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整體規劃方案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園林學時間:瀏覽:

  黃河流域,是我國農業發源地之一。位于黃河下游上首的10萬余畝邙山區黃河灘地,自1999年新一屆區委班子調整以來,以區委書記馮劉成為首的區委一班人立足于邙山實際,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實施黃河灘地綜合開發,拓展發展空間,再造一個新邙山。

  前言

  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項目建設以發展21世紀我國農業高新技術為目標,以開發黃河灘地,改造傳統農業結構,促進灘區生態農業和旅游業的發展為宗旨,充分利用項目區獨特的地理、交通、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大力引進國內外相關的農業高新技術、新品種進行集約化、設施化生產,促進灘區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通過2-3年的奮斗,力爭在灘區建立一個集蔬菜、花卉、水果等農作物優質高產栽培、種苗引進繁育、高新技術示范、病蟲害綜合防治、節水灌溉、水肥耦合、配方施肥、農產品采后處理、品質檢測、農業技術示范、培訓、推廣、科普教育、農業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業生產示范基地,必將成為我國加入WTO后鄭州地區農產品盡快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農業現代化建設等提供超前的技術模式和示范推廣窗口。

  農業生態旅游是以農村自然生態環境、農業資源、田園景觀、農業生產內容和鄉土文化為基礎,通過規劃、設計與施工,加上系列配套服務,為人們提供生態觀光、旅游、休養、增長知識,了解和體驗鄉村民居生活場所的的一種旅游活動形式。而農業科技園本身則具有的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參與性、可操作性,只要略加配套包裝,就可成為很好的生態旅游產品,而且投資省、見效快、風險低、可塑性強,既可觀光,又可參與,既可品嘗,又可帶產品,具有其他生態旅游產品不可比擬的獨特魅力。

  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是河南省鄭州黃河灘地生態建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業高新技術科研、生產、示范、推廣與農業科普教育、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娛樂有機融合的結晶。將農業科技園與生態旅游相結合,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必將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該園區的成功建設,必將成為整個鄭州黃河灘區生態工程建設和綜合利用經典之作和鄭州生態旅游的一個眩目的亮點。

  第一章 項目開發背景及意義

  一、項目背景

  2001年6月穩妥收回10萬余畝灘地的使用權,區政府統一規劃、統一招商引資、統一開發建設。2002年2月,邙山區政府,邀請了中國工程院、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冶沙學會及省、市有關廳、局的專家和領導對黃河灘地進行實地考察、廣泛論證、科學規劃,編寫了《河南鄭州黃河灘地生態建設工程總體規劃》,使黃河灘地的開發工作有了一套高起點、高標準的開發建設藍圖。邙山區黃河灘地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列入了河南省及鄭州市生態建設規劃。2003年5月,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又受邙山區政府的委托,編制了《鄭州市邙山區黃河灘地生態建設及土地綜合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目前,邙山區黃河灘地已進入有序的開發階段。黃河灘地的生態資源已開始逐步轉化為生態經濟優勢和旅游產業優勢,其主要體現:

  1、沿黃河大堤生態林帶的拓寬,使黃河灘地和大堤成為鄭州市的外灘。灘地的林網、電網、水網基本骨架形成,有柏油路面78公里,部分灘地實現了水、電、路三通,路旁垂柳成行,初步形成“田成方,路成行,林成網”的美好格局。

  2、灘地開發進行迅速,已有14個局委、18個開發商進駐灘地,先后引進花卉苗圃、珍禽異鳥、公斤桃、公斤石榴、中藥材等項目,以及賽車場、豐樂農莊、生態游樂園、溫順動物散養場等旅游娛樂項目。“萬畝濕地”、“萬畝湖面”、“萬畝牧草”、“萬畝蘆筍”和“萬畝生態林”的初步形成,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但培植了植被,保護了濕地,凈化了環境和空氣,又發展了旅游業,而且促進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化,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3、充分利用了黃河灘地的旅游資源,策劃觀光主題活動,規劃建設了一批旅游項目,全面推出黃河沿線的生態休閑旅游和黃河文化之旅。如已經經營運作的邙山——黃河游覽區、黃河大觀旅游區、黃河花園口、黃河生態園;正在密鑼緊鼓建設的黃河富貴生態樂園等。

