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近年來,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市政園林綠化工程事業發展較快。值得注意的是,市政園林綠化水平高低與城市建設品質好壞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隨著苗木培育技術水平的提升,使反季節種植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市政園林綠化施工當中。該項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創設出豐富美觀的城市園林景觀。因此,本文在分析反季節種植技術的特點的基礎上,然后提出該項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具體應用要點,旨在全面提高市政園林綠化施工的效率及質量。
【關鍵詞】反季節種植技術;市政園林綠化;應用要點
市政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進程中保證自然環境質量的一大有力舉措及重要途徑,尤其是在城市重點工程建設過程中,靈活運用各種反季節種植技術,能有效擺脫季節的局限及桎梏,展現出更好的綠化效果,進一步提升環境質量。與此同時,反季節種植技術應用越科學合理,越能豐富市政園林綠化的植物類型,滿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要求,真正意義上提升城市總體綠化水平[1]。由此可見,從提升市政園林綠化施工效果角度考慮,本文針對“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1、反季節種植技術的特點分析
1.1提升種植水平
苗木種植環節深受地區、季節及自然規律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期間,需盡量選擇符合當地氣候環境要求的苗木進行種植,以此體現園林景觀的物種豐富性。同時,由于苗木培育技術日趨成熟,使反季節種植技術應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以保證市政園林綠化施工的總體效果為前提條件,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2]。例如:選擇適宜春季栽種的植物進行夏季栽種,使綠化施工受到季節性要求的局限被打破,進一步使整體種植技術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1.2應用風險較高
由于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應用違背了植物的正常生長規律,會影響苗木栽種后的成活率。同時,如果忽略后期養護,或養護措施不夠精細,則可能造成反季節苗木大面積栽種死亡的情況。并且,通常情況下,反季節種植的苗木種類相對稀缺珍貴,而出現大面積死亡情況后,則可能產生嚴重的經濟損失,由此說明市政園林綠化施工期間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風險較高。此外,除了需要詳細研究反季節種植技術外,還需要綜合考慮當地土壤及氣候條件等因素,確保符合引進苗木植物的特性,以此提高種植的合理性及科學性;反之,則難以保證環境效益及經濟效益的提升。所以,綜合考慮,需了解反季節種植技術應用存在的風險,合理科學應用該項技術,確保技術應用的合理性及規范性。
2、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的具體應用分析
如前所述,對反季節種植技術的特點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從市政園林綠化施工的效率及質量角度考慮,還有必要把控反季節種植技術的具體應用要點。總結起來,相關具體應用要點如下:
2.1加強土壤分析處理
土壤厚薄程度與栽種苗木高矮之間呈正比例的關系,以花草類苗木為例,其土壤厚度不得超過30厘米;以灌木類苗木為例,其土壤厚度始終處于45厘米至60厘米之間;而對于淺根喬木苗來說,需控制土壤厚度不得超過90厘米[3]。與此同時,在植物生長期間,土壤酸堿性對后期成長的影響較大,例如:土壤屬性不適宜苗木正常生長,則可能出現后期大面積死亡的情況。由此可見,在具體施工前期,需做好栽種土壤及苗木喜好的匹配工作,如果發現不適宜的情況,則需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對已栽種的情況,可采取酸堿中和的補救方法,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2合理科學選擇苗木
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期間,靈活運用反季節種植技術,勢必需要高度重視苗木的合理選擇。通常情況下,普遍選擇在秋季或冬季采取反季節種植技術進行施工,秋冬季節氣溫水平相對較低,可盡量選擇具有一定抗寒性的苗木進行培育及栽種,以此提高苗木后期的成活率。同時,加大對苗木選擇的重視,結合苗木不同的原理特性及喜好情況,進行深入分析,以保證苗木后期生長過程中更快地適應自然環境的要求,消除影響存活率的相關風險因素。此外,所選擇的苗木自身勢必需要具備一定的優勢,比如環境適應能力及生存生命力相對頑強等,否則難以滿足反季節栽種存活的要求。總之,需重視苗木的合理科學選擇。
2.3做好苗木運輸準備工作
苗木栽種前運輸時,需要做好各種保護工作。通常,苗木運輸普遍于夜晚進行,運輸前需要仔細保護苗木根部,即使用泥漿嚴密包裹,減輕運輸期間水分蒸發的速度,避免出現植物枯萎死亡的情況[4]。與此同時,在運輸過程中,盡量對植物根部采取不定時澆水處理方法,確保苗木根部水分供給的充足性,進一步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并且,在裝卸苗木期間,針對帶土球的苗木,則盡量使用專用的網兜處理土球。此外,裝車后,盡量于苗木下方設置墊層,確保苗木主干不受任何損壞,并在具體運輸期間,針對不同類型苗木保留相應的距離。
2.4合理應用種植技術
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相關技術人員需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技術方法,以保證苗木栽種土壤肥性為前提條件,盡量選擇已發酵的有機肥料,改良土壤肥性,確保改良后土壤適合栽種。并且,需根據苗木的性質差異性,選擇大小不同的坑穴尺寸進行開挖處理,確保苗木所攜帶的土球能滿足正常栽種的要求。例如:苗木坑穴盡量超過土球20厘米,在具體栽種期間,嚴格控制栽種填埋的高度,不得小于30厘米,直至填埋后,進行踩踏壓實處理。與此同時,在栽種后,重點保護苗木支架,以高大苗木為例,盡量選擇三角點或四角點進行支護處理,而低矮苗木則盡量選擇扁擔樁形式進行保護。此外,栽種結束后,先一次性完全澆水,暫停幾日后再澆水,以此保證栽種質量。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政園林綠化建設進程持續深化,使反季節種植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實踐領域。與此同時,即便反季節種植成本相對較高,但是擺脫季節的局限,能保證市政園林綠化的施工效果。因此,相關技術人員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高度重視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應用,強化病蟲害防治力度,設置規范化的技術標準,并注重提升技術人員的種植水平,消除影響反季節種植技術應用效果的相關風險因素,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進一步保證城市環境建設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李蘭婷.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居舍,2021(04):106-107.
[2]申達鋒,劉超.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湖北農機化,2020(18):74-75.
[3]張建軍.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20,43(10):105-106.
[4]楊華.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市政園林綠化施工中的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20(03):74-75.
推薦閱讀:園林專業論文能發英文期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