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森林火災對生態環境的建設以及森林資源的安全和其他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如果這樣的災害事件發生,其控制工作將是非常困難的,因此,認真開展的防火工作,從而減少森林災害的發生,使得出現的災難事件能夠及時撲救,使得各種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關鍵詞:森林火災;特點;控制對策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林業發展的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重大進步。森林防火工作的進展,提高了全民的防火意識,加強了基礎設施的建設,并逐步完善了我國的防火體系,使我國森林火災發生的頻率降低,也使森林火災撲救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總的來說,我們做的還不夠。就全國來看,森林火災仍然時有發生,只有少部地區的森林防火工作到位、體系健全。大部分地區森林火災的發生率、受害率仍然偏高。
一、我國森林火災的特點
從整體角度來講,當前我國森林火災的特點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一)小規模火災可控性特點
通過對我國近年來的森林火災撲救經驗可知,規模較小的森林火災基本能夠得到快速、有效的處理。而特大森林火災、重大森林火災通常無法獲得良好的處理效果,這些火災事故引發了極大的林業資源損失。
(二)東多西少分布性特點
從受害森林面積的分布情況來看,西南林區及東北林區是森林火災的高發位置。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廣西、云南、黑龍江以及內蒙古這四個地區的受害森林面積總和約占我國受害森林總面積的72%。
(三)火災發生次數不均勻特點
從火災發生次數的角度來講,我國四川、廣西等南方地區發生的森林火災數量顯著高于以遼寧、山東等省份為代表的北方地區。事實上,南方地區的森林火災發生次數已經超出我國森林火災總數的81%。這種現象與南方地區的高溫氣候特點有關。
二、目前我國森林防火工作現狀
目前,我國森林防火工作現狀大體如下:
(一)人民群眾防火意識差
很多群眾,尤其是農村村民,因為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完全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對林火更是不加以重視!他們誤認為火燒過的土地往往會更肥沃,因而常常擅自用火,一旦火勢無法掌控,就會蔓延成火災,而靠近農田的森林也不能幸免于難。
(二)火源復雜,難以統一管理
引發森林火災的火源種類很多,除了自然火源之外,人為火源更是數不勝數。例如,清明時節、人們上山祭祖往往要燒香點燭、放鞭炮,這些星星之火,一個不小心,便可形成燎原之勢。到了秋收之后,燒荒、燒田埂、燒灰積肥更是在農田間隨處可見。路人一個半熄半滅的煙頭、小孩隨手丟棄的煙花灰燼,這些零星火源,讓森林火災防不勝防。
(三)防火資金投入少
有效開展防火工作,在日常工作能夠準確檢測和觀察森林情況及存在隱患,在發生火災后做到快速滅火,降低各方面的損失,達到這些目標不僅需要擁有高素質高技能的相關工作人員,還需要具備相應的檢測技術和救火設備。但是目前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在支持防火工作上缺乏相應的資金投入,導致不能及時檢測到火災情況,在發生火災時也沒有足夠的物資條件和技術設備來控制火勢蔓延,進行滅火。
三、高效開展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對策
(一)完善相關的政治制度
現今而言,領導責任制這一措施是目前的主要防范措施,即各部門領導都應親臨森林防火的現場進行檢查指導,森林防火工作才能到保障,同時,還可以實行個人責任制,因為很多民眾是靠山而居的,因此需要經常出入防火區,所以增加了人為導致森林火災的可能性,因此,把責任落實到個人,需要進入森林的人必須嚴格獲得批準且做好的身份記錄,并限定其活動范圍。才有降低由人為引發的火災。春天氣候干燥,加上大風天氣,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在此期間除護林員外,將全面禁止入林人員入園。
(二)建立合理的野外火源管理體制
使用各種管理手段,對野生火源起到一個合理的監督和管理作用,從而做好轉移防災工作,這屬于完全放棄了一刀切以及死看硬守的管理方式。在使用火源的高峰期內,必須通過用火火警報告批準來控制使用量,有計劃、有目的的讓有關干部發動群眾開展各類秸稈、雜草焚燒清理工作,所以從源頭上可以在一定程度控制森林火災,同時促進了農民的生產工作,使防火工作和生產工作同時進行。
(三)加強森林防火報警系統的建設
信息全球化的時代,林業部門對森林的有效監測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來實現的,以GPS衛星定位系統為基礎,加強森林火險區的航空監測。在發生森林火災時,對森林區域進行全方位監測,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有效地控制森林火災;同時,還應當注意天氣變化,與當地氣象預報部加強溝通聯系,及時共享有關天氣變化的信息,并根據天氣的預測變化對森林情況進行監督和巡查,防止火災的發生。另外,地面監督也是控制火災最主要的方法,應建立健全的森林防火監督體系,明確監督人員的職責,對不同地區實行分人管理,及時發現森林火災,采取補救措施,并撥打火警電話。
(四)林火信息化指揮系統研究
林火信息傳輸在森林火災預防撲救以及安全用火的各個環節中都要隨時隨地獲取信息,特別是在監測到火情后必須快速地傳遞到撲火指揮部,以便機構人力和物力迅速趕赴火場進行撲救,以減少森林的損失。所以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必須做到地對地、空對空、地對空,暢通無阻地傳遞信息。必須盡快完善森林火災網絡通信系統,做到林火信息方便快捷地傳遞。同時發展火場通信技術,利用短波網或超短波網解決偏遠地區火場通訊不暢問題。
(五)加強培訓工作,提高人員綜合能力水平
林業部門管理人員需要意識到防火工作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學習完善自身,進一步提高防火工作的管理水平。對防火工作人員及救火人員加強培訓工作,定期開展相關火災理論知識和火災預警演練,確保提高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充分了解有關火災的知識,熟練掌握基礎的防火措施和救火技巧。相關政府及部門還可以大力開展火災防護研討會和救火措施交流會,通過與各個城市乃至其他國家的防火人員進行相互溝通交流,相互探討和分析,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為我國整體防火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力基礎。
四、結論
近年來,我國的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諸多進展,但結合實際的森林火災處理情況可以發現,當前的森林防火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觀念不合理、重大及特大火災處理效果不理想等問題。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可以將森林火災通訊工程、火災預測工程建設對策、民眾防火觀念優化對策及綜合性預防對策等應用在實際的森林火災預防與管理工作中。在增強民眾防火意識的同時,通過控制森林可燃物數量的方式,降低火災事故對我國林業資源產生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那姝.我國森林防火現狀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19,13(15):88-89.
[2]李洪雙.簡析內蒙古林區森林防火現狀、不利因素及其對策[J].森林防火,2016,(02):13-15.
[3]張生祿.基于新形勢下如何做好森林防火預防工作分析[J].中國綠色畫報,2018,(9):74.
作者:張為欽
推薦閱讀:森林工程專業論文哪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