  4、邙山區所管轄的黃河灘地位于鄭州北部,距市區僅21公里。鄭州,雄踞中原腹地、黃河南岸,她不僅是河南省省會,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走向世界的圣地。鄭州已經成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內陸開放城市,是正在崛起的現代化商貿城市。鄭州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積淀了豐富的旅游資源。鄭州身居中華九州之中,十省通衢,是中國鐵路、公路、航空、信息兼具的重要綜合性交通、通訊樞紐之一。鄭州在工農業生產、科教文衛體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工業體系逐步完善,農村經濟迅速發展。先后躋身全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硬環境40優之列,并被列為全國優秀城市,全國衛生城市。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進步,鄭州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素也在不斷提高。鄭州市600多萬人民,對旅游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特別對新建的生態旅游景區,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歡迎。如珍奇植物園、金鷺鴕鳥園,游人紛至沓來游覽觀賞,絡繹不絕。

  5、邙山黃河灘地的開發利用,引起了河南省、鄭州市領導的高度重視。河南省委書記李克強、副省長張濤、政協副主席胡廷積,鄭州市委書記李克、人大主任岳修武等領導先后到邙山區視察指導黃河灘地的開發工作,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特別是原省委書記陳奎元對邙山區委書記馮劉成撰寫的《保護開發黃河灘地的體會及建議》作出指示后,引起了國務院有關部委的高度重視。

  總之,黃河灘地的綜合開發,拓展了邙山區的發展空間,促進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逐步成為鄭州市至河南省環保和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二、項目意義

  1、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方針,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民以食為天。“農業”,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行業,肩負著為人類生產食物,纖維以及其它基本原料的任務。在當今社會,農業仍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農業發展到今天,雖然已經逐漸改變“人們臉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年月月重復著”的狀況,但又面臨著時代新的挑戰,人口的急劇增長,可耕地面積的減少,導致糧食和必需品需求壓力的增加;自然資源退化,生態環境惡化,使農業生產的基本條件受到嚴重影響;自然災害的頻繁出現,也使農業生產的穩定受到嚴重威脅。中國已經加入WTO,預示著我國農業將逐步進入全面開放的新時期。同時,也給我國提出了十分重要的研究課題和嚴峻的挑戰。所有這一切問題的解決,其中要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依靠科技的進步。人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生產知識。尤其是現代農業的出現,人類能夠用科學技術和現代工業成果武裝農業,使農業水平有了極大的飛躍,在同樣一塊土地,產生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建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就是要引進國內外高新技術和資金、各種設施、集成現有的科技成果在相對可控環境的條件下,對現代農業技術和新品種,新設施進行試驗和示范,對農業新產品和新技術集中投入、集中開發、追求合理的投入、科學化的管理與最佳的產出,取得較高的效益。

  2、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我國農業必須通過有效調整種植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走具有特色的高效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的發展之路,從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集約化規模經營轉變。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農業科學技術,是當之無愧的傳統農業的典范。傳統農業的生產方式,創造了一整套“精耕細作”的經驗技術,體現了人與自然的良性結合,具有一定的生態合理性。但由于傳統農業僅限于依靠農業內部的封閉循環來維持平衡,對自然的依附狀態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又由于傳統農業分散經營和規模小,也難于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生產力很低。甚至由于無序而過度地開墾土地,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泛濫成災。相傳遠古時候,黃河流域就曾是林茂草豐,優美富裕,由于戰爭和歷代開墾,森林面積不斷減少。失去植被的土地,受雨水沖刷,逐漸形成了千溝萬壑、臺溝相間的黃土高原。松散的土壤隨水流入黃河。黃河水夾帶著大量的泥沙沖到下游,泛濫成災。黃河灘地就是黃河泛濫沖積而成。由于黃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因此有人把它叫做“中國的大動脈在出血”。建設在母親河身邊,建設在黃河灘地上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就是要貫徹開發黃河灘地“以灘養灘,服務防洪,生態治理,綜合利用”的指導方針,采取中華民族長期積累的一套獨有的農業技術措施的精華,利用有限的資源和不同生物的互補效應,構建生物與生物相和諧,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維持農業系統的基本平衡和穩定,實現物質和能量的良性循環,達到資源和環境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農業。這也是從根本上改善黃河灘地的生態質量,保護母親河,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和投資環境,實現經濟、環境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和必由之路。

