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洋蔥種植栽培新技術模式

來源:期刊VIP網所屬分類:農業科技時間:瀏覽:

  有關洋蔥栽培管理的新科技技術有哪些呢?我們應該怎樣來加強對洋蔥的種植呢?同時有關這些的技巧又有哪些呢?本文選自:《山東農業科學》,《山東農業科學》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摘要:洋蔥原產于中亞或西亞,現有很多不同的品種,已經用于世界各地的食物。在西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獲洋蔥的圖畫,之后傳到地中海區。西漢時,張騫通西域,從西域帶回許多物種。當時在西域已經有種植洋蔥的記錄。地理大發現之后,由歐洲向世界傳播。16世紀,傳入北美洲。1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時,《嶺南雜記》記載洋蔥由歐洲白人傳入澳門,在廣東一帶栽種。

  關鍵詞:栽培技術,科學種植,農業技師論文

  1洋蔥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溫度。

  洋蔥屬耐寒性蔬菜,對溫度適應性強,幼苗期地上部分能耐攝氏零度以下的低溫,在云南省露地秋播后能安全越冬。洋蔥種子和休眠的鱗莖在3℃~5℃條件下即可緩慢萌發,但以15℃~18℃發芽最好,苗期及葉片旺盛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2℃~15℃,而鱗莖(即蔥頭)膨大的適宜溫度為15℃~25℃,高于25℃則植株生長受到抑制,鱗莖進入休眠狀態。洋蔥花芽分化所需時間的長短,因品種不同和溫度高低而異,一般品種在2℃~5℃的條件下60~70d即能完成。

  1.2光照。

  洋蔥屬于長日照植物,高溫和長日照的條件可以促進鱗莖的形成。但品種差異很大,如南方短日照類型大部分是早熟品種,一般在12~13h日照條件下形成鱗莖,而北方長日照類型多是晚熟品種,一般在14~15h日照條件下形成鱗莖。因此,在引種時一定要注意,若將北方長日照品種引到南方種植,鱗莖形成期推遲,蔥頭小產量低。溫度和日照是誘導洋蔥抽苔開花的重要條件。洋蔥鱗莖在貯藏過程中,經過5℃~10℃的低溫處理,到第2年無論在長日照或短日照條件下都能抽苔開花;反之在高溫下貯藏的洋蔥,第2年無論在長日照或短日照條件下都不能抽苔開花。

  1.3土壤營養。

  洋蔥根系入土淺,吸水力弱,需較高的土壤濕度。應選擇疏松、肥沃的壤土,過砂或太黏的土壤都不利于洋蔥生長。洋蔥適宜偏中性的土壤,酸堿度要求在pH為6.0~6.5,過酸的紅土生長不良,需要施石灰改良。甘藍、馬鈴薯能增加土壤酸度,后作不宜安排洋蔥。洋蔥對營養條件要求較高,在苗期和鱗莖膨大期需要較多的氮肥,但偏施過多的氮肥又會出現徒長、戀青、延遲成熟。增施磷、鉀肥,能提高洋蔥對氮肥的利用率,并對促進細胞分裂膨大和體內養分的運輸和積累,提高產品品質都是十分重要的。總體上吸收鉀肥較多。2.4水分。洋蔥根系不發達,吸收深層土壤水分能力弱。在苗期和鱗莖膨大期要求土壤濕潤,此時供給充足的水分是豐產的關鍵。但土壤水分過多、濕度過大,又容易誘發病害,在鱗莖形成后期則要求較干燥的環境,否則會出現戀青、遲熟和腐爛。

洋蔥種植栽培新技術模式

  2栽培技術

  在云南省種植洋蔥,主要以中低緩坡地栽培較多,一般為秋播春收。近幾年來,由于外銷的需要,面積不斷擴大,上市期提早,在南部熱區發展了夏播冬收的冬洋蔥栽培模式。

  2.1播種育苗

  2.1.1播種期。

  冬洋蔥播種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春洋蔥適宜的播種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2.1.2苗床準備。

  首先,苗床應選地勢較高、排灌良好、土質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為宜,土質太沙保水保肥力差,白天地溫太高容易灼傷幼苗,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又易造成爛秧死苗。其次,要選擇在2~3年內未種過蔥蒜類蔬菜的土地為好。苗床選好后,根據種植計劃、地形確定苗床大小。一般苗床可做成長10m、寬1m的畦面。地下水位高,育苗期正值雨季的地區,四周應挖深溝,做成高畦;地下水位低,排灌困難的地方也可做成平畦或低畦。栽植1畝大田需準備育苗床40m2左右,每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000~3000kg、普鈣50kg、草木灰50kg,均勻撒施,翻入土內,碎土耙平即可。

  2.1.3播種。

  分為干播和濕播。天晴地燥宜濕播,即先把畦面澆透再播;天陰地濕可干播。目前,使用進口的罐裝種子,每筒約450g,大概有種子12萬~13萬粒,按每平方米播5g計算,1筒種子可播0.12~0.15畝,如果成苗率達80%,可移栽大田5~6畝。播種后覆土0.5~1.0cm。夏播洋蔥時要注意預防高溫暴雨,應在畦面上蓋一層松毛、稻谷草或麥稈,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搭蔭棚或蓋遮陽網,以降溫保濕,利于出苗。

