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中新網南寧12月22日電 (黃艷梅 羅穎佳)廣西大學22日召開成果發布會,介紹該校天文與空間科學技術團隊與國際團隊合作取得的重大科學發現。其研究論文當日以“船帆座脈沖星風云X射線偏振趨近同步輻射理論極限”為題在國際頂級學術雜志《自然》(Nature)發表。廣西大學為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單位,青年教師謝斐博士為第一作者和唯一通訊作者主導了該項研究。
發布會上,謝斐對前述科學發現進行了解讀。據謝斐介紹,脈沖星是由超新星爆炸產生的遺骸中子星,其風云則是快速旋轉(每秒自轉11.2次)的脈沖星驅動的星風沖擊外部物質產生的高能天體。船帆座脈沖星距離地球約900光年,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脈沖星之一。其風云能夠發射出射電、X射線、高能伽馬射線等不同波段的光輻射,是目前已知最亮的脈沖星之一。
據謝斐介紹,研究團隊利用成像X射線偏振望遠鏡(IXPE)觀測發現船帆座脈沖星風云(Vela PWN)的X射線輻射的全局偏振度達到45%,置信水平超過了30個標準誤差,并在局部區域發現最高偏振度到63%。這已經接近在完全有序磁場下電子同步輻射理論所預言的極限值,是人類目前在高能波段探測到的偏振度最高的一個目標源,它改變了科學家對粒子加速機制的認識。該觀測發現表明船帆座脈沖星風云核心區磁場結構高度有序,其X射線輻射起源于電子的同步輻射,對粒子加速機制模型提出嚴格的限制。
當天,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常進點評指出:“該成果以極高的精度測量到船帆座脈沖星風云接近同步輻射理論極限的X射線偏振度。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首次,結果非常漂亮,沒有爭議,科學意義毋庸贅言。”
中科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載人航天空間天文與天體物理領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在點評中認為:“這是一個教科書級的重大成果。”
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首席科學家保羅·索菲塔點評稱:“謝斐在脈沖星風云領域的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船帆座脈沖星風云,她在其中發現極高偏振度,接近同步輻射理論的極小值。這揭示了脈沖星風云的磁場極度有序,對理解粒子加速價值意義重大,對研究脈沖星風云的磁場結構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