  3、建設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把科技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在一起,發揮最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黃河灘地所處的區位是黃河旅游資源的厚積之地,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遠燦爛,又是鄭州市大黃河文化旅游軸線的中心地段,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獨特的生態環境景觀。隨著國內外旅游業的蓬勃興起,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品位的休閑旅游,返璞歸真、崇尚自然、回歸自然,已成為一種時尚,以文化、生態內涵為主題的休閑旅游,已成為現代城市居民普遍的熱切期望,將是旅游業今后發展的主流和方向。把現代科技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旅游有機地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個有別于城市旅游資源的,以農業科技為依托,以黃河和黃河灘地為背景,融自然風光和農事活動為一體的亮麗的現代農業旅游區,以此作為邙山區黃河灘地一個高新科技農業的窗口,吸引鄭州市民和中原旅游者,滿足城鎮居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提高,對生態旅游景區的需求。以此促進全國乃至全世界對黃河灘地、對邙山區的了解,增進友誼、交流和合作。以此打造出一個農業與旅游業有機地緊密結合,相得益彰的品牌,通過科技農業、生態農業景觀,增添黃河沿線生態休閑旅游的亮點;通過旅游載體,又增強示范園的輻射功能。以此奠定示范園的產業基礎,探索出一條全新高效的農業發展模式,探索出一條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都市化、商品化的新路子,同時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帶動周邊地區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

  科技農業、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三者有機地緊密結合,提高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就是邙山區黃河灘地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發展宗旨,也是保護黃河、合理開發黃河灘地走出的一條農業和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第二章 項目區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

  (一)自然地理概況

  鄭州市位于黃河中下游,中原地區偏北,東經112°42’,北緯34°16’—34°58’,處我國地勢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即黃土高原和黃淮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形總體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北臨黃河,西部有海拔500米-1400米的嵩山以及150米-300米的丘陵和登封盆地,東南兩面是廣闊無際的黃淮平原,海拔90米-150米。主要水源為黃河、伊洛河、雙泊河與賈魯河分別注入黃河和淮河。黃泛區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是小麥、玉米、棉花豐產區;同時水利條件優越,漁業生產亦較發達。

  鄭州氣候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在太陽輻射,地形地勢、大氣環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冷暖適中,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干冷同季,氣象災害頻繁等特征。隨著四季明顯更替,依次呈現春季干旱多雨,夏季炎熱多風,秋季晴朗日照長,冬季寒冷少雨雪的基本氣候特征。2002年平均氣溫為15.1度,最高月平均氣溫出現在6月,為32.7度,最低月平均氣溫出現在1月為-4.4度;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1度,出現在7月9日,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0.2度,出現在1月14日。鄭州年平均日照數約為2352.2小時,日照率53%,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生長、繁殖。無霜期約為206-234天,大致在10月30日到翌年4月5日間。鄭州年平均風速為2.8-3.2米/秒,最大風速為24米/秒,風向因季節和地區差異較大,多為東北風。鄭州2002年降水總量為401.8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的50-60%。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4%,年極端相對濕度為0%,出現在3月4日。

  2002年主要災害天氣日數為:大風:8級以上大風日數6天。雨日:92天,7、10月最多,為14天,12月最少,無雨日。雪日:全年降雪日34天。霧日:全年霧日16天。雷暴日:全年出現雷暴日23天。霜日:全年出現霜日62天。揚沙日:全年出現揚沙日19天。

  由此可見,鄭州氣候具有冬冷夏熱,干濕集中的特點。適宜的溫度條件,充足的光照和農作物生長季節較為豐沛的雨量,構成了良好的農業氣象條件;同時,也由于季風環流的不穩造成諸多氣象災害頻繁,對國民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和旅客出游產生不利影響。

