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目前林業科技中的新應用管理方式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來促進現在林業的科技發展戰略呢,同時現代林業育苗技術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是學校在教學實驗林場規劃建設的、以培育用材林、經濟林和園林綠化苗木等為主要目的的教學實訓苗圃。
摘要:生態效益實訓基地生產的優質種苗,主要是營造人工林和供城鎮道路、廣場、庭園、居室綠化美化之用,對保持水土、調節氣候,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大意義。在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該區現有的林木花卉種質資源的同時,開發、引進、馴化外地珍稀名特優品種,建立了較大規模的樹木、花卉“基因庫”,對豐富廣西植物種質資源、維護生物遺傳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林業科學,林業管理,林業論文投稿
1構建實訓基地的背景及必要性
為響應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精神,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走工學結合之路,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其擁有全國500強之一、占地1200hm2的教學實驗林場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按照林業生產過程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構建“綠色工學結合鏈式基地”,將基地建設成集教學、生產、科研、技術推廣于一體的職業教育實訓示范基地,成為廣西林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支撐[1-2]。
論文網推薦:《云南林業》,《云南林業》林業刊物。著重宣傳林業方針政策,交流林業工作經驗,反映國外、省外及本省林業動態,表彰林業先進,普及林業科學知識,推廣林業技術,傳播林業信息,反映林業職工的意見、要求等。
廣西是我國南方主要的商品林基地之一,廣西林業經濟將成為廣西經濟的主要支柱。調查顯示,廣西林業技術應用型人才占從業人員的比例僅為2.5%,遠低于全國5.5%的平均水平,且人才專業結構不合理,其中林科類僅占40%。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局人力資源整體開發研究課題組調查研究和預測分析,2008~2012年廣西林業人力資源年均需求情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廣西林業行業對林科類高職高專畢業的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廣西唯一的林科類高職院校,擔負著為廣西培養林業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必須加大實訓基地建設力度,建設一體化教室,為教師提供真實的“產業鏈”以完成林業工作的整個流程,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更好地實行“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提高培養水平,解決制約廣西林業跨越式發展的人才缺乏問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擴大高技能人才培訓規模,服務“三農”,發揮學校科技推廣、示范、服務的輻射功能。
2實訓基地的功能及規模
實訓基地的構建是按照林業生產過程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通過校企合作,將“工學結合鏈式基地”建設成為集教學、生產、科研、技術推廣于一體的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示范基地,具有實施學生實訓教學、技能鑒定和面向社會的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培訓、資源共享與技術交流、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對同類院校的示范性作用等功能[3]。
實訓基地的建設規模是每年滿足在校全日制林業類專業學生1500人的教學實訓和對林業行業干部職工開展高新技術培訓2000人次以上;并年產耐寒速生桉及其他速生用材樹種組培苗500萬株、扦插苗600萬株、特色經濟果木林種苗羅漢果、山葡萄、獼猴桃等50萬株、名優花卉60萬株(盆)、綠化苗木20萬株、年產速豐桉木材2000m3、木地板30000多m2。
3構建實訓基地的實踐
3.1構建實訓基地的創新點①實訓基地是在學校原有實訓教學條件的基礎上,按照林業生產過程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由8個子基地整合形成的“工學結合鏈式基地”(圖1)。
②實訓基地是由林業行業企業捐贈、原有基地贏利、學院自籌、財政補貼多方投資,開放式使用的實訓基地。
③實訓基地在教學上是教學中層機構,在經濟上是獨立法人的“產業鏈”,學生實訓的可視化成果是可以進入市場的產品,生產有贏利支持學院教學建設;實現“依托專業辦實訓基地,辦好實訓基地促專業”的目的。
