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 基于三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技術需求評估報告,分析了當前全球適應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與技術需求,同時也確定了不同地區的重點領域與技術需求。研究發現:
①在適應領域,幾乎所有國家考慮的優先重點領域為農業和漁業領域,其次是海岸帶管理領域、水資源領域以及衛生健康領域。適應領域的優先技術需求數量與重點領域一致,表現為農林漁業技術需求數量最多,其次是海岸帶管理、水資源技術以及衛生健康類技術。優先技術需求主要集中在農林漁業領域的作物管理、高效灌溉、土地管理和改善畜牧業等,其中開發和使用耐旱/耐高溫作物品種等是需求量最大的技術。
②不同區域重點領域表現出的側重點不同,農業和林業領域是所有區域需求最多的重點領域,非洲國家將水資源領域列為優先重點領域,亞太國家、拉美國家和加勒比地區關注水資源和衛生健康領域,最不發達國家需求為農林現代化,小島嶼國家都以應對海平面上升和糧食安全問題的技術作為主要需求,而歐洲和獨聯體國家對各個領域的需求度較為平均。
③在適應領域所有國家都確定了優先技術發展和轉讓的障礙,包括經濟和金融、政策,法律和規章,體制和組織能力以及技術壁壘等。而不同區域在缺乏或不充分獲得財政資源和信息障礙方面具有共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報告了與傳統和習慣有關的障礙,東歐國家確定了與優先技術的高生產成本和技術的財務可行性有關的障礙。未來重點領域與優先技術發展主要趨向于新型農業的栽培技術、水資源節約、海水淡化技術等,這些重點領域與技術發展需求可為我國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 適應領域;氣候變化;重點領域;優先技術;障礙
全球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領域與技術的需求成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應對氣候變化這一挑戰的共同需求[1]。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不同國家和地區遭遇貧困、缺乏資金、本國領域單一等問題,應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常常不足,因此對氣候變化技術的需求尤為強烈[2-3]。在這種背景下,聯合國啟動了氣候變化技術需求評估工作,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了全球80多個國家的三次需求評估報告( Technology Needs Assessment,TNA),同時對全球不同地區的重點領域與技術需求案例以年報的形式進行發布[4-6]。
適應領域作為抵御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方向,其重點領域與技術需求直接體現著一個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抵御能力的趨勢[7]。為明確當前全球各個國家在適應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與技術需求,亟需對適應領域的重點領域與技術基本情況有一個系統的調研與歸納,分析存在問題以及發展趨勢,為今后各國在適應領域的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的優化提供參考與指導[8]。本文基于2006、2009和2013年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技術需求評估報告進行分析,確定不同國別適應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重點領域與優先技術,以及存在的主要障礙與應對措施,提出未來各國在適應領域的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的發展建議,為加強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科技合作提供參考。
1 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基本情況
1.1 數量變化情況
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的數量多少往往影響一個國家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為了分析不同國別地區的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數量的動態變化,對三次需求評估報告中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的數量進行統計與對比。從適應領域的重點領域數量統計可知(見表1),2006年農業和漁業為優先重點領域(占比63%),其次是海岸帶管理(基礎設施)、水資源以及衛生健康;2009年各領域數量次序發生變化:農業和漁業仍然為優先重點領域,水資源領域排到第二位,新增系統觀察與監測指標排第三位,然后是衛生健康和海岸帶管理(基礎設施);2013年農業和漁業領域仍然為優先重點領域,水資源排到第二位,然后是海岸帶管理(基礎設施),衛生健康和系統觀察與監測排到最后。
從時間序列變化來看,引起2009年數量排名變化的原因主要是2009年報告中的參與國樣本中經濟不發達國家比例偏高,對水資源的依賴度較高,因此這些國家的優先領域主要集中在水資源領域,導致水資源領域的數量上升幅度較大;2013年評估中除農業和漁業、海岸帶管理的比重增大,其他重點領域的比重有所下降,分析原因可能是參與評估的國家數量增多,且新增國家的重點領域多集中于農業和漁業、水資源等,導致其他重點領域的百分比相應降低。而總體來看,農業和漁業領域一直是各個國家最優先考慮的重點領域,主要受控于該行業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特點。從領域的劃分趨勢來看,適應領域的重點領域會不斷地細化,如旅游領域等,在后期的評估中上升為重點領域。
從適應領域的優先技術數量統計可以看出(見表2),2006年農林漁業技術需求數量最多,其次是海岸帶管理技術、水資源技術以及衛生健康類技術;2009年次序發生變化,農林漁業技術仍然最多,其次是海岸帶管理技術和水資源技術,新增觀測、監測技術排第四位,最后是衛生健康類技術;2013年對優先技術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與劃分,只做了部分優先技術需求數量的排序,農林漁業技術需求數量排第一位,水資源技術排到第二位,海岸帶管理技術排最后。
從時間序列變化來看,2009年排名變化的原因主要是觀測、監測類技術在2009年的統計中數量上升,可見觀測、監測類技術的發展逐漸受到各國重視,而衛生健康類技術有所下降。由于重點領域的重新調整與劃分,2013年優先技術也進行了重新劃分,沒有對各類優先技術總體排序,僅是對優先技術中的具體技術進行分析。
從重點領域和優先技術的數量來看,發展趨勢表現為:農業和漁業領域將會一直是優先重點發展領域,而水資源領域發展會逐漸擴大;適應領域的重點領域會不斷的細化,有些領域在后期的評估中上升為重點領域;優先技術中觀測、監測類技術的發展逐漸受到各國重視,發展可能會更加迅速[9]。
推薦閱讀:《氣候與環境研究》是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東亞研究中心協的是氣候與環境領域的學術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