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
![]() |
期刊名稱: | 中草藥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12-1108/R | |
國際標準刊號: | 0253-2670 | |
期刊周期: | 半月刊 | |
主管單位: | 天津市科委 | |
主辦單位: | 天津藥物研究院;中國藥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草藥》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草藥》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中草藥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中草藥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中草藥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中草藥》主管單位:天津市科委主辦單位:天津藥物研究院;中國藥學會出刊周期:半月刊出版地:天津市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70年郵發代號:6-77國際標準刊號:0253-2670國內統一刊號:12-1108/R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438知網綜合影響因子:1.031萬方影響因子:1.345萬方總被引頻次:10105
• 期刊欄目:中藥現代化論壇、化學成分、制劑與質量、藥理與臨床、藥材與資源、專論與綜述、信息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萬方數據庫收錄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皇家化學學會系統列文摘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國際藥學文摘》、《哥白尼索引》、《醫學文摘》收錄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收錄
• 辦刊宗旨:《中草藥》(半月刊)創刊于1970年,是由中國藥學會和天津藥物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期刊。雜志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并由中國知網全文收錄。
《中草藥》本刊主要報道中草藥化學成分;藥劑工藝、生藥炮制、產品質量、檢驗方法;藥理實驗和臨床觀察;藥用動、植物的飼養、栽培、藥材資源調查等方面的研究論文,并辟有中藥現代化論壇、專論、綜述、短文、新產品、企業介紹、學術動態和信息等欄目。突出報道中藥新藥研究的新理論、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和臨床應用,促進中藥現代化、標準化、國際化。
• 《中草藥》2015年第2期論文發表目錄:
歡迎訂閱《中草藥》雜志………………………………
《中草藥》雜志2014年最新佳績………………………………
熱烈慶祝Chinese Herbal Medicines入選中國科技………………………………
質效代關聯理論在道地藥材質量研究中的應用分析………………………………王晶娟 劉洋 趙保勝 吳浩忠 郭怡禎 汪國鵬 楊文寧 魯利娜
茼麻花………………………………
牛蒡根中咖啡酸類化學成分及其神經保護活性研究………………………………白俊鵬 胡曉龍 蔣曉文 田星 趙慶春
人參莖葉中1個新三萜類天然產物………………………………李珂珂 楊秀偉
甘草廢渣中1個新的香豆素類化合物………………………………路靜靜 曹家慶 李巍 牛秀麗 趙余慶
南五味子根的化學成分研究………………………………陳佳寶 劉佳寶 崔保松 李帥
錫葉藤的化學成分研究………………………………周興棟 程淼 余紹福 鄒惠亮 劉百聯 張英 周光雄
簕欓花椒的化學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鄭楠楠 楊勝祥 周慧 袁珂
基于質量源于設計(QbD)理念優化穿心蓮內酯固體脂質納米粒………………………………張小飛 邢傳峰 果秋婷
3種環糊精對姜黃素角膜滲透性影響研究………………………………趙雯 劉睿 孫璐 王舒婷 王雙雙 李俊芳 趙駿 張艷軍
金黃凝膠制劑成型工藝研究………………………………唐建蘭 劉承偉 王丹丹 陳俊 丁崗 王振中 蕭偉 江國榮 張露蓉
柚皮素納米結構脂質載體的處方優化和初步評價………………………………李靜靜 賈運濤 田睿 鄧萍 李騰 張良珂
《中草藥》論文范文:論中醫藥學的教學發展管理制度
摘要:功效和適應證根據含義可推導,不用刻意記憶。配伍應用,旨在強調根據具體病情,可搭配相應的藥物,以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病情需要,為今后方劑學的學習奠定基礎。分類是根據藥性的差異、歸經的差異,將中藥細化為不同的類別。以解表藥為例,解表藥都有辛味,但辛溫和辛涼之品產生的作用是不同的,辛溫可發散風寒,辛涼可發散風熱,分別適用于風寒表證和風熱表證。故解表藥分為發散風寒藥和發散風熱藥兩節。使用注意是解表藥總的注意事項,由于解表藥通過發汗使表邪隨汗而解,故如何煎藥、服藥后的注意事項、發汗的程度、慎用或禁用的人群都有相關要求。掌握好概述部分,再來學習具體藥物就了然于胸了。以發散風寒藥為例,先學習發散風寒藥的特點、功效、適應證等,學習具體藥物時已經掌握了第一條功效即發散風寒。
關鍵詞:中藥,教學,醫學
當然,課本中具體中藥發散風寒功效的表述各不相同,有發汗解表、發汗解肌、解表散寒、祛風解表、發散風寒等。這就要求學生從字里行間找出同樣可以治療風寒表證,其細微之處何在,如何選用。若外感風寒之重證,可選擇發汗之力強的,如麻黃、桂枝;若輕證可選擇生姜、蘇葉;若外感風寒濕邪,可選擇羌活、白芷、細辛、藁本;若選擇風寒和風熱的通用藥可選擇荊芥、防風。把解表的功效掌握好后,就要注意同一類藥物的區別,此時就要使用比較法。
比較法應貫徹中藥學的整個授課過程。可同一節的藥物比較,可不同章節的藥物比較,在比較中明晰藥物各自的特點,以利于在臨床中靈活選擇藥物,使之更符合復雜的病情需要。以發散風寒藥為例,發汗之力強的麻黃和桂枝要在比較中掌握其異同點。如麻黃可開腠理,桂枝可溫通經脈,故二者搭配一起,可增強發汗之功,治療風寒表實證。若營衛不和的風寒表虛證,則桂枝搭配白芍使用,散中有收,調和營衛。除此之外,麻黃尚可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桂枝尚可溫通經脈,助陽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