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醫學院學報
![]() |
期刊名稱: | 成都醫學院學報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51-1705/R | |
國際標準刊號: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四川省教育廳 | |
主辦單位: | 成都醫學院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成都醫學院前身為第三軍醫大學成都軍醫學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學校整體移交四川省管理,是一所集教學、科研、醫療為一體的醫學本科院校,2011年學校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成都醫學院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國”——成都,學校有天回校區和新都校區兩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500余畝。
截止2014年6月,學院有全日制在校碩士研究生、本專科學生8800多人,繼續教育及自考學生14000余人。[1] 教師516人,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級職稱203人,占教師總數的39.3%;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0人,兼職博士研究生導師2人,兼職碩士研究生。
《成都醫學院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成都醫學院學報》是由四川省教育廳主管、成都醫學院主辦的綜合性醫學期刊。語 言:中文,主管單位:四川省教育廳,主辦單位:成都醫學院,編輯單位:《成都醫學院學報》編輯部,創刊時間:2006年,出版周期:季刊,國內刊號:CN51-1705/R,郵發代號:62-314
• 期刊欄目:論著(高質量的優秀論著可以英文發表)、系列研究、調查報告、技術方法、臨床經驗交流、病例報告、摘要(包括已公開發表論文的摘要)、專題講座、特約綜述、醫學衛生知識、消息、研究快訊、護理體會、中西醫結合、學術新進展、新動態、醫藥衛生管理、醫學教育等欄目。
• 讀者對象:本刊讀者群系高等醫藥學院校的師生、醫學研究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以及臨床醫務工作者。
• 辦刊宗旨:以全面反映我校在醫、教、研、管理等領域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論、新技術、新經驗,引導科技發展,培養學術人才,增進學術交流為辦刊宗旨,同時刊登來自校外高水平的優秀稿件,尤其是國家級或省部級科研項目論文。
• 目錄
犬頸動脈囊性動脈瘤模型構建與血流動力學觀察…………………………………………王朝華 謝曉東 劉翼 李進 張昌偉 范鋒 游潮 李浩
新構建FlaAN/C蛋白輻射防護相關miRNA芯片譜研究………………………………………許穎 王丹 石嬌 周曉萍 王建 常曉松
雙百口服液防治抗結核藥物性肝損傷的作用機制研究………………………………………唐宋琪 陳云慧 鄭翔鴻 鐘森
兔富血小板血漿液制備及CaCl2誘導的比較………………………………………畢衡 楊立丁 包可 葉國裕 趙文韜 姚嘵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與行為神經測定的相關性研究………………………………………張來安 魯洪
HLA-DPB1基因rs9277542多態性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關系………………………………………熊國蓮 陳驥 范陵 石菡 袁媛 鄒愚 楊軍 胡章勇
在血液來源人葡萄球菌中的分布………………………………………楊永長 陳亮 肖代雯 喻華 劉華 黃文芳
含利塞膦酸骨水泥對SD大鼠成骨細胞OPG、RANKL和OC表達的影響………………………………………張玉彪 柳云恩 鞏天星 趙顯威 高燕 侯明曉
熊去氧膽酸與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仇麗穎 代晶 何黎黎 丁玲 劉暉
子宮內膜癌鞘氨醇激酶-1與1-磷酸鞘氨醇的表達和意義………………………………………黃金智 衛月 郭潤民
注射用頭孢地嗪鈉生物安全性檢查標準研究………………………………………張良 蒲旭峰 張德波
• 投稿須知
來稿的要求:
1 內容 科學技術、理論論著,實驗及技術研究,綜述,臨床研究,病案討論,護理研究,病例報告,等。
2 格式 為便于科技期刊數據庫著錄和檢索,特對來稿格式提出如下要求:
2.1 題名 應簡明、具體、確切,概括文章要旨,便于選擇關鍵詞。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字,必要時可加副題名。論著文章必須有英文題名。題名中不使用縮略語和非公知公用的字符、代號。
2.2 作者和工作單位 多位作者在同一單位時,在姓名下注明單位,所在省(市)和郵政編碼;多位作者不在同一單位時,先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標注阿拉伯數字序號,然后在姓名下面按順序注明單位,省(市)和郵政編碼。中國作者還須在姓名下面注上主要作者的漢語拼音姓名,其中,姓氏拼音全大寫,復姓連寫,空一格后寫名字拼音,第一個字母應大寫;雙字名者中間用連字符。
例: 張 穎 王錫聯 諸葛華
ZHANG Ying , WANG Xi-Lian , ZHUGE Hua
2.3 作者簡介 凡論著文章,應在首頁右下角注明“作者簡介”,例如: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出生地,畢業學校,職稱,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等。
2.4 論文摘要 論著類文章必須寫300字左右的摘要,科技論著還必須寫英文摘要。摘要應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摘要應按目的、方法、結果、結論等項撰寫。摘要中不使用圖表,公式及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語、字符。英文摘要用“Abstract:”標注,并應與中文摘要相對應。
2.5 關鍵詞 論著類文章必須有3—5個關鍵詞,中間用“;”隔開,有英文摘要者亦須寫英文關鍵詞。
2.6 分類號 統一用《中國圖書分類號》,簡稱“中圖分類號”,注于關鍵詞下面。
2.7 基金項目 各類基金項目應在首頁左下角注明(含基金編號)。
2.8 參考文獻
2.8.1 參考文獻的順序和數字序號應與文中一致。亦用方括號括上。
2.8.2 注明內容有作者姓名(名后不加責任說明),多位作者間用“,”隔開,三位以上作者只錄三位,逗號后加“等.”;文獻題名全稱及方括號注明文獻類型標識(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出版地后用“:”,出版者,出版年,文獻起止頁碼,最后用“.”結束。
來稿請用A4標準紙打印,字跡清楚,不用《簡化字總表》內沒有的自造字。打印稿應留足天、地和左訂右注空間,加大行、字間距,用大5號以上字體。注意正確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符號。
來稿請自留底稿,無論刊否,概不退稿。3個月未接到錄用通知,作者可以自行處理稿件。來稿如不允許刪節,請注明。稿件被刊出后1個月內本刊當奉送當期《學報》2冊和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