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與文論
![]() |
期刊名稱: | 中外文化與文論 |
期刊級別: | 國家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
國際標準刊號: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 | |
主辦單位: |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中外文化與文論》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中外文化與文論》主辦: 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四川大學中文系,周期: 季刊,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語種: 中文,開本: 32開,創刊時間:1996。新時期以來的文藝學和比較文學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學科體系走向成熟,學理邏輯不斷完善,并逐漸形成和諧、開放、對話的理論氛圍。20多年的理論步履需要總結,現實的理論問題需要討論,未來的理論發展期待創新與突破。本期是《中外文化與文論》第18期,主要對汶川地震與文化遺產保護、后馬克思主義文化與文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馬克思主義與藝術理論及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新譯作了集中討論。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 《中外文化與文論》雜志投稿論文收錄:
前言………………………………………………梁昭
文化遺產研究的新起點——簡述“文化遺產與文化認同”國際研討會………………………李國太
玉石之路與華夏認同………………………葉舒憲 張洪友
中國近現代民族主義與民族認同的歷史演變………………………史蕓蕓
“Identity”的多元意涵及其在當前中國語境中的意義………………………楊煦生
忒修斯之船的疑難——同一性、承認與現代國家的集體認同………………………匡宇
身體:一個遺產關鍵詞的東西方對話………………………李菲
在文本與文化之間——民族志編寫與文化認同的關聯………………………邱碩
從“母語文學”看少數權利和文化認同………………………梁昭
摘要:當代電視美術設計可以充分利用舞臺技術進行平臺移位、推拉和升降,再加上電視鏡頭的轉換,從而打破了一般固定空間的模式,開始尋求時空的新的對話,加上三維特技的運用,使電視美術和電視技術形成虛實結合、靜動結合,呈現給觀眾一幅嶄新的立體畫面。數字音效技術、電腦燈光技術、彩幕技術、光電技術等手段的發展使電視藝術中的各個層面都能成為創造心理造型空間的有利武器,為電視熒屏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動態空間形態。
電視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隨著電視技術的發展,人們藝術審美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觀眾欣賞藝術的格調和趣味、社會觀念的變遷對于電視藝術寄予了更高的期望,電視美術設計也更令人矚目。當今多元化的藝術潮流的發展,使得各類藝術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為電視美術設計提供了無窮的養分。當代的電視美術從公共藝術、建筑、廣告等姊妹藝術中尋求電視設計的現代意識和設計節奏,讓各種藝術信息相互滲透、組合、重現,再結合攝影技術、數字圖像技術、電腦特技等科技手段使其表現變幻多端,充分體現出時代的感染力,情景交融、光色一體,使空間、影像、聲效、燈光、人物造型等要素共同營造出電視藝術的魅力。當代電視美術設計還是一個動態的空間概念。首先,電視空間都是一種時空藝術:電視美術不僅是展示一瞬間,更是展示一個過程,它的設計結構必然是開放和動態的。同時,電視美術是在復雜的電視技術條件下,在特有的電視時空規律中發展起來的獨特形式,它為導演、表演、攝像的即興發揮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電視導演可以利用不同的攝影手段進行景別變化的構圖切割,播出的畫面經過蒙太奇處理,其造型語言的內涵被強化或延伸產生多空間的幻覺。多變的表現手法為觀眾提供了許多新鮮感受和想象空間。其次,它的體現手段也是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