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 要:近些年以來,城市化建設的速度在不斷加快,規模建設也在不斷擴大。因污水廢水的過量排放,致使城市地區出現了赤潮河道、黑臭河道等,城市河道生態環境治理與修復問題得到了人們廣泛的重視與關注。城市河道有著重要的防洪水、排洪水的重要功能,對人們生活質量與財產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對城市地區河道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進行簡要的分析,以期為城市河道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參考。
關鍵詞:城市河道 環境修復 生態治理
國內城鎮化建設與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地區的河道過水面積在逐漸的縮小,水質量降低的問題不斷加重。城市地區的河道除了有基本功能之外,而且有著自動凈化城市水質、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承載著城市地區的文化底蘊與歷史等。人類與水和諧共存的理念在逐漸的重視,城市地區的河道治理在不斷向優美環境、舒適體驗、城市文化與生活休閑多功能于一體河道生態治理與修復模式。城市地區的河道在滿足排洪水、行洪的基礎上,遵循河道環境的自然演變規律,對河道進行適當的環境修復與治理,維護河道生態環境系統的正常循環。
1.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
1.1基本內涵
城市地區河道生態環境的治理需要遵循生態環境系統的原理和生態學的原理,城市河道在達到行洪功能、排洪功能的基本要求時,為城市水流系統設計人工治理改造與自然生態規律有機結合的科學水流通道。此項治理工作應該以河道環境系統的改善為任務重點,嚴格控制河道區域的侵占以及污染物對河道的排放問題。利用河道本身的生態系統進行水體的自動凈化與環境治理修復,建設良好的河道生態環境系統。
1.2基本原則
1.2.1以修復河道功能為原則
城市地區的河道綜合性治理要對生態環境用水與城市用水進行合理的配置,要合理確保河道的排澇功能、防洪水功能、航運通行功能、環境保護功能等,并且要確保河流有著較好的生態服務功能,將城市地區河道生態治理與修復的綜合效益進行合理發揮。
1.2.2以提升生物多樣性為原則
城市地區河道水空間與陸地空間之間的存異性越大,面積越大,河道生活的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就越多,河道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則越好,產生的服務價值則越高。因此,可采用拓寬河道水域面積、加大河道兩岸區域的面積等合理辦法,維持河道水域上游、下游以及兩岸區域生物群落良好的生存空間。此外,可以在岸坡與河道水域之間修建合理寬度的過渡綠化地帶。植物種植應當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和土質生長的植物,在岸坡的坡頂區域可選擇種植適宜生長的水果樹木或其他經濟作物作為綠化植物,不但有著良好的綠化作用而且可得到經濟效益,在河岸線區域應當種植高度較低的灌木植物,可作為野生動物適合生存的環境。
1.2.3以強化自我修復功能為原則
城市河道里水流量大小是水體自動凈化能力的決定性因素,河道足夠的水面率和水體容量是拍洪水、航運通行的要求,也是城市地區水分流通、空氣流通的重要條件。因此,河道兩邊的硬質護坡面積需要適當減小,為河道里的生物提供更舒適的生存環境。
1.2.4以景觀與文化設計為原則
城市地區河道的生態系統治理工作與環境的修復工作,應當與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城市建設特點相結合。設計河道環境的治理方案需要與城市的歷史傳統、文化因素和建設發展理念相結合,構建科學合理、環保綠色的城市河道生態環境系統。
2.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方案設計
2.1河道縱向線形設計
城市地區河道的縱向線形設計需要以原有河道的走勢情況為根據,河道天然存在的縱向輪廓應當予以保留,根據城市發展建設方案和市政建設規劃進行適當的調整。當道路規劃與城市河道出現交叉問題時,需要根據城市橋梁建設與路網規劃方案對河道的走勢進行合理的調整,河道線形調整時要在河道轉彎位置設計足夠的弧度。在城市地區用地較為規劃平整的區域合理布置河道,應當合理規劃河道線形。
2.2河道護岸與斷面設計
2.2.1護岸設計
城市地區的河道生態系統治理與環境修復措施一般采用人工生態護岸設計與自然生態護岸設計。人工生態護岸設計主要應用在城市航運通行河道,能科學改善水土嚴重流失問題以及河岸容易的坍塌問題等。自然生態護岸設計主要是采用種植根系較為發達的植物的措施維護河岸生態環境及河堤,對河岸生態環境進行科學的改善以及解決水土流失的問題。對河道進行生態環境的治理,首要考慮的是采用自然生態護岸設計,利用植物對河道里的污染物進行分解作用、吸收作用等。對于河道寬度較小、排洪水量較大的河段,可采用修建生態方格、互相嵌入的生態模塊等類型的人工生態護岸設計。
2.2.2斷面設計
將河道進行生態治理的斷面可以設計為復式結構的斷面或者是梯形結構的斷面。復式結構設計的河道斷面,要占用較大面積的土地,占用河灘的面積也較大,能為兩棲動物與河道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河道灘地可建設成休閑景觀區域,不但能改善河道的生態環境而且能創造良好的景觀效應。梯形結構設計的河道斷面常應用在城市區域的河道中,因為這種斷面設計土地面積占用較小,能利用減小河道兩岸的坡度設計以此提高岸坡的植被覆蓋率。
2.3河道生態與景觀設計
2.3.1河道生態設計
城市地區河道的生態設計工作主要有河道空間布置設計與河道生物種類的選擇。在進行河道空間布置設計時,要根據植物生長適宜的水深,依據水深布置設計沉水植物、浮水植物以及挺水植物,河道水面的植物應當布設在河道邊坡的角區域位置,而且不能影響河道航運要求和泄洪的需要。
2.3.2河道景觀設計
城市河道區域的景觀設計應當有效結合本地的文化特色,根據河道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計。河道區域景觀的合理布局與設計必須考慮河道的水情,而且要與城市的整體建設規劃和景觀格局進行合理的協調,要為人們建設良好的河道景觀體驗。
2.4河道生態環境修復對策
2.4.1實施人工增氧
城市地區河道水生態環境情況嚴重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溶入水中的氧氣量大程度的降低。因此,應當通過人工手段進行合理的干預,修建水車設施、瀑布設施或噴泉設施等,提高河道水體的流動能力,從而提高溶入河道水體的氧氣量。
2.4.2修復人工濕地
濕地有著調節儲蓄洪水、凈化水的質量等多種作用,因此,可在水路過渡地帶進行人工修復濕地。
2.4.3修建生態浮島
可以在河道的浮島上種植美人蕉、鳳眼蓮等多種植物構建生態浮島。生態浮島有著凈化河道水質的作用,能為河道生物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
2.4.4實施生物調控
可以在城市河道里放養適量的水生生物,如魚類生物和蝦類等,生物在河道里進行攝食能富集水體里含有的重金屬污染物,能有效改善水體質量。
2.4.5實施水量補充
城市河道水量較小時,水體自動凈化能力也較小,應當為河道進行適當的水量補充。河道水流量的增大不但能加強水體的自動凈化能力,而且能提高溶入河道水體的氧氣量。
3.結語
在城市生活環境中,城市河道有著至關重要的位置,對城市地區水生態環境的優劣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城市地區的河道不但是城市的景觀資源,也是城市地區水生態環境的重要載體。城市河道不但影響著人們的工作生活質量,也影響著城市地區經濟的穩定與發展,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對城市河道進行合理的生態治理與環境修復。
參考文獻:
[1]梁麗珍.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29(5):56-57.
[2]劉林.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及環境修復對策探析[J].環球市場,2017(13):343-343
推薦閱讀:《林業與環境科學(原:廣東林業科技)》(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由廣東省林學會;廣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