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職園林設計基礎課程中可以提取的主要課程思政元素,包括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傳承傳統園林文化、提高園林審美能力、增強師德的影響力,探討了落實課程思政的著力點,包括提升教師的思政素養,打造形式豐富的精品教學資源,優化教學設計和提高課堂把控力。
關鍵詞:園林設計基礎 課程思政元素 課程思政著力點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工作,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實現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培養高度融合。《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意識培育。對中職教育而言,專業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陣地,亦是思想文化教育的陣地,在專業教育中挖掘思政元素,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有利于不斷提高教書與育人的融合度。
一、課程思政背景
園林設計基礎是中職園林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講授園林造景手法、園林布局形式、園林造園要素及小庭院設計等內容,課程內容豐富,在相關的專業課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該課程的思政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可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課堂教學的各環節中,教和育并舉,培養學生傳承創新傳統園林文化、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等職業素養,樹立愛崗敬業、為園林事業努力奮斗的職業理想。
二、提煉課程思政元素
從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內容中提煉德育資源與哲學思維,結合課程、專業、行業特點,將思政內容隱性承載于課堂中,以期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在園林設計基礎課程中可以提煉出以下一些思政元素。
(一)踐行生態文明建設理念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園林對城市的發展和人居環境建設發揮重要的作用,園林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很多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生態環保理念。“天人合一”作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追求的終極意境,講究“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整個創作過程如明旨、立意、相地、布局等環節,都是根據天然條件進行造園,無不體現生態環保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保護自然、熱愛自然”的深刻內涵。例如,教師在講解古典園林建筑時,除了讓學生欣賞外在美外,還應讓學生理解園林建筑雖是人工之物,卻能與山、水、植物等要素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優美的景物,這種和諧境界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師法自然”的生態觀。又如,教師在講解園林植物配置時,著重強調“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等原則,引導學生學習掌握園林城市、城市公園等理論知識和概念。
(二)傳承傳統園林文化
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是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種種原因,歷史上很多著名的園林作品我們已經無法看到,只能從古代的詩詞、專著、繪畫等傳世作品中去尋覓它們的蹤跡,因此,可以從中國傳統園林文獻中汲取并傳承傳統園林文化的營養。
1.與園林相關的詩詞
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文人用各種詩詞歌賦記錄和描述了皇家園林、文人園林、寺觀園林的精美、精妙,這些文字描述有的形象細膩、栩栩如生,有的亦真亦假、如夢如幻,有的縝密清晰、富含哲理,但不論哪種描述都是對中國特有的園林文化深刻內涵的高度概括,這些詩詞歌賦都是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
例如,教師在講解造園要素搭配時,引入清代張潮《幽夢影》中的“梅邊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旁之石宜瘦,盆內之石宜巧”,可指導學生學習植物與石材搭配的技巧。又如,教師在講解庭院設計時,可引入宋代黃公度在《滿庭芳·一徑叉分》中的“一徑叉分,三亭鼎峙,小園別是清幽。曲闌低檻,春色四時留。怪石參差臥虎,長松偃蹇拿虬”。類似的詩詞都可以作為引入案例與學生一同分析、分享。
2.與園林相關的著作
中國古代與園林相關的主要著作有《園冶》《長物志》《閑情偶寄》等,這些著作各有側重點,其中,《園冶》是古代造園專著,作為園林技術專業的學生更應熟知。“梧陰匝地,槐蔭當庭;插柳沿提,栽梅繞屋”生動描寫了園林植物栽植形式;“開土堆山,沿池駁岸。曲曲一灣柳月,濯魄清波;遙遙十里荷風,遞香幽室”則展現了古典園林經典的布局。這些優美的文字,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被文字所描述的情景和氛圍感染,教師進行教學時可要求學生還原繪制這些景象,從而加深學生對造園手法的理解,激發其創作靈感。
3.與園林相關的繪畫
教師進行教學時可根據課程內容讓學生賞析一些園林題材的繪畫,以此加深學生對設計理論的理解。明代畫家沈周的《朱櫻徑》是植物與自然小徑搭配的經典之作;明代畫家杜瓊的《蠃室》是植物與園林建筑搭配的典型案例,這些都能讓初學者對植物種植設計有直觀的認識。在講解園林造景手法時,可適當引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作為案例進行分析,以開闊學生的思路。
(三)提高園林審美能力
中職園林技術專業中的很多典型工作任務,如園林植物修剪、園林施工、繪制圖紙等,都需要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學生的審美能力往往是在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得以提高的。在園林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安排現場教學或者布置相關課外作業,讓學生欣賞園林的美,感受園林的魅力,領悟園林的意境。例如,教師在講解造景手法時,可以帶學生去典型案例現場,讓學生親自觀、品、悟。又如,教師在講解園林植物配置時,可安排學生分別觀察四季變化,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的美。
(四)增強師德的影響力
除了傳授知識、解答疑問之外,教師同時還是學生在思想、生活上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規范言行和提高道德素養。
園林設計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要在提高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主動學習新鮮事物,及時關心和了解時事政治,拓寬知識面;其次要認真做好課程設計和教學設計,備好每一堂課;最后就是要珍惜每一次走上講臺的機會,以飽滿的熱情對待學生、教育學生。
推薦閱讀:園林建筑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