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研究
![]() |
期刊名稱: | 回族研究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64-1016/C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2-0586 | |
期刊周期: | 季刊 | |
主管單位: | 寧夏新聞出版局 | |
主辦單位: | 寧夏社會科學院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回族研究》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回族研究》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回族研究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回族研究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回族研究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回族研究》主管單位:寧夏新聞出版局主辦單位:寧夏社會科學院出版地: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出刊周期:季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91年郵發代號:74-20國際標準刊號:1002-0586國內統一刊號:64-1016/C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247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115萬方影響因子:0.164萬方總被引頻次:247
《回族研究》(季刊)創刊于1991年,本刊是廣大回族和一切關心回族問題的研究者交流思想與成果的園地,是回族人民學習和了解本民族歷史文化、掌握當前本民族社會經濟文化動態的便捷渠道,是黨政部門、各界人士及其他各民族群眾獲得有關回族方面知識和信息的重要窗口。
• 期刊欄目:回族歷史、回族文化、回族經濟、回族教育、回族伊斯蘭研究、回族社會歷史調查、回族知識、回族人物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中國知網收錄、維普期刊網收錄、萬方數據庫收錄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龍源期刊網收錄
• 辦刊宗旨:《回族研究》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回族研究》投稿論文查詢:
國學與回族學的繼承與創新………………………………馬明達
《回族民俗文化變遷與社會性別研究》出版發行………………………………
在“國家戰略下的回族學創新與發展——祝賀楊懷中先生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洪洋
恭祝碩公楊懷中先生八秩華誕七律九首謝啟源………………………………書賀
在“國家戰略下的回族學創新與發展——祝賀楊懷中先生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張進海
《明清西域史與回族史論稿》出版發行………………………………
“國家戰略下的回族學創新與發展——祝賀楊懷中先生八十華誕學術研討會”………………………………馬曉琴
賀信匯總………………………………
明清北京城區及關廂地區的清真寺………………………………丁慧倩
孔氏穆斯林:記憶與歷史………………………………楊德亮
論文發表:簡析民族文化的新發展方向及措施
摘要:二十世紀初,隨著反封建斗爭的深入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發展,社會上也出現了一股"醉心歐化"之風。康有為對此是十分反對的。戊戌變法失敗后,康有為曾遍歐美,日本、印度和東南亞各國,對于資本主義社會和淪為殖民地的那些國家都有了較多的了解。根據他的親身觀察,他認為,歐美的社會制度和文化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遠非十全十美,因而盲目地"全法歐美"和"舉中國數千年道教化之文明一切棄之"是完全錯誤的。一九一三年,他寫了一篇題為《中國顛危誤在全法歐美而盡棄國粹說》的文章,對于當時社會上那種不顧中國國情,一切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的思潮,進行了激烈的批評。他在文章中指出,社會上一些人"發狂妄行","凡歐美之政治風俗法律,殆無不力追極模,如影之隨形,如弟之從師矣。
關鍵系:民族文化,文化發展,文化制度
凡中國數千年所留貽之政教風俗法度典章,不論得失,不揣是非,掃之,芟之除之,惟恐其易種于新邑矣。"他認為,去中國之舊,用歐美之新是無可非議的,問題在于一些人"于歐美之禮俗,不問其是非而師之法之;于中國之政治禮俗典章法度,則不問其得失而皆掃之棄之。"(《中國顛危誤在全法歐美而盡棄國粹說》)他強調說,世界各國的國情各異,絕不能盲目照搬,"茍妄師之,必生病害。"他認為,即使是那些歐美國家間的相互學習,他們也還要"各鑒其弊而損益之","但取其合于本國之情,而為至善之止耳。"(《中華救國論》)他明確表示,歐美各國"亦有不可效法之事",人們只有以"必求其善而去其不善"的態度去學習歐美,才可能取得成功,達到富強(《在寧垣學界演說》)。相反,如果"全師歐美而盡棄國粹",那末就只能象"尼固之黑人",永遠做"歐美之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