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 |
期刊名稱: |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1-5257/R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5-1252 | |
期刊周期: | 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 |
咨詢郵箱: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月刊)曾用刊名:健康心理學雜志,1993年創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辦刊宗旨,幫助廣大醫務人員、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提高專業理論水平。為推動健康心理學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促進健康心理學學術交流;為提高人類心理健康素質服務。《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單位: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國內統一刊號:11-5257/R,國際統一刊號:1005-1252
• 期刊欄目:論著、綜述與講座、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健康研究、不同群體的心理健康調查研究、變態心理研究、性心理研究、心理治療、心理咨詢。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中國健康心理學》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辦刊宗旨,幫助廣大醫務人員、心理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會工作者提高專業理論水平。為推動健康心理學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促進健康心理學學術交流;為提高人類心理健康素質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767;總被引頻次:4250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810;綜合影響因子:0.521
•2015年《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第5期成功收錄論文目錄:
經歷喪子事件所致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的腦結構磁共振研究………………………………………………梁霞 張桂青 王超
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與自知力及精神癥狀的關系…………………………………………楊曉婕 李占江 郭志華 馬云 付兆燕 閆麗瓊 屈英 王向群
重復經顱磁刺激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彌散張量成像及陰性癥狀的影響…………………………………………白莉 甘景梨 梁學軍 段惠峰 高存友
老年抑郁癥患者的發病誘因及臨床表現…………………………………………木尼熱·胡賽音
精神創傷后應激障礙與述情障礙的相關性分析…………………………………………王超 張桂青 梁霞
二甲雙胍對精神分裂癥肥胖患者的體重及糖脂代謝的影響…………………………………………劉春仙 郭偉 劉勝皇 張彬 聞傳毅
會議消息龐偉
門診森田療法聯合舍曲林治療軀體變形障礙3例報告…………………………………………魏艷艷 王高華 王惠玲 桂瑰 李江波
精神分裂癥患者Rorschach墨跡測驗壓力指標性別特征…………………………………………秦金梅 李晨虎 李君
緊張性頭痛患者生活質量及其與自我效能、應對方式的關系…………………………………………滿孝典 劉曉芹 孫宏偉
老年高血壓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池明玉 劉愛寧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與血糖、血脂水平的關系及認知干預的…………………………………………胡桂芳 黃映華 陳雪云 許曉雙 余鳳嫦
舒芬太尼聯合右美托咪啶自控鎮痛對股骨骨折老年病人術后的鎮痛效果和譫妄…………………………………………蘇喆 徐珂嘉 張光明 晏麗
農村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態與職業承諾、專業發展…………………………………………孫彥
西沙群島駐島礁官兵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程祺 張毅力 王煥林 宋梓祥 畢銀花 蔡占魁 金梅
醫護人員職業倦怠變遷的橫斷歷史研究…………………………………………袁承杰 唐云翔
高校英語教師工作倦怠與組織公平的相關研究…………………………………………李莉
論文范文參考:經歷喪子事件所致創傷后應激障礙患者的腦結構磁共振研究
創傷后應激障礙(PTSD)在精神障礙之中有相對明確的發病原因[1],它的發病與親歷者的人格特征、認知因素、應對方式、歸因方式、社會支持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關[2];與此同時,創傷事件的性質和強度也與PTSD的發生與發展有著直接的聯系。在這些生活事件中,一般伴有心理上喪失感的心理刺激對于健康的危害最大,這種喪失感可以是具體的事或物,例如親人死亡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喪失感,例如工作的失敗等;其中,尤以親人喪亡的影響最大。本研究選取的目標人群為經歷了喪子這一特殊創傷事件的親歷者,這類事件對親歷者均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并在對親歷者是否發生PTSD的篩檢過程中發現病理性再體驗、病理性警覺性增高、病理性回避這3組PTSD的癥狀非常典型。依據腦“功能模塊”理論:對于創傷性事件親歷者的研究可以利用某種足夠強度的刺激和某個可靠的臨床指標,在原有醫學理論基礎上來建立某個“刺激-效應”的聯系,然后由此推斷某個特定的大腦功能網絡聯結,進行腦認知功能的研究[3-7]。因此,在喪子這種強烈精神創傷刺激后,我們可以對大腦進行結構及功能變化的研究,進而推測出可能與PTSD發生、發展相關的大腦結構及功能改變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