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 |
期刊名稱: |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32-1418/X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6-2009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江蘇省環境保護廳 | |
主辦單位: |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雙月刊)1989年創刊,集學術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環境科技雙月刊,立足江蘇,面向全國,以從事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監察和環境科研、環境教學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干部、教師及其他環境科技工作者為服務對象,從多角度向讀者介紹國內外環境保護的新成果、新技術、新動態、新經驗。《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主管單位:江蘇省環境保護廳;南京市環境保護局,主辦單位: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國內統一刊號:32-1418/X,國際標準刊號:1006-2009
• 期刊欄目:管理與改革、環境監理、專論與綜述、研究報告、調查與評價、監測技術、工作經驗、爭鳴與探索、標準化、工作經驗、知識介紹、國外環境、動態與簡訊等欄目。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067;總被引頻次:1244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098;綜合影響因子:0.813
•《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雜志近期投稿論文范例:
我國固體廢物監測技術發展現狀……………………………………王楠 陳純 劉丹 趙新娜
江蘇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探索與實踐…………………………………胡冠九 袁力 李娟 史嘯勇
淺談航道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監測方案的編制…………………………………辜強
大氣細顆粒物在線源解析方法研究進展…………………………………喻義勇 王蘇蓉 秦瑋
全球大氣汞排放清單研究現狀…………………………………吳福全 梁柱 王雅玲 薛媛媛 吳光英
環境保護部發布2015年“環境日”主題為“踐行綠色生活”…………………………………
施工揚塵環境下短時強降雨屋面徑流中砷、汞、鉛、鎘、鋅的污染特征研究…………………………………吳瀟 于江華 方華 雷茂洲
粵北韶關市冬季大氣顆粒物中多環芳烴的粒徑分布特征…………………………………黃成 岳強 黃陽曉 張奇 史元康 黃向峰 馮子凌
龍江河流域水環境突發事件智能監控預警系統構建研究…………………………………李麗和 周小寧 廖平德 鄧超冰 張海強 蔣建宏
重慶黔江區大氣降水的化學特征及來源分析…………………………………龔立 揭芳芳 劉蘭玉 安貝貝
家具制造企業密集區空氣中VOCs污染狀況及健康風險評價…………………………………潘錦 彭虹 吳文威 陳嘉文 陳弘麗 曾家源
某金礦周邊土壤和地下水中砷的健康風險評價…………………………………魯敏 李薈敏 賀小敏 李愛民 范俊楠
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沉積物中的有機氯和多氯聯苯…………………………………高翔云 楊敏娜 劉秋香
論文投稿:江蘇省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是我國環境監測走向法制化和科學化的必然要求[1]。在國家層面,已提出將構建覆蓋國家環境監測網的質量控制體系,厘清各級環境監測站的質控職責,尤其提到省級環境監測站作為地區質量控制中心,應該加強自身的質控能力建設,提高環境監測數據的可信度[2]。今針對交界斷面水質監測及空氣自動監測站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介紹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省中心)采取的措施,旨在為省級監測站科學、有效地實施全省監測質量管理提供借鑒。1交界斷面水質監測跨界河流監測涉及上、下游不同的監測單位,即使同步采樣、分析,監測數據也常不一致,導致對水質污染程度認知的不同。為實現污染物濃度可比,在統一采樣時間和地點的基礎上,保持樣品采集、保存、監測方法的一致性成為技術重點[3]。1.1統一技術細節當河流、湖庫水樣同步監測時,往往由于樣品現場是否沉降、添加固定劑,以及分析方法選用不同等,造成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石油類、汞等常規項目也會出現監測數據不一致的現象。因此,省中心通過調研和實驗比對,提出以下要求。(1)統一水樣采集和保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