  (二)社會經濟概況

  鄭州市是河南省省會,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臨黃河與焦作、新鄉相望,西鄰洛陽,東接開封,南與平頂山、許昌相連,面積746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10.3公里,人口666萬(其中市區人口超過230萬人),轄6區5市1縣,120個鄉(鎮),2315個行政村,35個街道辦事處。

  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22.1億元,其中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8.7億元,旅游總收入79.24億元,其中國內旅游收入75.09億元,旅游創匯5013萬美元;接待海外游客16.26萬人次,國內游客802.9萬人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266元,農村人均可分配收入達3155元。

  河南省連接中國的東西部,鄭州是國家重要開放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國最大的鐵路樞紐,連接歐亞大陸橋;是東西部發展的支點和相互支援的“二傳手”,也是我國的重要交通、通訊樞紐之一,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國道主干線連霍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107京深線、220北鄭線與310連天線均在此交會,還有9條省道通達各地。鄭州新鄭機場為4E級大型機場,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機,直飛日本、朝鮮、東南亞及歐美等地。境內黃河通航。鄭州已躋身全國綜合實力50強、投資硬環境40優和國家衛生城市。因此,有著十分獨特的區位和市場、資源優勢。

  俗話說: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文化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遺存到今天的新、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夏、商都城遺址和分別作為東漢、北宋都城的洛陽、開封,都足以證明這一點。中原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在于其能夠兼收并蓄外來文化并發展自己,甚至比在發源地更有生命力?,F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的先祖就是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中原漢人。在近兩千年前,由于北方異族入侵、戰亂等原因,這些中原的漢人逐漸往南遷移,最后集中地定居在江西、福建、廣東地區,而后又擴散到四川、廣西和海外各地。所以說中原是以人文初祖軒轅黃帝為代表的眾多名人的故里。中原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源頭,今天的鄭州又成為了廣大客家人乃至華人尋根問祖的圣地。嵩山少林寺是武術的發源地,以致鄭州不但成為全國各派武術的交流中心,還是全國商品交匯、集散、轉運中心,在全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項目所在地周邊開發情況

  規劃的“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項目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邙山區黃河灘區所轄的黃河灘地,西起邙嶺腳下,東至黃河二橋,北抵黃河水,南達黃河大堤,總面積約10萬余畝,整個灘區西高東低,地勢平坦,分東灘、中灘和西灘。項目區具體位于中灘,距鄭州市區約21公里。計劃一期核心區建設面積1200畝,二期示范區建設面積2000畝,以整個灘區為輻射區,面積10萬畝。

  項目所處的邙山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古跡眾多,又處在河南省“三點(洛陽、鄭州、開封)一線”旅游寶地中心。經過近幾年的開發建設,邙山灘地路網、林網、電網、水網基本骨架形成,項目區灘地實現了水、電、路三通,路旁垂柳成蔭。已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網”的美好格局;因取土堆寬黃河大堤而開挖的面積為250畝的人工湖亦即將完工。

  目前已開發或正在進行建設的農業及旅游項目有:

  1、農業項目

  ——鄭州市邙山區中醫腫瘤醫院黃河灘農場中藥材培育基地。

  占地1216畝,目前初具規模,植有白芍、地黃、板蘭根、桔梗、菊花、丹參、藥牡丹等中藥材和揪樹、合歡、女貞、欒樹等一些觀賞樹種。

  ——河南省農墾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農牧業開發項目。

  首期占地880畝,計劃總投資9億元,主要以種植、培育優質牧草、優良種籽為主,帶動沿黃養殖業。

  ——鄭州沃土農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觀賞型大型綠化苗木基地和奶山羊繁殖基地。占地591畝。

  ——黃河農牧場。

  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豆等大宗農作物,兼有魚塘養殖和綠化苗木培育、牧草種植及種子繁育等。

