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推拉理論視角下的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摘要: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跨省流動不但和經濟因素密切相關,還受到宗教、文化、風俗、語言等眾多因素的影響。本文針對目前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主要由政府有組織集體勞務輸出,而自發流動很少的現象,運用推拉理論進行分析,找出其所面臨多方障礙,為政府建立符合南疆實情的勞動力流動模型提供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推拉理論,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流動

  黨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對我國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疆基于本地實際情況,也著眼于和全國同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而新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要重點在南疆地區,難點則在南疆的農村。隨著近些年來南疆農村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產生了一支數量龐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隊伍。截至2010年底,新疆擁有農業富余勞動力219.7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83.77%,主要集中在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州。由此可見如何解決南疆數量龐大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是關乎新疆社會穩定、經濟振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的重要問題。而其中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跨省流動又因其特殊性而備受關注。

  一、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的不同形式

  (一)自發流動形式

  改革開放后新疆南疆農村少數民族出疆經商、務工開始出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之后數量逐步增多,但總體規模較小,以南疆的阿克蘇地區為例,2004年農村勞動力向國內疆外流動只占其流動總量的0.1%[1],而且在疆外所從事的職業類型相對單一。主要在城市售賣新疆特色土產和農副產品、經營民族餐飲。由于其宗教、文化、風俗、語言方面的需求,這些少數民族務工者傾向于集中生活在本民族聚居點,如北京的甘家口和魏公村,廣州的三元里等地[2]。

  (二)政府組織的集體勞務輸出形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自21世紀初就開始鼓勵農民進行勞務輸出。南疆各地從2005年起,就把農村勞動力流動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性、長期性、根本性的工作來抓。2006年,喀什地區疏附縣第一次組織了100多名少數民族女性青年農民,經過短期的技能和語言培訓,前往天津、青島的紡織企業務工,這一行為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肯定和鼓勵。此后,南疆其他各地也開始效仿,規模迅速擴大, 2007年南疆和田、喀什、克孜勒蘇三地州流動就業77.42萬人次,其中流動疆外就業7.95萬人次,占全疆流動疆外就業總數的62.8%,實現了新疆農民有組織、成批量向疆外流動就業的重大突破。此種集體勞務輸出形式由政府聯系、政府組織、政府帶隊,組織規范性很強。政府出面聯系勞務訂單,然后按訂單要求對勞動力進行職業培訓和語言培訓;培訓完成后配備相關工作組包括帶隊老師(一般由縣鄉干部擔任)、醫生、生活輔導員、廚師和翻譯等;在工作組的帶領下,以集體形式遷移至東部沿海地區的服裝、鞋帽、箱包加工制造企業;一個組織群往往就業于同一企業,就業過程中工作組全程跟隨服務。

  二、推拉理論及對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的分析

  (一)推拉理論

  “推拉理論”(push and pull theory)是研究人口流動和移民的重要理論之一。它認為,在市場經濟和人口自由流動的情況下,人口遷移和移民搬遷的原因是人們可以通過搬遷改善生活條件。于是,在流入地中那些使移民生活條件改善的因素就成為拉力,而流出地中那些不利的社會經濟條件就成為推力,人口遷移就是在這兩種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3]。

  (二)對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中存在的反推拉因素分析

  我們用推拉理論審視新疆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卻發現,雖地區間存在明顯的收入差異,但除去政府組織的集體勞務輸出,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自發跨省流動規模一直很小,這與其他中西部省份情況有巨大差異。仔細探究發現這是因為在正向推拉力存在的同時還存在勞動力流出地的反拉力和遷入地的反推力,正反推拉力相互抵消,使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自發跨省流動積極性不高。

  1、新疆南疆農村地區的反拉力

  (1)貧困文化的束縛

  南疆農村由于長期的小農經濟文明積淀和閉塞的自然環境使人們在長期貧困中形成強烈的宿命感。面對貧困,他們不是窮則思變,而是安于現狀,只求溫飽,對傳統的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有著執著的偏愛和迷戀。這一整套特定的生活模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形成之后,在此地長期的代代傳遞,貧困不僅被維持,并且還導致新的貧困。這就是美國人類學家劉易斯(Oscar Lewis)所說的貧困文化。貧困文化構成了南疆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和富余勞動力自身解放的嚴重障礙。

  (2)宗教和生活習俗

  新疆農村人口中少數民族居多,尤其是南疆的和田、喀什、克孜勒蘇、阿克蘇四地州的少數民族農牧民占農牧民人口總數的95%以上。[4]其中絕大多數群眾信仰伊斯蘭教,日常生活也深受宗教影響。例如飲食上需食用清真食品;肉孜節和古爾邦節等傳統節日有特有習俗,并有封齋傳統;葬俗盛行土葬。這些與內地群眾有顯著差異。宗教信仰和習俗的特殊要求使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不便在疆外就業。

  (3)高額的交通成本

  新疆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遼闊的面積和三山兩盆的地貌使疆內城市間距離都可達上千公里,而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距離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更是路途遙遠。遠距離帶來高額交通成本和就業信息缺乏,加之長期處于閉塞環境引起的對陌生環境的本能恐懼,使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自發跨省就業的成本較高且成功率較低。

