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在全球科研格局持續演變的當下,中國科研的崛起備受矚目。施普林格?自然發布的《全球科研脈動》報告,聯合自然指數,為我們深入剖析中國科研影響力提供了關鍵視角,自然指數主編 Simon Baker 也分享了獨到見解。
從研究成果質量來看,中國對高影響力研究的貢獻與日俱增。自然指數追蹤作者在自然科學和健康科學期刊的發文,2024 自然指數科研領導者榜單顯示,全球前十科研機構中,中國獨占七席。《全球科研脈動》報告指出,中國相當比例的研究成果躋身高引用量文章前 10%,與科研強國美國等不相上下。在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物理科學領域,中國研究成果位居全球首位;生命科學和健康科學領域,也緊隨其后排名第二。即便在部分研究成果相對較少的學科,中國高影響力論文占比同樣出色,像臨床等領域,中國高被引文章數量雖有限,但在國家科研產出中的占比和美國等國家相近。
這一成就的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共同發力。科研投入上,截至 2019 年,中國研發支出占全球 22%,僅次于美國。持續投入推動科研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十四五” 規劃更聚焦技術創新,網絡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穩步推進。人才戰略成效顯著,中國積極吸引海外人才回流,眾多留學人員帶回國際前沿理念和技術,加速與國際科研標準接軌。同時,政策改革為科研發展保駕護航,一系列科研誠信政策相繼出臺,優化科研評估環境,引導科研走向高質量發展。
中國科研實力的提升,在眾多機構發展中得到充分體現。南方科技大學成立僅 13 年,憑借精準投資、國際合作和人才戰略,在自然指數排名中升至全球第 41 位。中國科學院更是在 2024 自然指數中一騎絕塵,研究成果遠超哈佛大學。九校聯盟(C9)論文產出和引用成績亮眼,中國大陸高被引科學家數量也在持續攀升。
《全球科研脈動》和自然指數為編輯群體深入了解中國科研格局提供了有力依據。數據清晰表明,中國科研質量顯著提升,在全球科研舞臺正扮演愈發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