  ——黃河牧草園。

  引進有荷蘭良種奶牛,種植近萬畝優質紫花苜蓿牧草,以及具有天然草原風光的牧場。

  ——觀賞花卉苗木基地。

  占地萬余畝,為鄭州市最大的觀賞性花卉苗木基地,由國家泡桐研究中心、鄭州市綠化處、邙山區機關事物管理局等單位開發。

  ——萬畝新型高檔蔬菜——蘆筍基地。

  由河南豫西食品有限公司和西班牙客商聯合開發。分牧草踏青觀賞區和牛羊等溫順動物散養瀏覽區。

  2、旅游項目

  ——邙山黃河游覽區。

  該旅游景區有黃河母親塑像、炎黃二帝巨塑,炎黃鼎、極目閣、大禹塑像、治水碑林等景觀,門票25元/人,還有兩棲汽墊船,索道、滑道等娛樂項目。在本區可以飽覽黃河之風光,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望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巍巍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博大而精深的黃河文化。年接待游客達 萬人次。

  ——黃河大觀旅游區。

  該景區位于邙山腳下,毗鄰河南黃河旅游路線——鄭邙公路,是一個以“一日游黃河,看遍華夏史”為主題,濃縮和體現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和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曾經火爆一時,現已暫停營業有待修復。

  ——豐樂農莊。

  占地800畝,分蔬菜采摘區、生態觀光區、兒童互助娛樂區。建有珍稀蔬菜園、葵花園、葡萄園、桃園和松鼠園、小鴨戲水園、漁樂園、白鴿廣場(表演區)、螞蟻王國、葵花迷宮、笨豬園、孔雀樂園等,以中、上等收入家庭、高檔飯店和觀光市民為經營對象。

  ——黃河花園口風景區。

  是鄭州市主要風景旅游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海外游子、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瞻仰母親河,感受古文化的理想之地。

  ——黃河生態園。

  位于東灘,西臨黃河公路大橋,東南接鄭州金水區,總面積50000多畝,內有黃河濕地保護區、柳湖、黃河牧草園、花卉觀賞苗木基地、娛樂綜合休閑區、極限越野賽車場等項目。

  ——黃河富景生態游樂園。

  占地2000畝,由臺商投資1.8億元人民,分五期建設。主要利用黃河灘地、濕地資源,從事自然生態科學研究和農、林、牧、漁業生產及生態旅游開發,辟有景觀瞭望塔、快艇、游艇、吉卜賽漁村以及桑拿、足浴、商場、歌舞廳和天然浴場等項目,計劃建設成為鄭州北部地區最大的綜合休閑娛樂項目區。

  ——極限越野賽車場。

  總投資280萬元。已于2003年4月、8月分別成功舉辦河南省“出發點”杯極限越野賽和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地球勁霸”杯河南分站賽。

  以上項目的開放和建設,將使整個灘區成為鄭州乃至中原地區最大的現代農業科研、生產基地和生態旅游景區,形成鄭州北部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環線,必將吸引數以十萬計,甚至數十萬乃至上百萬市民和游客,其開發前景將不可限量。

  二、條件分析

  (一)用地條件

  項目區位于鄭州市北部黃河洪積傾斜平原區的黃河灘涂,地面物質以泛積的亞粘土、粘土、粉沙土為主,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質地疏松肥沃,是鄭州市糧、棉、煙等主要農產品豐產區,屬一類建設用地,非常適合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業生態旅游開發。但正因為其土地太過平坦,因此,在建設時應充分利用開挖水面時的取土,適當堆積沙丘緩坡,綠化園林造景,以便利用自然屏障減低風速,適當遮擋過強光照與游人視線,有利于農作物生長且使人有峰回路轉、移步景異之感,避免一眼看穿之園景弊病。

  (二)用水條件

  規劃區位于鄭州市平原區東北部沿黃河一帶,也是以往黃河泛濫的主流帶,地下水量極其豐富。機井單位涌出量大于20立方米/小時·米,單井出水量達60-100立方米/時,且除降水補充外,常年有黃河水補給,水源豐富,水量穩定,水質較好,屬碳酸鈣型,PH值6-8,礦化度低,符合飲用和漁業、灌溉用水標準,達到國家《景觀娛樂用水水質標準》中A類標準,經簡單處理,即可滿足園區用水之需,新開挖的面積達250余畝的人工湖,也將兼有風暴和水源調節作用。但園區開發仍要注意環境保護和節約用水,做到雨污分流,以期永續循環使用。

