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11月21日至24日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第16屆學術大會暨第30屆院士大會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大會致賀信。大會將2022年度“薩拉姆科技獎章”(TWAS-Abdus Salam Medal)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白春禮,這是繼2005年兩院院士路甬祥獲該獎章之后,中國科學家第二次獲此殊榮。
“薩拉姆科技獎章”于1995年設立,以紀念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創始人和首任院長、諾貝爾獎得主阿卜杜勒·薩拉姆教授,該獎章授予為發展中國家科技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杰出科學家。目前該獎章共有11位獲獎者。
11月24日,在以“開放共享大科學裝置,促進基礎科學研究突破”為主題的大會報告中,白春禮表示,中國科學家將進一步努力,與世界其他國家開放共享大科學裝置,以促進基礎科學的發展。
他指出,第76屆聯合國大會將2022年設立為“基礎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突顯了基礎科學對于促進科研、教育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大科學裝置具有促進科技創新,特別是促進基礎研究突破的重要作用,其顯著特征就是開放和共享。
他介紹,中國已批準并啟動了57個大科學裝置項目,其中33個已經投入使用,24個正在開發建設中。就整體質量而言,一些設施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方陣。中國科學家利用這些大科學裝置,取得了大量具有重大影響的科學成果和技術突破。
白春禮是我國化學家和納米科技專家,中國科學院、發展中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國家和地區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或外籍院士,研究領域包括有機分子晶體結構、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分子納米結構、掃描隧道顯微鏡。2013年至2018年,白春禮任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是該組織成立以來擔任院長職務的首位中國科學家。六年間,他持續拓展全球科技合作網絡,使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來源國的數量從91個國家發展至104個國家。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創建于1983年,旨在推動南南和南北科技交流與合作,代表著發展中國家科學研究的最高水平。該學院現有院士1300多名,來自世界108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