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昨天已經立夏,夏天的腳步已經到來,對于夏季我們想到的是炎熱同時也會想到雨季也要到來,在這個多發的雷雨季節,怎么做到保護好自己及怎樣避雷呢?在此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雷電產生與帶電的積雨云中,當正負電荷分別聚積在同一云體的不同部位或在不同的云團中時,由于同一雷雨內部不同部位或不同云體間聚積的電荷量不同、或極性不同,而產生大氣電場,當大氣電場強度達到可以擊穿空氣時,就會發生強烈的放電現象,閃電就發生了,此時的閃電稱為云中閃或云際閃電。
關鍵詞:雷雨,避雷措施,氣象天氣
當帶電云層移動接近地面或建筑物時,由于靜電感應的原因,使地面或建筑物表面產生異性電荷,隨著電荷量的增加或云地/建筑物距離的縮短,帶電云層與地或建筑物間的電場強度可以擊穿空氣絕緣強度時,開始瞬間放電,閃電(云地閃)也就發生了。
由于一些地區夏季雷雨天氣比較多,就需要對這些地區進行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宣傳,讓公眾學會如何的應對雷雨天氣,更好地掌握相關的雷電防護知識,以減少雷電對生命財產的損失[3]。但是,在氣象防雷科普宣傳中,對于上述宣傳重點的把握還不是很到位,需要進一步的加強。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缺乏專業的人才。在我國的氣象防雷的科普宣傳工作中,專業的宣傳人才還比較缺乏。在我國的氣象部門中,宣傳還主要依靠氣象專家,可是這些氣象專家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科研,而不是宣傳。因此,我國的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中的專職宣傳人才比較少,這大大制約著我國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深入開展。因此,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隊伍,是我國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能否順利開展以及工作能力提升的基本條件。
1采用多種氣象防雷科普宣傳方式
我國的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形式應該做到多樣,采用公眾比較喜歡的方式進行宣傳,從而將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知識傳遞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例如可以采用多種的宣傳的方式,除散發材料這種傳統的方式外,還可以舉辦知識講座,采用手機短信、科普展板、網絡、電視專題、開通微博等途徑豐富宣傳的內容,創新宣傳的方式,使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從氣象部門的獨角戲,進而轉變到和其它部門的合作與交流,從而起到優勢互補的效果,拓展工作的范圍。
2創新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指導思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科學的不斷進步,對于公眾氣象防雷科普知識的宣傳也應具有針對性,改變過去那種一成不變的死板的宣傳方式,做到宣傳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各領域的群眾都能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氣象防雷科普知識。如農民需要了解有關氣象防雷相關方面的知識,從而確保自己種植的農作物免受雷害。城市居民也需要掌握相關的氣象防雷方面的知識,以確保自身安全。工業、商業、運輸業以及各行業的人都需要了解有關氣象防雷科普知識,以便在遇到雷雨天氣的時候,做好防雷的工作,確保自身的生命財產的安全。由于近些年來,地球的環境在日漸的惡化,全球變暖嚴重,在這個地球環境日漸惡化的形式下,我國的很多的地區也出現了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象的變化,出現了很多的極端的雷雨天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是其主要的特征。因此,對于我國的氣象防雷科普知識的宣傳需要把握重點[4]。對重點地區進行重點的宣傳,對重點人群進行重點的防雷知識宣傳,通過網絡、報紙、電臺、電視等多種的媒介,對重點地區大范圍的進行宣傳,從而迅速將相關的氣象防雷的知識傳遞給公眾,起到有效宣傳的效果。
3加強氣象防雷科普隊伍的建設
由于我國的人口的不斷的增加,對于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任務量也在不斷的增加。然而,在我國的很多的氣象部門沒有高素質的氣象防雷科普知識的宣傳人員,從而導致宣傳工作無法的順利開展。因此,加強對氣象防雷科普宣傳隊伍的建設勢在必行。有關氣象部門應該動員全體的氣象科技人員,使其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重要性,每個氣象科技的工作者都應該當義務宣傳員,也都有責任和義務去積極向社會宣傳有關氣象防雷的科普知識。各市縣氣象局和氣象學會也都應該明確工作人員各自所要負責的氣象科普宣傳工作,將宣傳工作分配到每一個人[5]。另外,通過專家講座以及學員實地考察和主題座談等多種靈活多樣的方式,從而讓每一個氣象人員都了解和掌握氣象災害防御的基本知識,農村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方式及相關氣象網站使用和維護等知識。氣象人員同時也是兼職的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工作人員。只有通過所有氣象人員的努力,才能夠促進氣象科普質量的不斷提高,進而推動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的不斷發展。結束語以上對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分析,通過對氣象防雷科普宣傳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的深入探討,介紹了具體的解決措施。如運用多種途徑進行宣傳,創新指導思想,抓住宣傳工作的重點以及加強隊伍建設幾方面完善氣象防雷科普的宣傳工作。雖然在現階段可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相信隨著氣象科普宣傳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一定會解決更多的問題,從而做好氣象防雷的科普宣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