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在綠色植被中,森林有著地球之肺之。這是因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氣。樹木是氧氣制造廠、樹木是粉塵過濾器、樹木還是天然的蓄水庫和天然空調等,樹木給我們生存和生活帶來無盡無悔的貢獻。
關鍵詞:森林保護,森林資源,建議
1.森林的定義
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這些植物群落覆蓋著全球大面積并且對二氧化碳下降、動物群落、水文湍流的調節和鞏固土壤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構成地球生物圈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森林包括喬姆林和竹林。俄國林學家G.F.莫洛佐夫1903年提出森林是林木、伴生植物、動物及其與環境的綜合體。森林群落學、地植物學、植被學統稱為森林植物群落,生態學稱之為森林生態系統。在林業建設上森林是保護、發展,并可再生的一種自然資源。具有經濟、生態和社會的三大效益。
森林是由樹木為主體而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它具有豐富的五中,復雜的結構,多樣性的功能。森林與所在空間的非生物環境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環。它是地球上的基因庫、碳貯庫、蓄水庫和能源庫,對維系整個地球的生態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
2.保護森林的原因
⑴樹木能調節氣候,保持生態平衡,樹木通過光合作用,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使空氣清潔、新鮮。一公頃的闊葉林一天可以吸收一頓二氧化碳,釋放出0.73噸氧氣,一畝樹林放出的氧氣夠65個地球人呼吸一輩子。
⑵樹木能防風固沙,漢陽水土,還能吸收各種粉塵,當含量大的氣流通過樹林時,隨著風速的降低,空氣中顆粒較大的粉塵會迅速下降。另外,有些樹木的表皮長有絨毛或者能夠分泌出油脂,他們能把粉塵粘在身上,從而使經過樹林的氣流含量大大降低。一畝樹林一年可以吸收各種粉塵20到60噸;一畝防風林能夠保護100畝農田免受風災。
⑶樹木是殺菌能手。許多樹木在生長的過程中會分泌出殺菌素,可以殺死由粉塵帶來的各種病原菌。據調查,每立方米空氣中的含菌量,百貨大樓為4000000個,林蔭道上為580000個,公園里為1000000個,而林區只有55個。林區與百貨大樓空氣中的含菌量相差70000多倍。一畝松柏林一個晝夜能分泌出兩公斤的殺菌素,可殺死肺結核、傷寒、痢疾等病菌。
⑷樹林能夠減少噪音污染。每40米寬的林帶課減弱噪音10到15分貝。噪音污染與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并列為全球的三大環境污染公害。噪音的污染對人類的工作、生活、學習和休息等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可以說是人類的“敵人”。故此我們更要重視植樹造林。長期生活在噪音的環境中,會使得人類出現食欲不振、神經緊張、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血壓增高、心跳加速、聽覺不靈甚至失聰、談話不暢、智力減弱等的問題。
⑸樹木可以減低溫度和增加濕度。樹木可以減少陽光對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許多熱量用以蒸騰從根部吸收來的水分和制造養分,尤其是在夏季綠地內的氣溫較非綠地低3到5度,而較建筑物地區可低10度左右,森林公園或濃密成蔭的行道樹下降溫效果更為顯著。樹木能蒸騰水分,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樹木在生成過程中,樣形成一公斤的干物質,大約需要蒸騰300—400公斤的水,因為樹木根部吸進水分的99.8%都要蒸發掉,只留下0.2%用于光合作用,所以森林中空氣的濕度比城市要高38%,公園的濕度也比城市中其他地方高27%。一公頃闊葉林,在夏季能蒸騰2500噸的水,相當于同等面積的水庫蒸發量,比起同等面積的土地蒸發量高20倍。由于樹木強大的蒸騰作用,使水汽增多,空氣濕潤,市綠化區內濕度比非綠化區大10—20%,為人們在生產、生活上創造了兩雙、舒適的氣候環境。
3.森林保護的措施
所謂森林保護是指預防和消除森林的各種破壞和災害的措施,保證樹木健康生長,避免或減少森林資源損失的重要措施。森林保護是營林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主要內容包括預防和消除森林火災、林木病蟲害。樹林鳥獸害以及災害性天氣對森林的損害。森林保護應該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在災害發生后,應積極除治。
