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在研究玉米種植技術的過程中,要重視結合新時期玉米種植實際,有針對性地總結更加完善的種植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策略,從而才能不斷提高玉米種植產量。本文簡要總結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 玉米;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其產量的提高必然會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為了更好地保證農業生產效率,本文總結玉米種植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希望能為農戶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從而不斷提高玉米種植技術水平。
1 播種前期的準備工作
1.1 選擇優良品種
為了獲得最佳的種植效果,農戶在選擇玉米品種時,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了解當地的氣候、土壤等因素,選擇最適宜的品種進行種植,保證后續的種植成效。
1.2 確定播種時間
合理的播種時間直接影響玉米種植成效。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因此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種植。通常,我國平原地區大多在3—4月展開玉米播種;而高原地區由于氣候相對較為寒冷,所以玉米種植大多在4—5月進行,如果氣溫較高,則可適度提前
7 d左右播種[1]。
1.3 播種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玉米種植主要有地膜覆蓋、壟間種植、免耕播種3種方式。農戶需要以科學性為原則進行玉米種植,并且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與土壤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同時,農戶切忌采用直接播種的方式,而是要預先對所有的種子進行處理,如做好浸泡、催芽、包衣處理,提高種子的出芽率和成活率。通常,浸泡時間控制在1 d,浸泡后需要晾曬至少2 d,再經過專門的包衣處理后實施播種,提升種植成效。
2 種植后的田間管理
2.1 苗期管理
玉米幼苗期是整個田間管理的重點環節,做好田間管理的各項工作,才能保證玉米根系的完善發育,為后續玉米茁壯、健康生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通常,玉米幼苗破土后,需要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加以防旱,保證玉米生長所需的水分、養分充足。在幼苗培育過程中應實施定苗、間苗作業,并且在中期實施除草中耕作業。在澆水的同時需要同步做好施肥作業,確保玉米能健康、茁壯生長[2]。
2.2 穗期管理
在抽穗時期,玉米會進入快速生長發育階段,此時玉米不論是根部、莖部還是葉部都會快速發育,因此對土壤中的水分、養分需求更高,這個階段的管理工作將直接決定玉米質量。所以,在抽穗期管理過程中,必須注意做好補水工作。一旦出現玉米缺水等問題,會直接影響玉米開花,進而影響玉米結粒。如果當地氣候較為干燥,需要積極進行灌溉,施肥工作根據實際情況同步進行。
2.3 開花結粒期管理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在玉米開花結粒期,玉米根、莖、葉生長量已經達到最大。此時玉米將會經歷開花授粉等階段,而此時的管理效果會最終影響玉米的生長品質。所以,在實際管理過程中,農戶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氮肥的施加,并同時保持土壤的濕潤程度,為后期玉米籽粒生長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相較于其他的農作物,玉米是一類對環境要求相對較為苛刻的農作物,種植密度較小、水分不充足、光照時間不夠等都會影響最終玉米的種植成效。所以,農戶在種植玉米的過程中應采取動態化管理方式,即隨時隨地地觀察玉米的生長情況,適時施加肥料、做好灌溉和除草等工作,以促進玉米健康生長,進一步提升農戶的種植成效。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青枯病
針對玉米青枯病的防治,農戶的首要任務是從種子處理開始,在播種的過程中選用抗玉米青枯病的品種,這也是最為直接有效的策略。在種子處理的過程中,可采用包衣處理,將病原菌殺死,提高玉米種子的抗病能力。針對已經出現玉米青枯病的區域,可采用25%葉枯靈加25%瑞毒霉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控。發現少量病株,則可用甲霜靈400倍液或多菌靈50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較好[3]。
3.2 黑粉病
黑粉病是玉米種植過程中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對其而言,最為簡單的防治策略是培育具備抗病能力的品種,并且預先做好種子的處理作業。此外,加強防治玉米螟等害蟲,盡量避免造成傷口。在病瘤破裂前割除也能及時防止黑粉病的發生。在玉米收獲后清除田間病殘體并深翻土壤;實行輪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防止旱澇不均,抽雄前適時灌溉[4]。這些措施也能有效預防玉米黑粉病的發生。
3.3 玉米蚜蟲
蚜蟲是最常見的玉米蟲害之一,玉米蚜蟲的繁殖能力非常強,如果在田間出現雜草就會有催生玉米蚜蟲出現的可能性。針對這一問題,農戶的首要任務即為做好雜草清理工作,杜絕其幼蟲出現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可以采取化學方式進行雜草處理。此外,現代化的生物防治也是有效的策略之一,如通過引入玉米蚜蟲的天敵來達到驅蟲效果。
4 結語
為了保證玉米生產效率和效益,需要不斷提高玉米種植技術。農業技術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要重視結合區域實際不斷總結更加高效的種植技術,以此為農民提供更加科學的技術服務,才能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汪勇.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9(6):69-70.
[2]曲占奎,張海安.玉米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技術[J].吉林農業,2019(13):72.
[3]左海玲.芻議玉米高產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家參謀,2019(12):62.
[4]支運英.玉米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策略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9(15):12.
推薦閱讀:中國農業科學終審會被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