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對于現在農作物栽培技術的新應用上有什么不同呢,怎樣正確合理的飲用栽培技術的發展呢?同時現在農作物的新應用模式有哪些呢?應該怎樣來加強對農作物的新改革管理呢?本文選自:《山東農業科學》,《山東農業科學》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摘要: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重慶市的稻谷、馬鈴薯、油菜籽、烤煙、蔬菜等主要農作物具有規模比較優勢,規模優勢指數總體都大于1。其中,馬鈴薯具有明顯的規模比較優勢,每年的規模優勢指數均大于3,且規模優勢指數呈先增后減趨勢;稻谷規模優勢指數呈下降趨勢,油菜籽規模優勢指數變化不穩定,總體呈升高趨勢,烤煙規模優勢指數呈先增后減趨勢,2011年較2005年規模優勢指數減少0.12,蔬菜規模優勢指數呈上升趨勢,2011年較2005年規模優勢指數增加0.47。2)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小麥、玉米不具有規模優勢,且規模優勢指數呈下降趨勢,2011年較2005年規模優勢指數分別下降0.3、0.12。3)大豆具有規模劣勢,總體看其規模優勢指數呈上升趨勢;花生具有規模劣勢,且規模優勢指數比較穩定,歷年變化不大;甘蔗具有明顯的規模劣勢,且規模優勢指數變化不大,在0.1~0.09波動。
關鍵詞:農作物,栽培技術,農業科技論文
1合理密植
1.1合理密植的意義
合理密植能使作物群體有足夠的綠葉面積進行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有機質才能獲得高產提供物質基礎。作物群體和個體之間是相互聯系而又相互制約的。以稻麥為例,如果群體密度大,個體營養面積小,往往通風透光不良,肥水供應不足,面造成植株瘦小、穗小、粒少,難以取得高產;反之,種植稀,群體密度小,單株雖營養面積大而生育較好,但總穗數不足,也難以取得高產。因此,作物生產必須重視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指栽培作物在單位土地面積上具有一個合理的空間分布,使群體及個體、地上部及地下部、營養器官及生殖器官都健全地協調發展。既保證單位面積上有足夠的有效株數,又能培育出健壯的單株,使之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提高生產率,從而獲得高產。所以,合理密植是作物生長的中心環節。
1.2合理密植的依據
密植問題是比較復雜的。各種作物的種植密度必須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土壤肥力高低、作物品種特性、灌溉條件、播種期早晚、生產管理水平等情況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氣候寒冷地區較溫暖地區密些;肥力低的較肥力高的密些;生育期短的、株型緊湊的品種較生育期長的、株型分散的品種密些等。總之,合理密植一定要根據條件,因作物品種,因時、因地制宜,不能千篇一律。
2田間管理
作物田間管理的內容比較多,它包括播種后的鎮壓和耙地、查苗補苗和間定苗、中耕除草培土追肥、灌水排水、防治病蟲草害以及防止霜凍等。
2.1中耕除草
在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沿作物株行間進行的耕作作業稱為中耕除草。中耕除草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溫,促進土壤的通氣性,加速土壤的微生物的活動,增加土壤有效養分的含量;它能調節土壤中的水分,干旱時,它能破除土壤板結,切斷毛管孔隙,減少水分蒸發;水分過多時,它能加快土壤水分蒸發的速度。農民常說:“鋤頭下邊有火又有水”就是這個道理;中耕除草有顯著的滅草作用,早鏟趟,多鏟趟,這是廣大農村采用的最普遍也最經濟有效的滅草手段。
2.2施肥
肥料效果大小,不僅與肥料質量有關,而且與施肥方法關系密切。只有根據不同的土壤,不同的作物生長發育規律,有重點按比例地合理施用氮、磷、鉀、微量元素和細菌肥料,才能滿足作物各個生育時期對養分的需要,從而達到優質高產的目的。施用時應選擇最適宜的施肥方法,保證作物及時、有效地吸收肥料,充分發揮肥料的增產效果。
從效率優勢指數看,重慶市10種主要農作物效率優勢指數總體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蔬菜作物,效率優勢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其具有非常明顯的規模比較優勢,而且處于遞增趨勢,因此,重慶市農業的發展應當更加重視農作物生產效率的提高,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3)由于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可以適當加大大豆的生產規模,以提高其綜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