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 饒河縣作為黑龍江省重要的漁業發展地,其特殊的自然環境跟地理位置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調整優化漁業生產力布局,積極推動漁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鄉村振興首先是鄉村產業振興,而饒河縣在漁業產業發展上大有可為。科學把握饒河縣漁業產業發展的特點,做好頂層設計才是饒河縣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振興的首要條件。
[關鍵詞] 饒河縣;漁業;產業發展
《漁業信息與戰略》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自創刊以來,以新觀點、新方法、新材料為主題,堅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讀"的理念。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等方面。
在新的歷史時期,黑龍江省緊抓國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重點產業振興、鄉村振興等歷史機遇,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堅持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就要求各地市在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農業相關產業,以“糧頭食尾”和“農頭工尾”為抓手,激發內生動力,向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要發展、向優勢產業和產品延伸升級要發展,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機遇。
一、饒河縣漁業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饒河縣境內有1江28河之稱,水域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烏蘇里江和撓力河兩大水系,均屬于黑龍江水系。烏蘇里江,盛產“三花五羅十八子”等70余種名特優經濟魚類,主產大馬哈魚、鱘、鰉、哲羅魚、鱖(鰲花)、狗魚、翹嘴鲌(島子)等,漁業產量較高,年捕撈產量在280噸左右。饒河縣現有自然水面12萬畝,可養魚水面16500畝,包括水庫、池塘、湖泊等,主要養殖品種有鯉魚、鯽魚、草魚、鰱魚等。水庫有大楞泡水庫、南湖水庫、六合水庫、杜家河口水庫、四排水庫等,放養面積13630畝,年產量2340噸,產值5670萬元噸。并且我縣是中國·饒河烏蘇里江國際休閑垂釣基地”、烏蘇里江四排段哲羅魚魴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320公頃)。
饒河縣現有部級示范場兩處(大楞泡漁場、興旺漁場),省級示范場兩處(四排水庫、六合水庫)。2016年我縣養殖水面13630畝,其中:馴化養魚1700畝;名特優養殖5500畝;綜合養殖3000畝;無公害養殖11800畝;游釣漁業3300畝;河蟹養殖面積3000畝。全縣特色網箱養魚放置點達到5處,養殖規模已達到500箱,每箱面積12m2,深2米,每箱養鱘魚或鯉魚1000斤,每箱可收入4萬元,利潤2萬元,網箱總收入600萬元,養殖品種以鯉魚、鱘鰉魚、鯉魚、鯽魚、鰲花為主的幾大品系。其中:養殖產量1860噸,捕撈產量280噸,主要品種以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為主,2016年底水產品總產量為2340噸,年產值達5670萬元。
饒河縣漁業發展在取得良好成績的同時,在發展過程中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養殖品種過于單一、結構與方式過于落后,沒有充分發揮本縣的特點,規模小而雜,導致自身競爭力差,無法占領市場;由于加工企業少且規模偏小,設備簡單導致生產出的產品都是初級產品,沒有深加工及精加工,無法擴展市場,加工業的發展及效益就無從談起了。
二、饒河縣漁業發展的建議
黑龍江省水產品市場價格一直以來較為平穩,尤其大宗淡水魚價格穩定,滿足了普通消費者的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但近幾年,淡水魚高密度養殖技術日漸成熟,這種養殖模式生產出來的魚體態肥大,口感變差,不耐運輸,消費者喜愛程度下降,反而更加傾向于消費低密度、原生態養殖的水產品。發展綠色水產養殖,是促進產業提檔、產品質量升級,創建與發展品牌漁業的重要途徑。饒河縣水域資源豐富,有烏蘇里江和撓力河兩大水系,烏蘇里江水以水質優良,無污染而聞名,豐富的魚類資源,盛產“三花五羅十八子”等70余種名特優經濟魚類。饒河縣是赫哲族人居住地,是“烏蘇里船歌”的誕生地,開展有機魚生產及加工,打造烏蘇里江名優魚類及休閑文化品牌,帶動全縣的交通、餐飲、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對推進饒河縣漁業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以烏蘇里江品牌為核心,整合饒河縣水庫及沿江大型湖泊優質漁業資源,發揮資源優勢,打造大型有機魚生產供應基地,開發烏蘇里江特色休閑漁業產品及特色水產食品,與東北黑蜂系列產品相結合,形成饒河特色產品,完善國際休閑漁業基地,豐富饒河縣烏蘇里江旅游文化和產品組合,與珍寶島、大頂山、赫哲漁鄉旅游區高度融合,吸引游客,實現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建成:有機魚生產集散地;國際休閑漁業區;現代漁業產業聯合體;國際“赫哲文化+休閑漁業”旅游示范點。
(一)積極發展休閑漁業,融合一二三產業
推進休閑漁業作為新型漁業產業形態發展壯大,在穩定水產品生產、保障供給的基礎上,將休閑娛樂、垂釣競技、觀賞旅游、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科學普及、餐飲美食等與漁業有機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著力提升休閑漁業發展水平,不斷豐富和拓展漁業的休閑功能和文化內涵,增強產業轉化增值能力;合理規劃休閑漁業布局,加強知名休閑漁業品牌創建,打造一個有規模、有特色、效益好、管理規范的休閑漁業示范園區。
(二)創建水產品牌,提高漁業綜合效益
通過政策傾斜、項目資金扶持、物質精神獎勵等措施,培植規模大、輻射面廣、帶動能力強的水產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具地方特色、地理明顯標識的多種水產品牌創建活動,扶持水產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推進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經營,研究推廣高效、生態、健康的養殖技術;加強投入品監控,完善養殖環境、疾病監測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和軟硬件配備,推進水產品“三品一標”質量安全認證工作,統一“烏蘇里江”生態漁業品牌標識和外銷包裝,全面推動品牌農業發展戰略的實施,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