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紹興深化林業改革促進興林富民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園林學時間:瀏覽:

  近年來,紹興市不斷深化林業綜合改革,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加快三產融合,充分拓展興林富民潛力。2018年實現林業行業總產值510.4億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66.25%。

林業工程論文

  深化林權流轉機制改革。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在不改變林地所有權和性質的前提下,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林地流轉,促進林業規模化經營。截至目前,已流轉林地面積50多萬畝,吸引了上億元社會閑散資金注入林業,使林業生產充滿生機與活力。特別是加快香榧、花木、毛竹等分布面積較大經濟林的經營權流轉,促進山地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如浙江省冠軍食品有限公司聯結基地5萬余畝,帶動3萬戶農戶走上種榧致富路。越城區倪家溇四季筍精品園,通過經營權流轉,經營面積達1000余畝,實現畝產值1.18萬元、利潤總額628.4萬元,林農人均純收入從1.9萬元增長到2.3萬元。

  加快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推進林業品種結構調整。優先發展香榧、美國山核桃、油茶等傳統木本油料;推廣發展三葉青、多花黃精、竹蓀等中藥材;引種發展保加利亞玫瑰、日本甜柿、香水百合等國外優良新品種;培育發展“梔香富潤”“紅盛紫薇”等鄉土花木新品。以提高林地綜合效益為導向,推進生產經營方式結構調整。利用林下閑置土地和空間資源,通過林下種植、林下養殖等立體復合經營,提高復種指數,實現從單一林業向復合林業轉變,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循環相生、協調發展。如柯橋區稽東鎮大力推廣茶榧生態復合經營,茶榧套種1.8萬畝,年產香榧干果40萬公斤和茶葉7.5萬公斤,產值達7500萬元。以提升林產品附加值為導向,推進林業加工產品結構調整。推進林業生產、林產品加工、林業文化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拉長林業產業鏈,提高綜合效益。如浙江冠軍集團與國際知名日化企業聯合研發4系列11款產品,實現了香榧衍生產品的寬度拓展。以提升森林康養發展能力為導向,推進森林康養旅游產品結構調整。加快傳統森林旅游產品升級,中醫藥養生旅游基地、旅養小鎮等具有新型旅游業態的康養產品不斷涌現。如上虞東山湖中醫藥文化養生旅游示范基地充分挖掘文化內涵,推出以中醫藥文化傳播為主題,集養生保健、觀光休閑、文化體驗于一體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

  深化擴寬林業金融改革。積極營造金融支持林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為林農和涉林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有效解決農村融資難問題。加強與銀監部門對接聯系,協調推進林權直接抵押貸款、林權抵押小額貸款。2018年全市共辦理林權抵押貸款4928畝,林權抵押貸款額0.95億元。越城區積極探索林權抵押和林木金融眾籌模式,成立了林權交易平臺。積極探索花卉、茶葉、香榧、紅豆杉等商品林綜合保險工作。2018年全市65個規模經營主體實現投保林木綜合險,投保面積6.8萬畝,保額3608.3萬元,參保率達50%以上,全市255.4萬畝生態公益林均實現政策性火災保險全覆蓋。另外,還加快推進地方特色險種開發,如柯橋區在全省試點開展花卉苗木特色政策性保險;諸暨市開展香榧氣象指數保險;上虞區開展楊梅氣象指數保險;柯橋區、新昌縣推行古樹名木公眾責任險投保工作;越城區、嵊州市推行茶葉低溫保險。

  推進林業科技創新改革。加強林業科技攻關和關鍵技術研究。近年來,由紹興市基層林技站主持或參與完成的“紫薇和櫻花優異種質資源挖掘與利用”“楊梅良種選育及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毛竹生態高效經營水肥管理技術研究及示范”“楊梅綠色高效栽培集成研究及示范推廣”等多項課題獲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以科技推廣項目為重點,圍繞林業主導產業發展實際,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特別是生產上急需的“短、平、快”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如嵊州高湖頭村通過毛竹礱糠覆蓋技術應用,近兩年實現農民增收9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4000元/年,實現節本增效25萬元,人均節本增效310元;積極推進林業標準化基地培育工作,如大力推廣香榧標準化生產模式圖,全面提高榧農科學經營水平。支持企業參與或承擔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修訂,如浙江富得利木業有限公司繼參編《實木地板》《櫟木實木地板》等國家標準之后,再度參編國家標準《木質地板鋪裝驗收和使用規范》;規范林產品生產管理,如柯橋區農富香榧專業合作社和柯橋區國根香榧專業合作社聯合制訂“茅漾畈”香榧栽培技術和采摘炒制加工質量控制操作規程,全面實行質量控制措施;加大林業標準化培訓,促進標準普及推廣,“十三五”期間,組織開展各類標準化和林業技術培訓150多期(次),培訓基礎林技人員、林農1.6萬人次;推進區域性林產品品牌保護,切實維護林農經濟利益。“楓橋香榧”和“嵊州香榧”先后獲批國家地理標志商標。之后,“楓橋香榧”又順利獲批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推進生態“坡地村鎮”建設改革。編制低丘緩坡專項規劃,盤清資源、明確開發時序及重點開發利用區塊。截至目前,紹興市可開發利用的低丘緩坡資源約115萬畝,其中,宜建類約23萬畝,占資源總量的20%;對位于城鄉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外,不符合城鄉建設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低丘緩坡區域,通過局部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安排,使用縣鄉規劃預留指標,按照批準的項目選址論證報告或控制性詳規,劃定項目建設紅線,出具規劃設計條件,解決圈外規劃選址難問題。如上虞區及諸暨市申報的9個“坡地村鎮”項目,已安排落實縣鄉級規劃預留指標318畝;科學劃定項目范圍線、征地范圍線、農轉用范圍線。對建筑落地面積以外部分,作為生態保留用地,根據項目開發建設需要,依法辦理土地征收或土地流轉手續進行分類管理。如諸暨市浣東街道(楓橋鎮)旅游小鎮項目和街亭鎮旅游開發項目,做實“深盤、整轉”文章,以年流轉資金約400元/畝的價格,將約3100畝的土地進行整體流轉。

  推薦閱讀:林業技術創新對林業發展的影響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溪县| 南雄市| 江城| 陆丰市| 甘洛县| 屏山县| 台湾省| 武邑县| 灌南县| 新余市| 清水县| 菏泽市| 乡城县| 扬中市| 黄梅县| 英超| 鹤岗市| 北海市| 南平市| 若羌县| 电白县| 潮州市| 兖州市| 祁东县| 织金县| 锦州市| 北安市| 崇义县| 中宁县| 山丹县| 阳原县| 建瓯市| 长海县| 河北省| 衡水市| 晋江市| 百色市| 达孜县| 宝应县| 白山市| 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