。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內蒙古氣象》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176;總被引頻次:231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105;綜合影響因子:0.062
•《內蒙古氣象》雜志近期投稿論文范例:
《內蒙古氣象》征稿簡則……………………………………………………
2013年夏季內蒙古地區降水異常分析……………………………………………李海英 司瑤冰 滑偉奇 賀斌
赤峰市兩次強降雪天氣過程對比分析……………………………………………劉志輝 程玉琴 馬小林 晉亮亮
2014年7月31日至8月1日呼和浩特市一次颮線天氣過程分析……………………………………………朱峰
利用NCEP資料對赤峰機場一次雷暴天氣的初步分析……………………………………………朱華東 劉俊姌
1957—2014年化德縣霜凍變化規律分析……………………………………………施秀娥
1973—2012年4—10月呼倫貝爾市地面溫度時空分布特征……………………………………………曲學斌
烏蘭察布市人工測墑與自動土壤水分儀測墑結果分析……………………………………………鄭麗娟
論文范文:赤峰市兩次強降雪天氣過程對比分析
引言大雪、暴雪天氣是赤峰地區冬季的重要天氣過程,除了對改善土壤墑情和生態環境有利之外,往往伴隨著嚴重的雪害發生,對牧業生產、交通運輸、供水供電等造成極大危害,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尤其是暴風雪災害,雖然發生的概率很小[1-2],但災害嚴重,可對畜牧業造成重大災害,并嚴重影響交通運輸[3-4]。專家們對內蒙古地區暴雪的環流形勢、衛星云圖特征和急流等做了很多研究[5-6]。但內蒙地域廣闊,各地地理特征差異較大。就赤峰地區而言,位于內蒙古的東南部(41.3~45.2°N、116.4~120.8°E),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北西南三面環山,東西海拔差800多米。全市性和區域性強降雪天氣過程約每年2次,隨著氣候變暖[7-8]呈減少的趨勢。關于赤峰地區強降雪(指暴雪和大雪)預測方面的研究接近于空白,因此在借鑒專家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本文選擇近10a來發生的兩次全市性強降雪天氣過程(一次暴風雪天氣過程、一次大雪天氣過程)進行分析總結,主要從氣象要素的變化、環流形勢演變、物理量場分布和強度等方面分析兩次過程的共性和異性,總結預報經驗,提高對強降雪天氣過程的理解與掌握,增強模式產品的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