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本文從蚌埠市城市綠化建設出發逐漸引到城市居住區的園林景觀建設,從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區綠化管理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對時下綠化建設中盛行的一些不科學做法從后期維護中加以改善美化,并提出多種相應解決辦法。并建議居住區景觀設計時應考慮到的細節,為以后居住區景觀和諧創造條件,居住區景觀設計、建設要從人性化角度出發,切忌跟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關鍵詞:蚌埠市,居住區,綠化景觀設計,人性化,景觀,和諧
蚌埠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化底蘊厚重,史載蚌埠“古乃采珠之地”,故素有“珍珠城”的美譽,是帝王故里,文化搖籃,歌舞之鄉,山水之城。蚌埠市城區及周邊分布大小約20座山頭,淮河及其7條支流貫穿城區,山體和水岸都有著豐富的植物群落覆蓋,整個城市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十分優越。近幾年,在蚌埠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該市綠化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得到改善,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特別是居住區綠化,由于領導重視、相關部門嚴格把關,居住區內景觀小品多樣、植物配置豐富,綠地率、集中綠地面積逐步達到或超過相關指標,不僅美化了城市,也促進了城市整體生態建設。商品房開發商也打出環境品牌,園林景觀效果較好的居住區直接吸引城市居民的購房熱情。居住區綠化不僅滿足居民生活休憩的需求,同時也彰顯居住區生活品位和居民物有所值的心里需求。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蚌埠市先后新建了沁雅花園、阿爾卡迪亞、山水華庭、龍湖春天、紫荊名流、星星家園、財富廣場、金奧華府等一批批綠化檔次較高的居住區。這些居住區不論在景觀設計、施工和后期的物業管理中都有突出的表現,居住區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四季景色如畫。但是,經過實地調查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現以阿爾卡迪亞·陽光苑小區為例,把經過多年養護的園林景觀所凸顯出來的若干問題加以研究,以便將來在對居住區綠化景觀設計時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
一、植物生長與住戶的采光權之間的矛盾
在園林部門工作,有不少小區住戶反映窗外樹木太高,把自家窗外的陽光都遮擋了,申請修剪或砍伐。經過實地調查發現,有的小區的喬木和灌木栽植時距離一樓的窗戶太近,多年后植物逐漸成年,樹冠變大、長高后嚴重遮擋了居民的窗戶采光(圖1-1、圖1-2為現場拍攝的照片),盡管剛施工時苗木規格偏小,基本不影響窗戶采光,但是盡過多年的生長后,已經給住戶造成困擾,因為整個城市綠化建成以后就受到《城市綠化管理條例》的保護,不能隨意砍伐和修剪,為了爭取住戶的采光權還必須經過相關程序才能解決。其實這些問題應該從小區園林景觀設計時就能避免,在設計時就應從住戶的人性化角度出發,不要在住戶的窗前栽植大型灌木和小喬木及高度超過窗戶的植物。如果按照設計整體考慮有必要栽植這些植物就必須距離窗戶一定距離,既保證住戶的采光,又保護了窗內住戶個人空間的私密性。
二、地下設施的檢查井和窨井蓋與整個草坪及景觀的不和諧
小區內園林景觀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與整個小區內建筑特色的協調,水電設計也很重要,不僅僅是線路走向和植物的距離,還有水電設計的地面部分(即檢查井和窨井蓋)與草地的和諧,現在小區內地下管線的檢查井等設施的大部分設在草坪上(幾乎所有綠地都有此類現象),很明顯的灰色水泥塊,圓形或方形像牛皮癬一樣貼在碧綠的草坪上,影響整個綠地的景觀效果。圖2-1、圖2-2這些問題好像還沒有引起大多數人的重視,一般情況下只是要求盡量將這些檢查井類的設施放在路邊減少對景觀的破壞,但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在設計時何不稍微多費點心思,將這些檢查井類的設施表面裝飾起來呢?使他與綠地景觀融為一體,我大致思考了幾種方法,請大家批評指正:(1)如果檢查井面積不大可在井旁栽植灌木類垂枝植物(如迎春、連翹、箬竹等),多年后,枝條很自然遮擋了灰色的井蓋,同時也可以增加景石,形成有趣的竹石小品,既增加了景點又遮擋了視線,豈不一舉兩得。(2)如果檢查井面積大不宜遮擋,可以利用塑石假山覆蓋,在行人視線不易覺察的位置開出入口,既不影響操作工檢修,造型費用也不高。(3)這一種方法就比較簡易,制作特殊的預制蓋板。就是將蓋板制作成具有凹槽的樣式,深度20-30公分,可以在里面設置草坪燈或栽植地被植物。宜可直接使用假草坪,至少顏色對比不強烈,相對要協調得多。
三、成年大樹栽植后留下的土饅頭與平整的草坪景觀的不協調
現在的城市綠化建設都是在趕建設,趕效果,希望綠化建設也像樓房一樣,一次成型,永遠美觀。可惜園林植物是有生命的,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想一年或兩年就出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就采用大規格樹木或古樹名木移入小區,為了成活除了截干去枝外,還要高栽以保證樹根部不積水,即基本使樹木的土球最下的位置保持在地面以上,以防積水,也許經過十幾、幾十年樹冠能長回來,可是樹根部的大土堆卻無法恢復消除,也許逐年隨著水土流失、也就平了,但是這樣樹根有露出來,容易被破壞或凍傷,于是還要再堆起土堆來,這樣就形成了一棵大樹一個土饅頭,對整個小區內景觀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在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應該早發現早思考對策,常用的方法就是,不要單單在樹的周圍堆土,可以在相對面積比較大的區域內堆土,形成比較緩得地形,合理的地形處理,堆土就不會顯得不自然。另外的方法是也可以堆土然后用短木樁在土堆周圍高高低低的圍起來,形成比較古樸的樹池,如果在樹池內種上鮮花,那就更好了。第三種方法,在堆土外圍再用卵石處理成緩坡,樹池邊用垂枝的灌木或箬竹搭配成自然景觀。
四、水體養護不力造成小區景觀的傷痕
一般水系在規模比較大的小區用得比較多,一方面使人有親水性,并且有了水感覺就有了靈氣,使人們在生理上、心理上產生寧靜、舒適的感受。水還可調節環境小氣候的濕度和溫度,對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重要作用。所以現代的居住區很多都采用人工的方法來修建水池、人工疊水瀑布、噴泉或與山石結合的自然山水池,增加居住環境景觀層次,擴大空間,增添靜中有動的樂趣。但是水體的后期維護管理跟不上的話容易形成臭水溝,形成蚊蟲的聚集地(圖4-1)。如果在設計時就考慮到后期的維護成本,以及有可能水源不充足,造成干涸的現象,就可以在池底美化無水時,也可作為兒童游戲的場地。還有只要高檔小區就有游泳池,但是多年后大多處于閑置狀態,造成資源浪費,最后猶如雞肋—用了入不敷出,不用又可惜(圖4-2、圖4-3)。
五、結束語
居住區綠化是自然生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美化環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質量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現代小區的綠化設計強調回歸自然、回歸質樸,提供一個讓人們駐留、交往、身心放松的城市綠洲。好的綠化景觀設計,既要滿足植物的生長習性,又要體現它的觀賞功能,同時還要考慮各種細節的設計。總之,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延伸,是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規劃設計中要處處體現“人性化”的特點,充分挖掘人們潛在的居住需求,以務實的態度考慮居住細節,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諸方面的需要,創造出安全、舒適、宜人的室外景觀環境。本文乃是本人管中窺豹之見,不到之處還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