  (三)大氣環境

  因規劃區遠離城市中心和居民社區,周邊黃河水煙波浩淼,河灘地綠草成茵,楊柳成林,無工業三廢污染和社區生活污染源。大氣質量完全達到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中的一級標準。屆時園區內農作物和景觀綠化茂密,氧吧般優良清新的空氣質量將會成為吸引市民和游人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設項目區盡量采用電能、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建設沼氣、桔桿、廁所、日光溫室能源生態模式,做到垃圾分類處理。

  (四)區位條件

  規劃中的“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位于黃河鐵路大橋和黃河公路大橋之間,鄭州市花園口鎮傍,距鄭州市區約21公里,緊靠107國道和連霍高速公路,規劃中的 路和多條公交線路、通訊線路到達該區,使之正隨城市不斷進步,經濟飛速發展而成為近郊區,成為交通通訊便捷,卻又極富野趣、生態環境優美的風水寶地。

  規劃區與如前所述之花園口景區、黃河游覽區等諸多景點景區有較強的互補性,不同風格的景點集聚于同一區域必定提升各自的旅游吸引力,有“世界懸河”——黃河變化多姿的河景及雙橋飛架之風光,成為本規劃區難得的大背景和依托條件。

  第三章 總體布局規劃

  一、園區性質與規劃指導思想

  (一)園區性質

  1、農業高新技術科研、生產、示范、推廣、培訓基地;

  2、農業科普教育、農業生態觀光旅游、休閑動態景區。

  (二)規劃指導思想

  以“農業科技與生態旅游”為宗旨,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引進、消化、吸收、示范、推廣為基礎,充分發揮現代高科技農業生產的觀光效應,以農業科研、生產和良好的自然環境為資源并加以提高利用,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形成以農業保觀光的觀光促農業的良性循環。因地制宜,將園區規劃成為體現地方特色和引進新、奇、特項目相結合,突出農業高科技的技術特征,形成一個融觀光性、可參與性和具有鄉土氣息及農業文化內函的自然、清新、質樸的農業生態旅游公園。

  二、項目范圍及規劃目標

  (一)規劃范圍

  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位于鄭州市邙山區黃河灘地中灘核心區,距市區僅21分鐘車程,該區總面積3200畝,其中核心區1200畝。

  (二)規劃目標

  以自然生態環境資源和高科技生態農業為根本,在保證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將該區建設成為21世紀面向鄭州及周邊城市,集農業生產、高科技示范、休閑游賞娛樂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科技園和旅游風景區。

  嚴格遵循自然規律和藝術規律,一方面緊緊把握著現代科技農業發展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另一方面把握著歷史脈絡,以體現渾厚的黃河歷史文化底蘊和淳樸的民俗,將歷史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獨具特色的農游世界。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的項目策劃、景觀布局、物體形態、空間關系及各項工程設施在符合黃河灘地開發建設與防洪結合的原則下,同自然環境中的河、水、林融為一體,使整個示范園自然中有人工,人工中見自然,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逐步建設成為一個科技含量高,生態氣息濃、文化內涵好、充滿生機、情趣,與眾不同,有鮮明特色的示范園區。使整個示范園區以一流的科技,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景觀,一流的服務,成為邙山區黃河灘地上的一顆璀燦明珠、旅游勝地。并逐步發展成為中原地區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的基地、農業科普教育的基地;成為熱愛母親河,保護母親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逐漸使鄭州黃河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以其“科學內容、園林外貌、時代氣息、黃河特色、規模產業、良好效益”產生一種強大誘人的魅力,吸引住中原乃至中外千千萬萬游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噶尔县| 磐安县| 昔阳县| 武宣县| 墨竹工卡县| 武胜县| 瑞丽市| 井冈山市| 伊宁市| 长泰县| 绥德县| 瑞昌市| 陇西县| 庐江县| 阿瓦提县| 犍为县| 灵宝市| 昌吉市| 剑阁县| 西乡县| 兴安县| 读书| 高邑县| 保定市| 离岛区| 沅江市| 芦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城口县| 清丰县| 仁怀市| 佳木斯市| 白朗县| 城固县| 张家港市| 沐川县| 新乡县| 开封县| 金塔县| 喀喇沁旗|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