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學報
![]() |
期刊名稱: | 水生生物學報 |
期刊級別: | 核心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2-1230/Q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0-3207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中國科學院出版委員會 | |
主辦單位: | 中科院水生所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水生生物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水生生物學報》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雙月刊)曾用刊名:水生生物學集刊,1955年創刊,是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海洋湖沼學會主辦的水生生物學領域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代表了中國淡水生物學的最高學術水平,桂建芳教授現任主編。《水生生物學報》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出版委員會,主辦單位:中科院水生所,國內統一刊號:42-1230/Q,國際標準刊號:1000-3207
《水生生物學報》從1955年創刊,它代表中國淡水生物學的最高學術水平,是該領域對外交流的一個窗口,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主要報道我國淡水生態及水環境的評價與治理;淡水生物的生化、遺傳、病理、毒理和分類區系;淡水生物的育種、培養、開發利用和病害防治;淡水漁業生物學報及有關湖沼學的綜合調查與研究等。
• 期刊欄目:研究報告、綜合述評、研究簡報。
• 數據庫收錄情況: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劍橋科學文摘、生物學文摘(預評)、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據庫、動物學記錄收錄
• 讀者對象:大專院校生物系、水產系、養殖系及環境、生態有關專業的師生;從事水產、淡水生物、水生態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科研人員和生產技術工作者及有關科技情報工作者。
• 辦刊宗旨:《水生生物學報》主要刊登與水生態的評價與治理;水生物的生化、遺傳、病理、毒理和分類區系;水生物的育種、培養、開發利用和病害防治;漁業生物學報及有關湖沼學的綜合調查與研究等相關的中、英文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及綜述。
• 影響因子: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1.173;總被引頻次:2701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502;綜合影響因子:1.079
•《水生生物學報》2015年第3期論文發表目錄:
銀鯽精巢特異的Ly-6/uPAR相關蛋白的分子克隆及其特征分析……………………………………王偉 劉珍 周莉 李志 桂建芳
斑馬魚4個小maf時空表達分析及在調控胰外分泌酶原基因表達中的作用研…………………………………曾俏慧 吳純 盧飛 趙浩斌 鐘雪萍 周青春
斑馬魚fem-1c cDNA克隆與表達分析…………………………………侍建濤 李志 桂建芳 周莉
草魚CD8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李華英 黃容 杜富寬 廖蘭杰 李勇明 汪亞平
池蝶蚌CyPA的應激表達及對Hela細胞生長的影響…………………………………羅春 徐靈 何靜 史建伍 盛軍慶 彭扣 王軍花 黃濱 洪一江
中華鱉轉鐵蛋白基因序列特征及表達研究…………………………………李偉 史燕 趙建 洪孝友 朱新平
N-氨甲酰谷氨酸對羅非魚幼魚生長、血液氨基酸組成及脂肪沉積的影響…………………………………程煒軒 張麗 許國煥 吳清洋 熊達 郭瑩姿 譚文俊 許迪
小球藻替代魚粉對鯽生長、體組成、肝臟脂肪代謝及其組織學的影響…………………………………石西 羅智 黃超 朱曉鳴 劉胥
陶粒浮床對草魚養殖池塘水質和浮游植物的影響…………………………………李曉莉 陶玲 張世羊 趙曉杰 陸光全 李谷
喹烯酮在草魚體內生理藥動模型的建立…………………………………胥寧 劉永濤 楊秋紅 艾曉輝
洋河水庫浮游植物組成及優勢種演替規律研究…………………………………惠天翔 謝平 過龍根 儲昭升 劉明華
論文范例:草魚CD8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白細胞表面分化抗原81(CD81)是四跨膜蛋白家族(TM4SF)的重要成員之一。TM4SF是一類包含四次跨膜結構域的蛋白家族,他們主要表達在細胞膜上,其蛋白N端與C端均在細胞質內部,包含兩個大小不同的胞外環[1]。研究表明TM4SF可以跟MHC分子、整合素、CD4/CD8及B細胞受體復合物相互作用[2],在細胞生長、分化、增殖、細胞間融合、黏附信號傳導等過程中均發揮作用[3—10]。TM4SF并沒有明顯的信號基序和模塊,它們可以裝配形成多蛋白復合物以便形成廣泛的網絡參與細胞作用,所有的TM4SF間均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并可與第三者CD81相互作用[11]。CD81在包括免疫在內的多種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研究證實CD81與T、B細胞分化有關,缺失CD81的小鼠,其B細胞功能異常,但增強了T細胞的增殖[12]。也有證據顯示缺失CD81的小鼠,T、B細胞數目正常,但在抗原入侵時,抗體生成過程推遲[13]。CD81分子在不同病毒入侵過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王全楚和聶青和[14]提到CD81與曼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的某些抗原,如SM23和Sj2有結構上的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