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來源:大學·思政教研 2022年5期
作者:呂慧捷; 袁小偉; 王向未
摘 要:高校應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充分挖掘蘊含在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三全育人”教育教學全過程中滲透、貫穿德育元素,形成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效應,培養出符合當前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基于此,文章以高等職業教育植物生產專業核心課程“土壤肥料”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并對積極推進課程思政教育的意義、存在問題及原因以及課程思政的思路和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期望帶來參考。
關鍵詞:土壤肥料;課程思政;新農科
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我國的一項重要教育戰略。職業教育肩負著傳承技術技能、培養多樣化人才、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標,以貫穿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培育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但大多數職業院校思政課程主要還是將專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授途徑和載體,專業課程主要側重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專業理論應用能力,所以存在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沒有良好融合、專業課程在育人方面作用不夠完美、思想政治教育沒有恰當銜接職業教育的特點、無法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功能等問題。實際上,職業教育所開設的每一門課程都承載著育人的功能,每一位教師都肩負育人的職責,每一個課堂都是育人的陣地。因此,將專業知識技能的培養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以開放創新、共建共享、協同發展”的宗旨與理念,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將有助于實現我國立德樹人的教育本質,從而滿足全方位育人的現實需求[1]。
中國要變更強、更美、更富,農業必須強,鄉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只有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中國才能完全實現現代化。涉農高職院校是培養強農興農人才的重要陣地。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重要回信的精神,落實新農科建設“三部曲”要求,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具體實踐,根據新時代對農業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涉農高職院校必須打造新的符合時代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農林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必須對接農業創新發展新要求,著力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一批水平高、能力強、層次高的創新型農林人才;必須對接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強力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復合應用型農林人才;必須對接現代職業農民素養發展新要求,著力提升學生的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下得去、留得住、離不開的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培育領軍型職業農民;激勵青年學子在農業農村廣闊天地建功立業,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力量。
一、土壤肥料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土壤肥料是農學、園藝等專業核心基礎課程,授課內容主要包括土壤的物質組成與基本性質,土壤大量元素與大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復混肥料、有機肥料,合理施肥與土壤培肥等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該課程以培養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和良好職業素養為教學目標,同時教學內容必須體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三全育人”元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
土壤肥沃及健康、肥料的合理施用等影響著食物的安全與營養,最終影響人類的健康。教師需結合思政和理論實踐對學生進行講授,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學生為國家民族做出貢獻[2]。
二、土壤肥料課程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
不同的課程都存在著思政學習內容,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去充分挖掘并有效傳授給學生,但是大家對思政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表面,舉例來講,在日常教育中部分教師理所應當地認為,對學生存在的不當行為展開相應的引導和批評教育就是思政教育,其實這些認知都較為狹隘,這種簡單教育與所推行的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程思政教育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差距。
(一)對課程思政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思想認識是不同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同時也是教育教學的精髓所在。然而很多專業課教師沒有充分認識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須性,認為思政教育僅僅是思政輔導員的任務和工作,因此專業課教師在進行專業課教學時,不會有意識地對思政和專業知識進行有效融入,課堂上也僅是針對一些突發事件給出一些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從學生角度考慮,如果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上生硬地進行思政教育,學生可能會認為專業課老師在浪費時間,從而產生抵觸心理。這都是由于對課程思政重視程度不夠、站位高度不夠造成的。
(二)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方法和技巧缺乏
由于專業課教師沒有掌握和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靈活的教學技巧,也會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會出現在開展相應的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刻板地進行思政教育、學生無法及時有效的吸收理解的現象,這并不能達到思政教育和專業課程有效結合的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3]。
(三)對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加大,職業教育對教師有著更加嚴格的要求。當前對教師授課教學效果評價大多還是以成績為衡量標準,沒有對教師課程思政育人的方式、效果等元素進行詳細的考核規范,如果這部分考核內容缺失,便不可能完全實現對職業教育專業課教學效果的評價。所以,目前亟須形成對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教育評價的標準,與此同時,也需要建立完善學生學習效果評價的標準。
三、土壤肥料課程思政建設的途徑
(一)加大宣傳培訓,提高認識
高校必須強化對應的宣傳工作,以此促使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一些高校在展開思政課程建設工作方面已形成較好的經驗,但在土壤肥料專業方面相應的課程思政工作依舊未能夠達到理想水平,因此,在進行土壤肥料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中,要提升教師的課堂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培訓,加強對先進經驗做法的借鑒,持續性地展開分析,全方位整合教學經驗,由此加深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知,增強教師對思政元素的凝練能力和提取能力,這樣才能打造出完美融入思政元素、有價值可推廣的土壤肥料思政課程[4]。
推薦閱讀:農業開發與裝備期刊正規嗎 級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