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 |
期刊名稱: |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41-1112/S | |
國際標準刊號: | 1000-2340 | |
期刊周期: | 雙月刊 | |
主管單位: | 河南農業大學 | |
主辦單位: | 河南農業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河南農業大學學報》主管單位:河南農業大學主辦單位:河南農業大學主編:王艷玲出刊周期:雙月刊語言種類:中文開本尺寸:大16開創刊時間:1960年郵發代號:36-132國際標準刊號:1000-2340國內統一刊號:41-1112/S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828知網綜合影響因子:0.490萬方影響因子:0.611萬方總被引頻次:1382
• 期刊欄目:作物育種、農業工程、植物保護、園林科學、動物科學
• 數據庫收錄情況:《河南農業大學學報》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內容詳實、觀點新穎、文章可讀性強、信息量大,眾多的欄目設置,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公認譽為具有業內影響力的雜志之一。河南農業大學學報并獲中國優秀期刊獎,現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辦刊宗旨:《河南農業大學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60年,是河南農業大學主管、主辦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主要刊登:有關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園藝科學、農業經濟與貿易、資源與環境科學、農業工程以及基礎學科的學術論文、研究簡報以及文獻綜述等。讀者對象:為國內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師生等。本刊為中國期刊方陣來源刊,ASPT來源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2008版核心期刊。
• 2014 年《河南農業大學學報》雜志發表論文參考:
1 氮肥運籌對高產冬小麥產量、氮素積累及土壤無機氮殘留的影響 ………………………………王宜倫;張許;張秀艷;任麗;韓燕來;譚金芳; 407-412
2 河南初烤煙葉物理特性與土壤屬性的典型相關分析 …………………………孟琦;于曉娜;李亞娟;張大純;許玉江;田濤;葉協鋒; 413-419
3 不同移栽期對四川白肋煙各生育階段氣候指標及其主要化學成分的影響………………………… 吳疆;楊興友;靳冬梅;宋瑩麗;王瑞云;周開緒;張定貴;史宏志; 420-424
4 中南帶杉木林喬木層碳儲量生長與成熟模擬………………………… 高光芹;郭芳;黃家榮;周俊朝; 425-428+434
5 金邊黃楊和大葉黃楊的光能吸收分配特征及其機制分析 …………………………張開明;王珂;祝亞軍;李永華;李永剛; 429-434
6 2種液態肥在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郭玉;韓亞偉;李小玉;王素真;張濤;孫治強; 435-439
7 淅川烏骨雞生長和產蛋曲線的數學模型分析………………………… 田亞東;商鵬飛;焦顯芹;康相濤; 440-444
8 靜風條件下植物葉片熱物性參數的研究………………………… 陳景玲;王謙;吳明作;袁遠;寇淵博;趙勇; 445-448
9 響應曲面法優化裂褶菌多糖的微波輔助提取工藝研究………………………… 張雖栓;李延磊;高誠偉; 449-454
10 異Vc鈉生產廢液復合玉米秸稈發酵生產高蛋白飼料研究………………………… 王風芹;李傳斌;張瑞;張雷鳴;謝慧;宋安東; 455-460
農業技師論文范例:淺談當下農業科技發展管理模式林業職稱論文發表期刊
摘要:我國農業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但從全局來看,仍處于半自給半商品、半經驗半科學、半人畜半機械的狀況,并未完全脫離傳統農業的范圍。農民僅初步溫飽,生活水平較低。1995 年,全國農業人口人均收入僅為 780 元,約 8000萬農民尚處于貧困之中。
1我國的農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 我國的農業現狀
在農業資源利用方面,中國農業在精耕細作、多層次利用、生態農業等高效利用農業資源方面獨樹一幟[12]。各地已總結出許多具有區域特色的耕作技術和農業模式,如間、套、連作的多熟制、基塘農業、立體山地農業、有機物還田等等。這些技術對提高我國光能、土地、水、肥力等資源的利用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業新技術研究與開發也開始起步。例如,灌溉(如噴灌、滴灌、微灌、滲灌、膜上灌等)、施肥(如配方施肥、復混肥技術、多元素平衡施肥等)、植保、水土保持(如坡地農業)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措施已在研究或部分應用之中。農業資源監測技術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成功地應用于作物長勢、種植面積、產量、災害、水土流失等方面的監測[15~17]。國內農業專家系統日益深入,主要包括啟發式專家系統、實時專家系統、專家數據庫、模型專家系統、問題專用殼等五類[18]。全國人工農情信息網絡為農業決策部門提供生產形勢和對策分析服務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6]。全國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已開始著手建設[19],所有這些進步和發展都標志著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正在邁出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