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農村水環境治理不僅關系到水資源的整治和利用,而且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需要予以高度重視。在河長制下探索農村水環境的治理方式,并實現治理的長效保障是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河水凈化的重要途徑。本文就河長制下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予以探索和研究,希望可以為水環境的治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河長制;農村水環境;水環境治理;保障機制
0 引言
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人們對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的健全的關注度與日俱增。隨著我國農村水環境治理工作的大力開展,在多元化的治理體系中,政府、社會、公眾等多樣化的主體都予以參與,并在水環境治理中取得顯著成效。河長制體制為水環境的更好治理提供條件和依據,也讓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得以更好支撐。
1 水環境治理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和進步,水環境與經濟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激烈,無論是人們的健康,還是社會的穩定,都會受到水環境生態問題這一因素的影響。不同于其他公共事務,水生態環境的系統性與流動性比較突出,其情況比較繁瑣復雜,進而增加了治理工作的難度系數。由于我國傳統水環境治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促使水環境治理的惡性循環情況生成。江河湖泊的資源、生態與經濟功能比較突出,特別是我國農業人口比較眾多,各項生產與生活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水資源,當前的干旱缺水問題非常突出。利用水環境治理工作,可以對干旱缺水問題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能夠更好的保護水資源,有效推動農業的發展,進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貢獻。
2 農村水生態環境污染現狀
2.1 生活污水污染
因為農村居住點不夠集中,當前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也不夠健全,通常利用的是旱廁的形式。由于傳統生活生產方式的影響,村民具備比較低的水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常會直接將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或者農田。隨著農村人口數量的加大,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在持續增長。相比較于水體的自凈速度,農村地區水體污染速度要超出許多,導致了黑臟臭水體的產生,一旦經過土壤滲透至地下水中,就會引發地下水污染問題。倘若不采取相關的治理與控制措施,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村居民農業與生活用水安全,促使水資源問題變得更加緊張。
2.2 工業污水污染
伴隨著城市工業的轉移,農村地區的工業廢水量在增加,嚴重影響了農村水生態環境。在進行農村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鄉村企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利用鄉村企業的發展,可以顯著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然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農村水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當前,鄉鎮企業的分布不夠集中,其規模比較小,利用粗放式的經營,尤其是部分造紙廠、化工廠等,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礎環境設施配套,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比較低等,一些生產廢水不注重開展污水處理,部分企業在污水處理不達標的情況下就對其排放,這樣就會影響附近的農田與農民生活用水。
2.3 養殖業污水污染
伴隨著社會與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畜禽養殖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然而,隨著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畜禽的排泄物量也在增加,在排泄物中,所包含的磷化物與碳化物非常多,倘若進入至水環境之中,就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產生,這樣就會促進藍藻等水生植物的生長,就會將大面積的水域覆蓋,并對水和空氣中氧與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流通造成影響,由于缺乏氧氣,水中生物就容易出現死亡情況,進而實現水體流動速度的減少,情況嚴重的還會引發“死水”問題。
3 河長制下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
3.1 構建規范工作機制
在河長制這一河道管理保護聯動機制中,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水利部門起到一定的帶頭作用,相關工作需要有關部門參與進來,可以將協同治理的理念表現出來。在河長制的推廣與實施中,需要對所有工作的規定與要求作出進一步確定,制定會議、工作督查、信息報送、考核、信息公開等5項工作制度,還可以依據具體情況,不斷對上述制度作出健全。利用會議制度,可以進一步強化有關部門之間的交流,促使治理與維護工作中所產生的問題,得到有效處理。通過督查體系,可以對河長制工作的實施情況作出科學監督。為了能夠對村委會開展差異化的績效評價考核工作,還可以制定相關的制度,將權責與激勵緊密聯系起來,融合成為一個整體,促進獎懲機制的生成。
3.2 建立信息管理平臺
相關部門可以建構信息管理平臺,在該平臺中,主要負責對所在地區各個河道的信息與治理監督情形,作出記錄,這樣可以為河長和村委會數據分析工作的開展,創造便捷的條件,通過數據分析工作的科學開展,有助于有關決策的制定,促使所制定決策的科學性得到提升,還能夠進一步強化治水多元主體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共同參與至相關治理工作中來,實現治理效率的提升。針對沿河道位置處,還可以安裝監控攝像頭,主要負責監督亂排污水與隨意丟放垃圾等問題,一旦發現有關問題,可以在信息管理平臺中將其曝光,并依據有關規定,對其予以處罰。通過互聯網與河長制的融合,可以促使人類和水資源的相處變得更加和諧,推動水資源治理工作的科學開展。在信息管理平臺中,還可以將一些功能加入進來,比如:投訴舉報、信息公開等,促使相關的治理與維護工作變得更加明確。
3.3 拓展公眾參與渠道
第一,相關部門可以建立河長制微信公眾號,主要負責對當地河流的基本信息作出記錄,并及時推送治理與日常監督情形。針對河道的具體情形,村民可以隨時隨地開展相關的查詢與瀏覽。在該過程中,還可以將全體評議加入進來,可以匿名評價相關負責人與治理情況,針對所開展的工作群中,也可以提出相關的建議,注重采納合理的意見。
第二,還可以利用多樣化的形式,例如,群眾聽證會、調查問卷等,對廣大群眾真實的想法與意見作出掌握,并將廣大群眾的主動性高效激發出來,加快推動相關監督的開展。
第三,相關部門可以成立網上舉報平臺,利用隨手拍的形式,保障線上舉報工作的完成,還應當對舉報人予以獎勵,鼓勵更多的人參與進來。注重將民間河長、河道監督員的作用表現出來,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治水愛水、研討會等,激勵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進來。
3.4 多元技術靈活運用
由于農村工業生產和生活已經嚴重破壞了當地水環境與生態環境,在開展河長制下水環境治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傳統的治理思想做出轉變,提升對預防工作的關注度。針對當前的治理技術,可以依據具體情況不斷開展相關的創新,自主利用多元化的技術。在進行治理技術選用的過程中,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應當依據具體情況,將治理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強化治理技術的多元化特征。為了強化治理技術的靈活運用,還應當進一步強化河長制隊伍建設工作,利用培訓與教育的形式,促使治理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4 結束語
我國農村地區水環境生態條件比較繁瑣復雜,河長制屬于先進的水環境治理制度,與我國水環境治理的具體情況相符合,具備比較突出效果。在開展農村水環境治理的過程中,為了將河長制作用充分體現出來,針對河長制下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需要進一步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分析,利用多樣化的措施,加快推動治理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徐禎波.探討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路徑和方法[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1,33(2):66-67+63.
[2]張秀河.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環境治理的變遷[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4):14-15.
[3]鄭娜.河長制下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分析[J].農業與技術,2020,40(23):117-119.
[4]董麗.河長制下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制度探析[J].山西農經,2019(4):168.
[5]向敏,馬海良,姜明棟.河長制下農村水環境治理長效保障機制研究[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8(11):4-7+17.
推薦閱讀: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