  2.1.4苗期管理。

  出苗后,于傍晚逐漸揭去覆蓋物,如用松毛也可保留少量直到拔苗。由于覆土不勻,有的苗根容易裸露、倒伏,此時可在苗床上撒一層0.5cm厚過篩的細干糞,用于培土護根。在高溫季節,水分和溫度管理很重要,可以通過澆水保濕降溫,澆水要做到早澆、晚澆、輕澆、勤澆;久雨不晴要注意挖溝排澇,防止畦面積水和土壤板結。出苗后有3~4片葉時可進行第2次追肥。

  2.2大田定植

  2.2.1茬口安排。

  主要是利用水稻收獲后的冬閑田,也有一部分烤煙地、玉米地和長年菜地種植冬春早熟洋蔥。

  2.2.2整地施肥。

  在前作收獲后抓緊時間及時翻犁曬堡,細碎土塊,施足底肥。每畝施農家肥2500~3000kg、普鈣50~60kg、草木灰100~150kg,全面撒施,翻耕,然后開溝作畦,平整畦面,一般畦寬2~3m。底肥施用應掌握肥田少施、瘦田多施的原則。

  2.2.3分級選苗。

  播種后40~60d,苗高16~19cm時即可定植,定植前澆1次起苗水,起苗后注意保護根系不讓烈日照曬,并按秧苗大小分級,一般分為2~3級。一級苗:假莖直徑為1cm,苗高16~19cm;二級苗:假莖直徑為0.8cm,苗高10~13cm;三級苗:假莖直徑為0.6cm。其余黃化、矮縮、徒長苗均不宜采用。

  2.2.4定植方法。

  按照秧苗等級分別定植,便于管理,成熟一致。最好現拔秧現栽植,起苗到移栽的時間不宜太長;土壤干燥時應邊栽植邊澆定根水。定植深度以3~4cm為宜,栽植太淺容易被風吹倒或被水沖起,鱗莖露出土面過多容易引起裂球;栽植過深,鱗莖全部生長在土中,又容易產生畸形球。定植時間應選在陰天或傍晚。

  2.2.5定植密度。

  株行距16cm×19cm或19cm×19cm,每畝栽植1800~2000棵。

  2.3田間管理

  2.3.1查苗補缺。

  缺苗是影響洋蔥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引起缺苗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質量差、深淺不一、干濕不勻、地下害蟲危害等,發現后應及時補苗,爭取全苗。

  2.3.2灌水追肥。

  定植后如遇天晴無雨,應于每天上午或傍晚,澆1次緩苗水。緩苗后可視土壤墑情4~5d或7~8d澆1次,最好是用干凈水輕澆,防止大水漫灌。如遇連續陰雨天氣要注意排水,以免引起漚根死苗。在莖葉生長前期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鱗莖膨大旺盛期正值冬春旱季,要充分灌水,采收前半個月應停止灌水,否則鱗莖容易開裂、腐爛,產品不耐貯藏運輸。結合灌水進行追肥,苗期少量施肥,進入莖葉生長旺盛期要重追肥。定植成活后進行第1次追肥,每畝施腐熟人糞尿1000kg或尿素10kg,15~20d后再以同樣的數量追施第2次。當鱗莖進入膨大期應增施1次“催頭肥”,一般畝追施尿素15kg、硫酸鉀10kg。每次追肥后都要及時灌水,以免燒苗。追肥要根據苗情靈活掌握,如果植株生長旺盛,葉色深綠,應停止追肥,否則氮肥過多容易導致徒長、戀青,延遲成熟,并出現大脖子蔥。洋蔥在封行以前應除草松土2~3次,深度3~7cm為宜。

  2.3.3打苔。

  春洋蔥常出現未熟抽苔現象,影響產量和質量。當發現抽苔植株應在形成花球之前將花苞打去,防止開花消耗養分,影響鱗莖膨大。

  2.4收獲。

  當洋蔥葉片大部分枯萎,假莖變軟并開始倒伏,鱗莖停止膨大進入休眠即為成熟標志。采收過早雖然產量高,但洋蔥尚未成熟,含水量高,不耐貯藏和運輸。為了提早上市,可以把洋蔥假莖扭轉壓倒,促進地上部枯萎和鱗莖成熟。另外,在采收時要連根拔起,在田間晾曬3~4d,促使外皮干燥,從假莖基部6.5~10cm處割斷。如不立即上市,可把葉編成辮子狀吊掛于陰涼通風處貯藏。洋蔥有一定的休眠期,比較耐貯藏,但過了休眠期就會萌芽。為了防止在貯藏期發芽,可在收獲前2周用0.25%的青鮮素(MH)噴在葉面上以抑制發芽,經過處理的洋蔥只能食用,不能留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极县| 江阴市| 甘肃省| 岳阳市| 广宁县| 永兴县| 浦县| 南溪县| 汽车| 临夏县| 阳山县| 怀化市| 鄂托克旗| 得荣县| 吉安市| 宝兴县| 石屏县| 桐乡市| 施秉县| 榆中县| 金湖县| 安阳市| 丰顺县| 五大连池市| 高安市| 宜春市| 安龙县| 芜湖县| 开阳县| 准格尔旗| 来宾市| 通榆县| 宁南县| 宜兴市| 佛山市| 平顺县| 高雄市| 宁安市| 崇义县| 胶州市|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