3.1加強森林資源的管理
在森林管理工作中,各層工作人員要嚴格落實我國林業管理部門所提出的“嚴管林”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加強宣傳,進一步提高保護森林的意識。首先,從事森林管理的各級人員要認真學習和遵守森林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把限額砍伐和禁止亂砍亂伐工作擺在首要位置。其次,各個林業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該部門的各種管理制度并嚴格遵守,如若出現亂砍亂伐的事件一定要及時稟報上級主管部門,主管部門要對此類違法行為進行嚴厲的查處,以防止森林資源的進一步流失。最后,要嚴格加強對于林權管理工作的監督,對于林權的發放、規劃等工作,各下級林業管理部門要積極地配合上級管理部門的各項管理工作。
3.2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火災是一種突發性強、破壞性大處置救助較為困難的自然災害。森林防火工作是我國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公共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林業發展,加強生態建設的基礎和前提,事關森林資源和生態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森林防火工作的關鍵就是預防,首先,我們要從防火意識下手,通過海報、電視新聞、廣告、廣播、警示性標語、標牌、標旗、宣傳車等手段,加強對于森林防火工作的認識,以警惕火災發生后對人民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所造成的重大影響和損失。其次,做好可燃物的清理工作。及時清理林內閑散人員和各種可燃物,如枯枝落葉、煙頭等。再者,落實好各個林業管理部門的工作,對于火災預警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撲救、早消滅、早處理,“四不放過”即未查明火因不放過、未查處縱火者不放過、肇事者未受到處罰不放過、群眾為受到教育不放過;加強森林火災預防的三項建設,第一,加強撲火裝備建設;第二,加強森林防火巡邏隊建設;第三,加強撲火隊建設。狠抓四項工作,其一,加強對重點地段的監管;其二,加強對特殊人群的監管;其三,狠抓野外火源管理;其四,構建森林防火信息平臺。最后,建立健全防火應急機制,設立火災預警方案。只有通過全面而科學的管理,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災害出現時,把損失傷亡降到最低。
3.3森林有害生物的防治
直接危害樹木的各種器官,影響樹木生長發育和林產品產量的大多數植食性昆蟲,針對人類的生產活動而言,我們稱之為害蟲。森林中的有害昆蟲歲森林的危害一旦發生,那就是不冒煙的火災,可是致使大面積的森林受害,甚至使其死亡或絕種。因而要加強這方面的防治工作。對于刺蛾類害蟲,因其大都具有較強的趨光性,所以可以采用燈光誘殺,成蟲羽化期間課安置黑光燈誘殺成蟲,然后再集中銷毀。采用化學防治時,應注意把握幼蟲的2到3齡階段;針對大葉黃楊白粉病,防治方法有二,其一結合修剪,清除感病枝葉,集中燒毀,以減少再傾染源;其二20%粉銹寧2000倍溶液、50%甲基托布津600倍溶液、50%多菌靈溶液,在病斑開始出現時進行噴藥治療,每隔10天一次,連續噴5次;對于紫薇白粉病,防治方法有三,第一結合修剪、管護,清除落葉、病殘體,集中燒毀,減少病源;第二,冬季時噴施0.2到0.3的波美度石硫合劑或0.1%的波爾多液、膠體硫30倍液、每十天一次,兩到三次即可;第三,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十天一次,視具體病情而定等的防治辦法。
4.結語
總之,森林為我們人類的生活生產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資源,對于森林的保護就是相當于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管理和保護我們寶貴的森林資源,就能收獲一個美麗和諧的生活環境,就能真正做到青山常在,綠水長流,造福于我們的子孫后代,可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最好寫照。
【參考文獻】
[1]《對森林經營若干問題的思考》,張志達,《林業資源管理》2008年4期
[2]《從河北省退耕還林實踐看森林的經營與管理》,李宗領,《河北林業科技》2010年4期
[3]《關于森林保護的探討》,周達光,《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