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 |
期刊名稱: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41-1200/ V | |
國際標準刊號: | ISSN 1007-9734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
主辦單位: |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于1983年創刊,季刊,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為:CN41-1200/ V,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為:ISSN 1007-9734。本學報多次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科技期刊、河南省高校優秀學報,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和《全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和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 期刊欄目:特稿、管理理論、財政與金融、會計與審計、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貿易管理、新農村建設、政治理論、文學研究、哲學研究、法學研究、歷史學研究、外語研究、心理學研究、教育學、企業管理、經濟縱橫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維普中文期刊網、萬方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收錄
• 辦刊宗旨:《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雙月刊)1983年創刊由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主辦,主要刊發“經濟管理科學及實務”方面的文章。本刊本著“創新、提高、開放、發展”的辦刊宗旨,不斷改革,努力推動學術蘩榮。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373;總被引頻次:452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461;綜合影響因子:0.180
•《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5 年第2期投稿論文目錄表:
我校召開航空經濟協同創新研討會………………………………………………
稅制結構、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基于PVAR模型的實證研究………………………………………張俊 陶廣澤
安徽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模式選擇與對策建議………………………………………劉軍 蔣銓銓
河南省農業服務業競爭優勢比較分析………………………………………王泉泉
白糖期貨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王志剛 樊林峰 鄭適 李墨
中國股票市場“周內效應”的再檢驗………………………………………張曉鴿 張二梅 師應來
中國影子銀行對貨幣政策的影響研究——基于VAR模型………………………………………李丹丹
基于改進的股票三因子定價模型實證研究………………………………………余磊
利率市場化進程中基準利率在貨幣政策體系中的地位與構建………………………………………李曉楠
中國企業會計準則思想演進原因的歷史考證(之二)——會計準則思想需求的………………………………………劉常青
論文范例參考:安徽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模式選擇與對策建議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基礎。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既是安徽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形勢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迫切需要,是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信用體系建設,提出了建設“信用安徽”的目標。近年來,安徽省根據社會信用政策法規,普及信用知識,著力加強政府、企業、個人三大主體的信用建設,在區域信用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努力開拓[1]。全省社會信用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進展,信用建設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健全的信用制度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能夠有效地降低社會信用信息的不對稱程度,維護市場經濟的公平和效率,構筑良好的經濟環境,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安徽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現狀(一)組織體系基本建立安徽省和16個省轄市均成立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相應機構,先后成立了省聯合征信中心和省信用協會。各級信用工作機構出臺了相關規劃和政策,努力發揮政府的政策扶持、資金引導、組織協調等作用,培育發展信用服務市場,組織行業、企業開展各類信用創建活動,促進全省社會信用體系的有序建設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