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推進美麗鄉村可持續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通過對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梅林村的調查研究,分析了梅林村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總結了其成功經驗,進一步明晰了美麗鄉村建設內涵,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開辟新路徑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成效;經驗;梅林村
1 梅林村概況
梅林村位于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東部,轄區總面積9.17km2,轄35個自然村,共計60個村民小組,戶籍戶2245戶,總人口近7800人。近年來,梅林村先后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文明村”“全國美麗宜居村莊”“江蘇省最美鄉村”“江蘇省美麗鄉村特色樣板示范村”“江蘇省衛生村”“江蘇省綠化示范村”“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游區”“常州市生態村”“常州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常州市新北區科普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2 梅林村美麗鄉村建設成效
2.1 鄉村布局規劃科學 梅林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因地制宜,科學系統規劃布局,采用合理的建設策略,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2014年成立了創建美麗鄉村工作領導小組,制訂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和整治方案,多方籌措資金3700萬元用于梅林村的改造,聘請浙江省規劃設計院推出《常州市新北區西夏墅鎮梅林美麗村莊特色樣板村規劃》并通過了專家論證。該規劃在空間布局、產業布局、交通設計等方面均很好地體現了科學性、前瞻性和專業性。
2.2 基礎設施建設得以加強 梅林村于2014年開始了道路改造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交通落后的局面,為脫貧致富鋪平道路;改建了各種橋梁,提升河道景觀效果;改造村道、建設學校閱覽室及足球場、接受建設項目環評、搭建水系配套工程、覆蓋路燈等等;建成完備的垃圾處理系統,道路兩邊均有垃圾桶及垃圾中轉站,建立起生活垃圾收集、清運長效管理機制;與此同時,教育資源和醫療等公共設施的建設也同步跟進。
2.3 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加大 梅林村對房屋實施“穿衣戴帽”工程,打造極具江南水鄉風情的民居,不搞大拆大建,改造別具風格的傳統村落,突出地方特色,讓村貌煥然一新,提升村民生活品質。梅林村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綠化和景觀規劃,綠化覆蓋率超過30%;開展農村污水整治工程,建成覆蓋全村的排水管網,并進行污水管網的接管建設,實行雨污分流;對村內河道實行清淤整治,將村內分散的溝塘全部貫通,形成一條南北和東西貫通的清水廊道,有效改善河道的引排功能和水體環境。
3 梅林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經驗與啟示
3.1 走“科技興農、產業強村、草坪富農”的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梅林村針對自身自然條件,注重個性化發展,挖掘地方特色,尋找適宜當地種植的特色農產品,發展草坪特色產業。梅林村原本就有草坪種植傳統,只是以往每家一小片,零零散散不成氣候。自2004年開始梅林村開始發展草坪種植,2010年成立新北區西夏墅綠野草坪專業合作聯社,成為常州市新北區第1家農民專業合作聯社。合作社對農民進行扶持補貼,且賬目公開、收支合理,極大鼓勵了農民的積極性。梅林村草坪產業全面貫徹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按照標準化操作規程生產,應用無土黃沙栽培技術,促進草坪產業規模化發展,且同時做到保護耕地、不破壞土壤耕作層。草坪的規模化經營有效整合了資源,提高了效率。梅林村合作聯社對承包種植戶實行規范化管理和服務,多次開展職業農民培訓活動,定期組織農業專家對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和輔導,講解各種生產技術,提高農戶種植水平。合作聯社不斷開發市場,建立草坪銷售網站,對成品草坪實行統一銷售,設置最低保護價,防止惡性競爭。同時,以常州市西夏墅綠野草坪合作聯社為載體,積極推行“總支+合作社+農戶”的新模式,利用“互聯網+農業”,加大對草坪產品的研發力度,做強草坪產業,延伸草坪產業鏈;注冊了梅林草坪品牌商標,對草坪進行品牌化管理;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利用電商等互聯網技術積極推廣和銷售草坪,拓寬草坪的經營、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加大品牌營銷力度,打造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品牌。
3.2 促進以觀光農業、休閑旅游為主導的第三產業發展 梅林村以美麗鄉村創建為契機,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推進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立足田園、草坪等自然資源和東林寺、孔廟、梅村古戲樓等歷史文化資源發展休閑旅游;圍繞草坪特色產業做足文章,挖掘以草為核心的文化元素,開發以草為主題的休閑觀光娛樂項目,如草坪卡丁車、滑草、草坪足球、草坪婚禮等草坪體驗旅游產業,實現與第三產業的深度融合;結合公路修建后留下的取土坑等地理優勢,引進了“水云間”“美之康”“好來客”“傲梅園”“龍門漁鄉”“民族文化美食園(蒙古包)”等多家高效生態農業,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線路,形成了梅林村生態旅游名片,走生態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發展新路。休閑旅游的發展也刺激和帶動了住宿、餐飲、管理等就業需求,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促進了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加。
3.3 傳承和提煉獨居韻味的鄉土文化 美麗鄉村建設不應只停留在綠水青山等外延之美,更應從當地文化中提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挖掘其文化內涵之美。梅林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充分開發和保護歷史文化,重視對該村歷史久遠、極具地方特色、蘊含文化遺產性質的自然風貌的保護與傳承,使鄉土文化價值得到保留與再開發,防止傳統鄉土文化的萎縮和消失,依托載體,彰顯獨居韻味的梅花文化、草坪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工匠文化。
3.3.1 梅花文化 結合梅林村實際,提煉梅花文化,深度挖掘文化精髓。將梅花主題與梅林村建設相融合,收集相關詩詞歌賦,彰顯梅林文化元素,發揮文化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引領作用。
3.3.2 草坪文化 結合草坪產業特色,弘揚新時期梅林“青草精神”,激勵像青草一樣具備頑強旺盛生命力的梅林人干事業。田園風貌的“青草”文化和精神,彰顯了梅林村民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形象。
3.3.3 宗教文化 梅林村擁有始建于500多年前的孔廟、200多年前的東林寺以及150年前的梅村古戲樓。梅林村十分重視歷史文化資源,將其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進行整體修復改造,在孔廟遺址上修建孔子文化主題公園,讓游客體驗鄉土民俗文化,挖掘以佛教、儒學為主題的文化旅游新景點;對古戲樓進行保護修繕,以便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非物質文化遺產;依托東林寺,組織廟會、祭拜等相關活動,繼承發揚傳統宗教文化。
推薦閱讀:鄉村轉型方面的文章可以投那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