3.2構建實訓基地的主要技術指標①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指標等級標準及內涵;②教育部高職高專林業類專業指導委員組織制定的《高職林業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標準》;③國家精品專業、示范性實訓基地評估指標標準及內涵。
3.3實訓基地的建設內容實訓基地的建設內容主要是按照林業生產過程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在林業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取得區級高職教育示范性實訓基地的基礎上重新組合,形成特色鮮明的校企結合的“工學結合鏈式基地”,基地建設內容包括8個子基地(圖2)。
3.3.1林木良種培育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在組織建設樹木標本園(引種共98科312屬600余種)的同時,重點建設濕地松種子園和桉樹種子園。目前,已建立濕地松、鄧恩桉、巨桉和柳桉實生種子園,開展種源試驗,篩選出桉樹優良無性系130多個,并從中獲取萌芽進行無性繁殖。每年組織學生開展林木良種識別、良種繁育等實習實訓。
3.3.2林業生物技術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于2002年投資40多萬元創辦了“柳州賽特生物科技研發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該中心已擁有資產200多萬元,年產桉樹組培苗達300萬株,蝴蝶蘭3萬株以及10多萬盆草花,年產值達到200多萬元,成為集生產、教學、科研、技術推廣為一體的綜合開發應用機構,是林業技術、園林工程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等專業學生掌握現代生物技術的重要實習基地,每年安排600名以上學生開展組織培養等生物技術的試驗操作與技能訓練。學生通過在“中心”的學習可以學到桉樹等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熟悉組織培養的整個流程,掌握組織培養的操作技能。
3.3.3 2002年以來,已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教學苗圃進一步改、擴建,目前苗圃面積約7hm2。教師結合教學和生產,每年組織學生600多人(次)在“教學苗圃”開展播種、嫁接、扦插、壓條育苗及容器育苗等多項實訓,使學生牢固掌握育苗技術。同時,以市場為導向,對學生進行苗木生產管理技能和苗木市場調研培訓,為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組織、安排相關專業的學生在“教學苗圃”進行有償實踐活動,由學生承擔教學苗圃的日常管理和生產工作。
3.3.4人工林營造技術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以教學實驗林場為依托,劃出一定區域和林地面積供每屆林業專業學生開展造林設計、造林施工、撫育施肥、病蟲防治和林木管護等實訓。主要培養學生營造林技術和管理能力。2006年以來,在教師具體指導下每年由學生營造的桉樹高產試驗示范林7hm2以上,林木長勢良好。通過實訓,不僅能使學生全面掌握營林過程各環節的關鍵技術,也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林業職業意識,在實訓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和成就感。
3.3.5森林經營管理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包括森林經理技術實訓室、林業“3S”技術實訓室、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等。
3.3.5.1森林經理技術實訓室。營建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濕地松“法正林”。這是一種標準模式的森林,是為森林永續利用建立的理想的森林狀態模型,對指導現實生產、提高經營水平具有重要作用。1990年始,由教學實驗林場劃撥108hm2林地用于建立“濕地松法正同齡林”(簡稱“法正林”)基地,學院每年按規劃將5hm2的林地安排給林業專業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承包,按工人承包的同等待遇付給報酬,并在班級承包的地塊設立石碑留念。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從入學至畢業,結合《森林經理學》、《造林學》、《森林病蟲害防治》等多門課程的學習、實訓以及利用課余時間,在“法正林”中完成整地、種植、撫育、調查分析及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工作,做到學、產、研結合。目前,又開展速生桉“法正林”教學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法正林基地”模式的成功實施,在國內林業教育界產生極大的反響,被載入中國林業職業教育史冊。
3.3.5.2林業“3S”技術實訓室。將3S技術應用于森林資源監測管理,是目前最先進的林業技術之一。共投入120多萬元建立了3S(RS、GIS、GPS)技術實訓室,每年有300多學生參加實習實訓,使學生基本掌握最現代的林業監測技術和方法。
