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在有機農業植物保護中,把握相關理念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種植物保護技術,能夠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種植方式改革,促進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穩定、長久的發展。本文主要對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理念進行闡述,并從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技術方面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希望能夠幫助我國有機農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 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方法
推薦閱讀:關于農業保險的論文怎么發表
有機農業是未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產業,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經濟體制改革和農業經濟健康發展,為我們提供綠色、有機農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工作不僅包括對種植和栽培環境的保護,還包括對生態多樣性的保護,有效協調植物、動物與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關系。植保人員需要秉持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理念,以更高標準、更高要求、更好質量要求自己,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方面促進我國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發展。
1 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理念
1.1 保護環境
在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確保整個環節對環境不會產生污染問題、產品純天然、沒有殘留物[1]。藥物或肥料的選擇也要依據善待環境的理念,盡可能選擇不具有化學合成成分、有機的、對環境不會造成負擔的。
1.2 規范操作
根據《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范》,規范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工作操作流程,嚴格按照規定中可以安全使用的農藥、肥料等對有機農業進行保護,確保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工作的效率性、科學性、合理性。
1.3 全面監管
對農業部門內部管理制度以及農作物的生產過程進行全面監控,能夠有效保障有機農產品的安全和質量,更好的實現對有機植物的保護。實施全面監管就意味著要記錄好各個生產環節和生產批次的情況,掌握有機農產品投入品的使用情況,有效監管有機農業植物的生產過程,從而更好的實現有機植物全程監管的理念。
1.4 有效治理
根據《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認證規范》,秉持綠色植保、病蟲綜合治理理念,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農業防治等多方面措施,對有機農業植物全面的、深入的進行預防、治理、保護,使農業植物保護工作更具效率。
2 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技術方法
2.1 病害防治技術
2.1.1 控制病害的進一步傳播
在種植和栽培植物的時候,不僅要對種子材料進行檢疫、免疫處理,還要選擇離病原菌較遠的地區進行種植[2]。當在種植區內發現病原菌時,要及時對染病的植物或植被進行銷毀處理,并對其土壤進行消毒處理。農業部門也應該不斷引進、研發新的抗病品種種子,以此盡可能的減少病原菌的出現。
2.1.2 規范病害防治物質
在種植和栽培植物的時候,要明確有哪些病害防治物質可以在植物栽培過程中使用,有哪些病害防治物質是禁止使用的(高錳酸鉀、醋等物質是可以不經相關機構認證同意就能使用的,石灰、波爾多液等化學物質需要經過相關機構認證同意才能使用),從而為種植和栽培植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2.2 草害防治技術
草害防治技術通過結合農業技術和物理技術,對種植區域內的雜草進行有效控制,主要栽培技術有綠肥種植、合理輪作等。草害防治技術提倡用機械除草、用秸稈覆蓋雜草、用熱法除草,但不支持焚燒法(即秸稈焚燒)。
2.3 蟲害防治技術
2.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包括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其主要措施是保護和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繁殖優勢天敵、發展性激素防治蟲害等。當種植區域出現蟲害時,植保人員可以利用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處理,以蟲治蟲,實現對植物的有機保護,例如,螳螂捕食尺蠖。這種方法應用最為普遍。每種害蟲都有多種天敵,能有效地抑制害蟲的大量繁殖。這種抑制作用是生態系統反饋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這一生態學現象,可以建立新的生物種群之間的平衡關系。以菌治蟲是新興的生物防治技術。它是利用昆蟲的病原微生物殺死害蟲。例如蘇云金桿菌防治玉米螟、稻苞蟲、棉鈴蟲、煙素蟲、菜青蟲均有顯著效果,已成為當今世界微生物農藥殺蟲劑的首要品種。
2.3.2 利用作物對病蟲害的抗性防治
種植病原物不喜歡的作物驅趕病蟲害,即推廣具有抗性的作物品種、合理品種布局防治病蟲害的發生。如推廣抗晚疫病的馬鈴薯品種、抗花葉病的甘蔗品種、抗銹病的小麥品種、果園種大蔥趨避害蟲等。
2.3.3 物理防治
可以利用軟皂、植物性殺蟲劑等蟲害防治物質,也可使用性誘劑、物理性捕蟲設置例如粘蟲板、防蟲網、黑光燈誘蛾、糖醋誘蛾等引誘、捕捉害蟲,提高有機農業植物保護中蟲害防治的效率。
2.4 農耕技術
2.4.1 輪作
輪作是一種將用地和養地結合的農耕措施,能夠充分利用土壤養分和時空差異,更好的防治病、蟲、草害的發生,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狀態,調節土壤肥力。科學的輪作方法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種植區域內一些寄主單一、可移動能力小的害蟲危害,還能通過種植一些能夠分泌抑制病毒傳播的植物,提高土壤的理化性,改善后茬植物的生長環境。
2.4.2 間作套種
間作套種通過運用群落的空間結構原理,充分利用光能、空間和時間資源提高農作物產量。間作套種增加生態系統的生物種類和營養結構的復雜程度,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減少病害發生。
2.4.3 培肥技術
通過施用人、畜的糞、尿肥及堆肥、漚肥、綠肥等有機質含量高的農肥來增加和保持土壤有機肥含量,有條件的地方可大量施肥(河泥、草碳等),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以及植物抗逆能力有明顯作用。
總之,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是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非常的關鍵的作用,農業部門和植保人員應該充分重視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重要性,時刻秉持著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工作理念(即全程監管理念、規范操作理念、環境保護理念、有效治理理念),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進一步對病、蟲、草害進行有效預防、治理,不斷探討有機農業植物保護工作的高效性、科學性、先進性,協調好植物、動物與環境的生態關系,積極促進有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立萍.淺談有機農業植物保護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8):89-89.
[2]王樹軍.關于有機農業植物保護的理念與方法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2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