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豬傳染性胃腸炎常導致病豬出現嘔吐、脫水、發熱以及腹瀉等癥狀,威脅生豬健康。本文就生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預防措施以及治療方法進行具體介紹,供養殖戶參考。
關鍵詞:生豬;傳染性胃腸炎;診斷;預防;治療
《經濟動物學報》原名《毛皮動物飼養》(1979年創刊),1997年更名為《經濟動物學報》。《經濟動物學報》是國家科委批準創辦,由吉林省教育廳主管,吉林農業大學主辦的學術性期刊。季刊,每期64頁,季末月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傳染性胃腸炎是生豬養殖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病原為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該病往往會導致病豬出現嘔吐、脫水、發熱以及腹瀉等癥狀,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極易導致大批量豬只被傳染,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1發病原因
1.1環境因素
如果生豬的飼養密度過大,豬舍內濕度過高,都容易導致豬場內暴發傳染性胃腸炎。
1.2管理因素
豬舍在沒有徹底清理糞便和其他污染物以及徹底的消毒時就放養仔豬,一旦出現傳染性胃腸炎就極容易引起大范圍的傳染。
1.3轉群因素
豬場在調入仔豬時,缺乏嚴格的檢疫,沒有進行隔離管理,進而使得健康豬只通過直接或者間接接觸而引入病原體,使得豬場內暴發傳染性胃腸炎。
1.4季節因素
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生具備明顯的季節性,在寒冷的冬季以及早春季節,由于溫度較低,同時空氣濕度較大,病菌得以大量繁殖,因而此時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高發期。病菌得以大量繁殖,因而此時是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高發期。
2臨床癥狀
豬傳染性胃腸炎傳播速度較快,范圍廣,途徑多。該病發病較急,僅有15-18h的潛伏期,短的為2-3h。不同年齡的豬只患病后臨床癥狀往往各不相同。
2.1仔豬
仔豬患病后的主要臨床癥狀為嘔吐,隨著病情的發展還會出現水樣腹瀉。發病初期,仔豬的糞便一般為灰白色,隨著病情的發展逐漸變為黃綠色,并夾雜未經消化的奶瓣,仔豬逐漸出現脫水現象,食欲不佳。10日齡的仔豬在患病后僅僅2-7d即會死亡,死亡率可達l0070; 3-4周齡的仔豬如果具備較強的抗病性,病情較輕者通常可以恢復,但是其生長發育往往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2.2成年公豬
成年公豬在患病后,其病情與仔豬相比往往較輕。絕大多數病豬僅僅表現為食欲不佳,一些病豬可能出現嘔吐以及腹瀉等現象,其腹瀉癥狀通常在5-8d內即會消失。
2.3成年及妊娠母豬
成年及妊娠母豬在患病時間上往往存在一致性。成年母豬患病后主要表現為食欲不佳、嘔吐以及嚴重的腹瀉,還可能伴隨體溫升高以及泌乳停止,母豬身體常處于極度衰弱的狀態。而妊娠母豬患病后,通常不會出現明顯的現象,或者僅出現輕微的癥狀,只有極少數病豬出現流產。
3預防措施
3.1科學引種
首先,不得在患病豬場引種,必須做好引種豬的科學控制以及檢測工作。引入后首先對其進行隔離和消毒,確保其健康后才可混群飼養,逐步建立自繁自養模式,從而避免因引種而引起的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生。
3.2合理免疫接種
免疫接種可以有效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在養殖場內建立一個完善的免疫接種計劃,定期做好妊娠母豬、育肥豬以及仔豬的免疫接種工作,尤其要做好妊娠母豬的免疫接種,從而保證初生仔豬具備足夠的免疫力,進而有效降低2周內仔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豬傳染性胃腸炎高發于寒冷的冬季以及早春季節,應當提前進行免疫接種,使豬群具備更強的抵抗力,進而對季節性胃腸炎的大面積暴發進行有效的預防。
3.3加強飼養管理
及時清理豬舍內的糞尿,每7d需要對豬舍進行2次消毒。如果分娩豬舍內進入臨產豬,必須用溫水清洗和消毒,最好選擇在中午或者溫度較為適宜的時間開展清掃消毒工作。在豬場內應當制定一個科學的消毒制度,進出車輛必須嚴格消毒處理。控制飼養密度,做好豬舍的通風換氣以及防寒保暖工作,使豬舍始終處于一個干燥的狀態。
4治療方法
中藥對豬傳染性胃腸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以將干姜、高良姜各59,小茴香、桂皮、蒼術、茯苓各49混合后研成粉末,開水沖服。每天為病豬喂服2次,連續3d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5結語
豬傳染性胃腸炎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一旦發生極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導致大面積感染,進而使養豬業的經濟效益受到嚴重的影響。因而,在日常的飼養中,必須科學引種,合理免疫接種,加強飼養管理,發現病豬及時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減少該病所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