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近年來,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從總體上看,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基于此,以平湖市為例,淺談農業養殖尾水治理現狀及對策,為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提供參考。
關鍵詞 養殖尾水;生態治理;浙江省平湖市
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加快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是守住綠水青山、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擔當,對保障國家食品安全、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維系當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孫后代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農業綠色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但總體上看,我國農業主要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方式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業面源污染和生態退化的趨勢尚未有效遏制,綠色優質農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農業支撐保障制度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基于此,以浙江省平湖市為例,通過調查研究當地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狀況,提出了農業種養尾水治理對策。
1 平湖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基本情況
近年來,浙江省平湖市全面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攻堅戰,創新建立了“農牧漁全產業、防控治全流程、市鎮村全覆蓋”的治理新模式,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全市724條河流實現了普遍劣五類水質到三類水質為主的歷史性轉變;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從69.4%提高到84.7%;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從85.2%提高到96.1%;漁業優質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推廣覆蓋率達到98%以上。目前,該模式作為全省唯一代表入選全國五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國推廣。
2 平湖市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基礎設施尚未健全
當前,浙江省平湖市農田氮磷攔截生態溝渠系統建設、水產養殖尾水治理設施等農業綠色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全面,還缺少處置農業廢水、廢物的設施設備。
2.2 農業科技創新水平不高
平湖市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力度不夠大,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依然缺乏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新型植保機械及農業種養尾水處置設備等,農業對勞動力依賴性強,運用機器人、物聯網等智慧農業水平不夠高。
2.3 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平湖市農業從業者大多為50歲以上的老人,由于老齡化且文化水平較低,這部分從業人員尚未擺脫傳統理念,種植、養殖行為不規范,對開展氮磷攔截、養殖尾水處理等意愿不強。
3 農業種養尾水治理對策
3.1 開展養殖尾水全域治理
3.1.1 全域推進養殖尾水治理
注重因地制宜,積極探索推行符合實際的養殖尾水處理模式、工藝,采取規模養殖場自治和連片集中治理等形式,應用物理、生物等處理技術,實現養殖尾水零直排。鼓勵以村為單位實施集中連片治理,由村集體統一建設、運維尾水處理設施。開展分類治理,2 hm2以上規模養殖場必須配套尾水處理設施,其余養殖場根據實際情況實施尾水異位治理和原位修復處理,不得直排;鼓勵通過種養結合模式開展水產品與水稻、茭白、菱藕、蔬菜等農作物共生輪作,生態化消納養殖尾水;未開展治理的養殖場實施限期清退。明確排放要求,外排養殖尾水應符合《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如上級有新規定,遵照執行)。
3.1.2 推行生態養殖模式技術
大力發展循環水養殖、稻漁綜合種養、多品種生態混養等健康養殖模式,推進池塘內循環流水養殖等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引進推廣養殖青蝦、紅螯螯蝦、加州鱸魚等效益好、污染少的優良品種,嚴格限制牛蛙、黑魚、鯰魚等高排放品種養殖。積極與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加強節能減排、節地節水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養殖技術集成和應用,科學確定養殖密度,合理投飼和使用漁藥,促進漁業水域環境改善。
3.1.3 提高健康養殖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養殖主體數據庫,大力推行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持續推進漁業標準化生產,實現主要養殖品種依標生產、養殖用藥銷售“三項記錄”完整規范。開展漁業水域環境監測,不斷優化養殖技術和尾水處理模式。實施水產養殖漁藥減量使用行動,規范養殖場投入品使用。以創建省、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場為契機,示范推行健康養殖理念。持續開展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加強質量安全監測,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設備全覆蓋,初級水產品產地質量抽檢合格率98%以上,問題水產品案件追溯查處率100%。
3.1.4 優化水產養殖發展空間
鞏固廣陳塘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產養殖整治成果,全面落實《平湖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7—2030年)》。積極拓展養殖空間,大力推廣稻-鱉、稻-小龍蝦(青蝦)、稻-魚等稻漁綜合種養模式,提高稻田綜合效益,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稻漁雙贏”。持續發展池塘循環水、工廠化養殖,引導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水產養殖融合,推進數字漁業發展。探索開展傳統養殖場生態化、景觀化、休閑化改造與示范,發展休閑觀光漁業。注重水產養殖品牌培育,鼓勵有條件的主體爭取授權使用“金平湖”公用品牌,積極發展新型營銷業態,提升水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3.2 推進生態溝渠系統建設
3.2.1 加強生態溝渠建設組織保障
將生態攔截溝渠建設作為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五水共治”工作的重要抓手,以機構改革為契機,主動承擔原發改、農業、財政(農綜)、國土、水利等部門的相關職責,明晰部門職責邊界,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新增千億斤糧食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資金,將生態溝渠設計理念貫穿于每個項目中,構建上下銜接、系統完備、職能優化、精干高效、運行規范的項目管理體系。從項目落實、建設資金安排、項目實施、配套設施建設、后期管理等方面深入推進生態溝渠建設,加快實現生態溝渠建設從最初多頭分散管理向集中統一管理轉變。
推薦閱讀:環境工程:為自然生態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