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太原大學生畢業論文要做哪些準備?
小編在這里告誡大家一些畢業論文創作前要做的事項,以免大家在以后不知怎么來做。首先準備動手編寫了,首要的問題是將已經確定的理論假設,或者自己提出的要解決的問題,或者準備普及的國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等等,再做三方面的掂量。原因在于,常寫理論文章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一旦確定了自己論證的編寫框架,真地寫起來,即使感到哪里說不順,“扭”角度或改框架是困難的,會不由自主地受到自己剛剛確定的框架的限制,思路被框住了,較難擺脫。而且,往往動一個環節,就需要全局調整,是一件麻煩的事情。
在此先為大家推薦一本不錯的期刊:《太原大學學報》,《太原大學學報》本刊是以刊發文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高職教育學研究以及計算機、建筑等理工應用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季刊。在辦刊過程中,力求突出太原經濟文化的地方性特點,突出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所以有這方面的論文都可以來此雜志投稿。
動手編寫前的第二項準備,是要確定研究的要素,即論文中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基本框架、論證中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分布等等。
一篇碩士論文,只論證一個,最多二至三個抽象或具體的話題,二三萬字的規模一般夠用了。這樣規模的論文,已經需要有核心概念,以及相輔的少量其他概念,可以形成一個小系統,它們是論證得以進行的基矗結構主義符號學家巴爾特就此寫道:“如果我們在入手時就遵循一個提供給我們的首批術語和原理的模式,就會使這一理論的建立工作得到許多方便。”但是這些概念是否科學、是否有明確的含義,對于論證的完成影響很大。有些論文在答辯中遭遇詰問,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概念的內涵不清、不同的概念內涵重疊、各個概念間的相互關系銜接不當等等,于是造成論文多處出現邏輯矛盾。
把握一下論文中準備操作的變量有多少、需要處理的因素復雜與否,這些是另一類研究要素。碩士研究生初涉這樣較大規模的學術研究,一般不宜使論文中的變量太多,要處理的因素過于復雜。多了、復雜了,難以把握,但是太少了又會影響論文的學術水平。寫到什么分寸,既不要給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也不要使得論文因此顯得很單薄,這也是寫前作者需要好好考慮的一個問題。
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變量少、處理的因素簡單,而是相反。不少論文常常越寫越長,就是由于事先沒有在變量、復雜程度上想好,到時候收不住了。然而,由于多數作者初次寫這么長的論文,雖然超過了規定字數,水平并未因為長而提高,得到好評的論文多數不是那些超長論文。長短,并不是顯示論文水平的必要標志。
設計論文的大體框架結構。這是寫任何略有規模的文章所必須的。對于碩士論文來說,框架可以設計到“節”,但不宜過細。編寫中間需要在論證邏輯方面、次序編排方面經常調整,一些具體論證的因果關系、相當于網絡“超鏈接”性質的對于論證中新出現的詞匯概念的解釋等等,翻來覆去的改動更是常有的事。事先設計得過細,會限制自己的思路。而較為宏觀的“章”,要多設計幾種方案,以保證突出主要觀點的論證,讓其他部分緊緊圍繞主要觀點展開。“章”是論文的基本骨架,整體上各章的內容要銜接有序,字數大體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