  2、遷入地的反推力

  (1)漢語交流障礙

  南疆農村人口絕大多數為少數民族,他們在生產生活中主要使用本民族語言,缺乏漢語環境。而南疆農村中小學長期以來實施民語教育, 小學三年級才開始講授漢語課程。即使2000年起新疆政府大力推動雙語教育,但由于教學水平和規模所限, 南疆農村絕大多數少數民族初高中畢業生基本沒有漢語交流能力。語言障礙使他們在新疆城鎮就業都很困難,更難以自發前去內地城市尋找就業機會。

  (2)文化素質不符合用工單位要求

  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主要流向非農業生產部門,這要求勞動者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一定商品經濟意識。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文化素質是與傳統農業和傳統小手工業相適應的,文化素質較低是新疆農村勞動力結構的重要特征。2004年我國農村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全國為7.67年,新疆為7.08年[5] ,考慮南北疆實際差異,南疆農村勞動力實際文化水平更低,這無法符合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的要求,直接影響勞動力參與市場的程度和流動就業的可能性。

  (3)內地群眾的偏見和誤解

  新疆少數民族勞動力在相貌、服飾、語言、習俗等方面與內地群眾有較大差異。近些年又有一些不法分子拐騙新疆籍未成年人輸送至內地并以暴力、脅迫、欺騙等手段組織和操縱其實施盜竊、搶奪、搶劫等違法犯罪活動,在很多內地省份產生了極惡劣影響。這些都導致內地群眾產生一些偏見和誤解,這種心理鴻溝致使南疆少數民族外出務工人員在疆外就業面臨較大壓力。

  三、結論

  運用推拉理論對目前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際流動的現狀進行分析后,我們應正視勞動力自身局限與外部環境障礙對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際流動的巨大阻礙影響,應認識到即使政府組織的集體勞務輸出規模不斷擴大,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問題也難以依靠向發達地區跨省流動得以根本解決。解決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根據民族地區的具體情況,從政策、制度上保證建立本土化民族特色的區域經濟,著重發展本土化就業。疆內流動才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跨省流動只是有益補充。

  (一)抓住喀什經濟特區的歷史機遇大力促進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疆內就業

  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新疆擁有農業富余勞動力219.74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83.77%,大部分集中在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州。喀什、和田、阿克蘇就是俗稱的南疆三地州。其中喀什是三地州的核心區域,人口占到三地州的63 % ,是其區域中心。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準喀什設立經濟特區。并賦予國家計劃單列權限,享受產業、稅收、金融、土地、外貿等特殊扶持政策,這不僅為喀什帶來了發展新機遇,而且也為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疆內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薩繆爾森的要素價格均等原理,要素產品的流動實質上是要素的流動。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跨省流動阻礙較多,那么我們就把重點放在勞動產品的流動上。喀什依托沿海內地及烏昌地區、天山北坡、天山南麓經濟帶先進生產力要素,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建設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和商品中轉集散基地。在外經貿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有利形勢下,喀什定能以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各類出口加工企業落戶。這樣盡管勞動力本身沒有流動,但其生產的產品進入了疆外市場,也可以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種勞動力的流出。

  (二)持續推進政府組織的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集體勞務跨省輸出

  作為疆內就業的重要補充,政府組織的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集體勞務跨省輸出雖困難較多,成本巨大,但仍應不遺余力持續推進,而且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不斷擴大規模。因為農村少數民族農民工赴內地務工,不僅掌握了現代勞動技能,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而且也改變了自己的價值觀念、教育觀念,這些走出鄉村的農民工會改變封閉凝固的鄉村社會結構,當經歷過市場經濟磨礪后回到故里,必將給新疆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重視開拓南疆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國際勞務市場

  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隨著第二座歐亞大陸橋的建成,新疆特別是南疆地區和周邊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密切,外來勞務需求也會越來越多。其中很多國家與新疆在宗教、風俗、語言上較為相似,而且距離又近,加之新疆又有多次組織農牧民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務工的經驗。新疆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一條南疆富余勞動力向國外輸出的新路。

  [1]周莉蓉.阿克蘇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調研[J] .農村經濟,2005,(5)

  [2]阿布都外力•依米提.制約少數民族農村勞動力流動因素的分析及其對策———以維吾爾族為例[J] .黑龍江民族叢刊(雙月刊) ,2006,(5)

  [3]朱鳳霞.“反推拉”理論與西部民族地區本土化就業[J] .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6,(1)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新疆農村勞動力流動的現狀、特點及對策[J] .新疆財經,2006,(1)

  [5]易濱,楊江濤.新疆農村勞動力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J] .新疆農村調查,2004,(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横山县| 勐海县| 上蔡县| 竹溪县| 紫金县| 临夏市| 体育| 平罗县| 监利县| 克什克腾旗| 当阳市| 晋宁县| 绥芬河市| 韶关市| 望城县| 正蓝旗| 曲松县| 眉山市| 察哈| 通州区| 富阳市| 齐河县| 三亚市| 巴南区| 张家口市| 旌德县| 成安县| 当涂县| 炉霍县| 镇江市| 普宁市| 久治县| 区。| 唐海县| 襄城县| 浏阳市| 库车县| 略阳县| 谢通门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