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 |
期刊名稱: |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 |
期刊級別: | 省級期刊 | |
國內統一刊號: | CN61-1088/S | |
國際標準刊號: | ISSN1000-7601 | |
期刊周期: | 雙月 | |
主管單位: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主辦單位: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
學術服務咨詢 服務項目咨詢 |
期刊VIP是從事專業學術論文發表支持服務平臺、發表期刊推薦等業務為主的網絡服務平臺。旗下匯聚專、兼職教授、博士、碩士及實力本科各層級的各專業、各行業優秀服務團隊,將為您提供專業、快速、全面的論文期刊推薦服務。包括政法類、經濟類、教育類、醫學類、科技類、文學類、IT類和農業類,國家級、省級期刊、部分核心期刊在內的論文。在本站了解發表支持服務客戶將獲得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干旱地區農業研究》期刊簡介
• 期刊信息:《干旱地區農業研究》創刊于1983年,是國內旱農領域最早的學術類專業雜志。現主管部門為教育部,主辦單位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主辦: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周期: 雙月,出版地:陜西省楊陵市,語種: 中文;,開本: 大16開,國際刊號:ISSN1000-7601,國內刊號:CN61-1088/S,郵發代號: 52-97,復合影響因子: 1.363,綜合影響因子: 0.740,創刊時間:1983。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 期刊欄目:專稿;耕作與栽培;干旱地區農業研究封面;土壤培肥與施肥;作物與土壤水分動態;作物抗旱生理;節水灌溉;資源開發利用;旱作農機
• 數據庫收錄情況: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3);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 讀者對象:廣大從事旱農研究的科技人員,生產管理工作者和農林及有關院校師生。
• 期刊榮譽: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 獲獎情況:國家科委、中共中央宣傳部、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國農學會等評定的全國農口學會優秀期刊(學術類);陜西省科委、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評定的陜西省優秀科技期刊
目錄
1 外源水楊酸對連作馬鈴薯生長發育及抗性生理的影響…………………………………… 回振龍,王 蒂,李宗國,等 1-8
2 陜西商州鉛鋅尾礦區豆科植物根瘤菌耐鉛鋅脅迫能力及其生理生化特征…………………………………… 冀玉良,韋革宏 9-13
3 鹽堿脅迫對油菜種子萌發和根尖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 ……………………………………許耀照,曾秀存,方 彥,等 14-19
4 連作對馬鈴薯根系生物學特征和葉片抗逆生理的影響…………………………………… 張文明,邱慧珍,劉 星,等 20-23+52
5 外源一氧化氮對鉛脅迫下玉米幼苗的緩解作用…………………………………… 王 芳,陳曉燕,曹廷俊,等 24-29+36
6 水分脅迫對線辣椒根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 ……………………………………聶偉燕,趙尊練,夏云飛,等 30-36
7 干旱脅迫下梨棗抗旱性研究…………………………………… 孫 波,汪有科,周玉紅 37-42
8 外源水楊酸對野生龍葵幼苗干旱脅迫的緩解效應 ……………………………………常云霞,徐克東,楊同文,等 43-46+64
9 植物脫水素對多種逆境的響應…………………………………… 夏 惠,林 玲,高 帆,等 47-52
10 地表滴灌條件下滴頭流量對土壤水分入滲過程的影響…………………………………… 張志剛,李 宏,李 疆,等 53-58+84
11 基于 SRFR 軟件壟溝灌土壤水分入滲參數反推方法評價 ……………………………………金建新,張新民,徐寶山,等 59-64
12 基于氣象參數的內陸干旱區作物生育期 ET0預測 ……………………………………魏光輝,馬 亮,董新光,等 65-69+121
13 青海湖區天然草地和農田土壤水分變化特征 ……………………………………高貴生,宋理明,李月高 70-77
14 集雨節灌種植技術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陳 馨,邴昊陽,張 艷,等 78-84
15 苗期玉米對根區局部供水不同灌水下限的響應 ……………………………………馬錦良,胡笑濤,王文娥 85-90
16 灌溉方式對土壤水分與灌水量影響的模擬研究 ……………………………………黃仲冬,齊學斌,樊向陽 91-95
17 基于水分驅動的 AquaCrop 模型及其研究進展 ……………………………………張萬紅,劉文兆,王 蕓 96-101+127
18 生物降解膜覆膜節水對沙礫土壤含水量及葡萄幼苗生長的影響…………………………………… 王青青,于瑞德,沙 東,等 102-106+241
19 河西灌區田間固定道保護性耕作下作物輪作模式效益評價 ……………………………………張立勤,馬忠明,連彩云,等 107-112
20 不同輪作模式對土壤團聚體組成及有機碳分布的影響…………………………………… 張鳳華,王建軍 113-11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