3.3.5.3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為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學院于2004年組建了林業調查規劃設計室(院),實行“項目教學”法,大力開展對外技術承包服務。2003年以來,共完成廣西有關市、縣的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任務156項,參加實訓的教師共780人次,學生3950人次。“項目教學”是“多贏”的教學模式,既能鍛煉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又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和深入扎實的工作作風,還能補充學校的辦學經費,同時也大力支持地方的林業建設。
3.3.6森林病蟲害監測防治技術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包括森林昆蟲實驗室、植物病理實驗室和微生物實驗室等。實訓基地與廣西森林病蟲害防治站、柳州市森林病蟲害防治站以及有關大型國有林場等開展技術合作,開展森林病蟲災害預測預報和技術服務活動。2003年以來,實訓基地每年為300多學生提供實訓場所,既能培養學生識別林木病蟲、防治森林病蟲害的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災害防范意識。
3.3.7木材加工技術實訓基地建設概況。基地是學校于2004年投資60萬元創辦的,對外稱“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木材研究所”和“柳州民桉木業有限公司”,開展木材干燥、鋸解、造材、加工等主要內容的實習實訓,主要產品有無損拆裝鎖扣木地板、實木地板、浴室防水木地板、桑拿護墻板、體育館墻板、舞臺加厚木地板和室外工程用板、改性速生桉木地板和濕地松實木地板等系列產品,產品直接投放市場。2006年以來,基地每年接收學生100多人(次)進行實訓,利用木材研究所和民桉木業有限公司等實訓條件,推進教學全程工學結合,在真實職業環境中開展課程教學。
3.3.8綜合林業技術推廣培訓基地建設概況。為盡快推廣先進實用林業技術,學院以繼續教育處為基礎,積極籌建綜合林業技術推廣培訓基地。重點對即將畢業的學生或已參加工作的學生進行新知識、新技術和崗位適應性培訓。近3年共舉辦了林業信息技術(3S應用技術)、森林資源調查規劃設計、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治技術和木材檢驗技術等培訓班,有3813人次接受培訓。
廣西林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設在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現有考評員47人,可開展鑒定的行業職業工種有20個,現設有廣西林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認證授權考試站等。為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學院積極推行“雙證書”制度,不斷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幾年來已完成6000多人次的職業技能鑒定。
4構建實訓基地的實踐效果
林業技術專業實訓基地是根據其特有的創新點和得天獨厚的條件,建設成集教學、生產、科研、技術推廣于一體的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示范基地。
4.1社會效益
4.1.1示高技能人才培養實力和質量之范。實訓基地就是最能體現職業教育實力和特色的“硬件”,實訓基地的建成大大加強人才培養實力。基地在教育質量上凸顯優勢,能夠為林業行業和社會及時輸送所需要的應用型、技藝型、操作型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基地起到示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之范的作用。目前,學校已經被評為首批“國家高技能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每年培養林業類專業高技能人才1500人,對林業行業干部職工進行高新技術培訓2000人次以上。
4.1.2示就業導向和服務社會之范。基地的建立探索出一套幫助學生鍛煉實際技能的實訓機制,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起到示就業導向之范的作用。基地將積極主動為廣西林業行業和社會經濟發展服務,面向社會和企業在職職工開展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培訓。
4.1.3示工學一體化教學之范。基地的建設率先走出工學結合的路子,進行產學一體化教學,按照工作任務的邏輯關系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工學交替,建設一體化教室,使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訓練交替進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4.1.4示學校特色之范。基地的建設是利用學校得天獨厚的條件,創出產學一體化的特色,將在眾多的林業高職院校中脫穎而出。主要體現在學校鮮明的辦學理念、切合自身實際的發展定位、獨特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4.2經濟效益實訓基地在滿足學生教學實訓的同時,每年可向社會提供的實訓產品包括名優花卉種苗60萬株(盆),其中小苗30萬株,中苗30萬盆;綠化種苗20萬株,其中小苗10萬株,中苗10萬株;特色經濟果木林種苗50萬株;速生用材樹種種苗1100萬株,其中組培苗500萬株,扦插苗600萬株;年產速豐桉木材2000m3、木地板30000多m2。每年共產生利潤150萬元,支持學院教學建設,也為廣西林業建設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