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教授姜昊文、副主任醫師張立旻團隊在一項納入1080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中發現,T細胞在實體瘤中有殺傷腫瘤的作用,但前列腺癌中具有CD103標志物的殺傷性T細胞抗腫瘤水平低下,同時還分泌促腫瘤相關因子,是藏匿在殺傷性免疫細胞中的“叛徒”。近日,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英國癌癥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
“前列腺癌為男性高發惡性腫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是治療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手段之一。但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后出現生化復發(臨床復發的最早階段)事件,從而導致不良后果。”姜昊文說,“因此,甄別術后高概率生化復發人群并選擇合理輔助治療方法,是目前一大難題。”
姜昊文團隊發現,前列腺癌的細胞因子可使抗腫瘤殺傷性T細胞呈現耗竭現象,促進了腫瘤進展與復發。該研究成果具有轉化治療價值。
在此基礎上,研究團隊進一步明確了前列腺癌抗腫瘤免疫失衡狀態的成因,聚焦組織駐留特征因子CD103的作用機制。通過回顧性分析了1080名前列腺癌患者的CD103陽性細胞浸潤豐度,結果發現CD103陽性細胞富集型前列腺癌患者在進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后,具有更高概率的生化復發水平,然而具有此分子特征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卻具有更佳的輔助內分泌治療效果。基于此臨床現象,研究團隊深入探索CD103陽性細胞富集型前列腺癌的微觀特征,發現此類前列腺癌以富集免疫抑制性環境為主,而以往在其他腫瘤內起到決定性腫瘤殺傷作用的殺傷性T細胞中的CD103陽性亞群卻呈現失能狀態,原來它就是造成前列腺癌腫瘤進展的“罪魁禍首”。
該研究首次揭示中國人群前列腺癌CD103陽性富集亞型的免疫特征與臨床意義,成功找到了藏匿在腫瘤殺傷性免疫細胞中的“叛徒”(CD103)。
“這群‘叛徒’對內分泌治療較敏感。經改造,此類殺傷性T細胞將重新激活抗腫瘤能力。”姜昊文介紹說,“該研究為前列腺癌個性化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