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亚洲日韩新视频_97精品在线观看_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_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農業(yè)論文下載論述當前油菜種植技術的新發(fā)展應用管理措施及意義

來源:期刊VIP網(wǎng)所屬分類:農業(yè)科技時間:瀏覽:

  摘要:冬麥收獲時有大量的冬麥撒落到地中,復種油菜田冬麥苗與油菜競爭養(yǎng)分,另外還有灰綠藜、苣荬菜等闊葉雜草。根據(jù)有關科研人員在正茬播種油菜田 的化學除草研究結果,高效蓋草能能有效防除油菜田單子葉一年生禾本科雜草,氨氯吡·二氯吡AS對灰綠藜防效佳,作者直接用這兩種藥劑混配后對復 種油菜田以500倍稀釋液在油菜5葉期、麥苗及雜草3~5葉期進行莖葉噴施,防效高達63.7%,兩種農藥混配施用對油菜未產生毒害作用。

  關鍵詞:油菜種植,農業(yè)種植,麥后

  麥后復種由于有效積溫所限,對品種的熟期要求極為嚴格,青雜4號在播期適宜的條件下在青海省溫暖灌區(qū)大部分地區(qū)能正常成熟,可以收獲滿意的產 量,但是如果因前茬冬麥收獲晚,相應的推遲復種油菜播期,該品種很難成熟,降低產量,效益低,所以選擇熟期彈性更大的特早熟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或常規(guī) 種)對麥后復種更有利。

  目前城鎮(zhèn)建設的發(fā)展,農民種地的比較效益低下,大量的農民工進城務工,農村缺乏勞動力,以往精耕細作的傳統(tǒng)農業(yè)耕作方式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麥后復種有向少免耕、撒播、化學除草和機械化收獲等輕簡化栽培方向發(fā)展才有更廣闊的前景。

  在我國北方光、熱、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很大一部分區(qū)域種植作物一熟有余而兩熟不足,前茬作物收獲后至冬季重早霜來臨前,約3個多月時間內只有很 少部分土地復種毛苕子、青貯玉米、早熟蔬菜等,大部分土地閑置,這段時間光、熱、水資源豐富,利用該時期有利的這些自然資源進行復種作物,對開發(fā)利用秋冬 閑田,發(fā)揮區(qū)域優(yōu)勢, 提高土地和勞力資源利用率, 緩解人地矛盾, 保護農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經(jīng)濟和社會效益,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油菜是產油效率較高的油料作物之一,油用比例為100%,菜子油是我國傳統(tǒng)的食用油,2009年菜子油已占國產油料作物產油的57%以上,是 國產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來源,在我國食用油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維護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是國家食物安全戰(zhàn)略的核心之一[1]。復種以收獲油菜子為目 的的油菜,可提高北方農作物復種指數(shù),增加油菜種植面積,提高油料總產,對食用植物油有效供給具有重要意義。青藏高原白菜型油菜以其生育期短,生長期間需 要的有效積溫少而成為復種作物的重要選擇對象,但是這類油菜是喜冷涼的一類常規(guī)作物,麥后復種如果溫度過高其生長很快,很早開花結實,全生育期有效積累的 生物量低,收獲的油菜子少,經(jīng)濟系數(shù)低;另外這些油菜品質較差,比較效益較低,嚴重影響了復種區(qū)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所以復種油菜面積一直徘徊不前。特早熟 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比白菜型具有產量高、品質優(yōu)、抗逆性強等優(yōu)點[2],如果用特早熟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來替代這些白菜型油菜,勢必能在提高復種油菜單產 的同時從根本上改善油菜品質,從而提高復種油菜的市場競爭力。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所用的油菜品種:青海省歷年審定白菜型油菜常規(guī)品種浩油11、青油241,特早熟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青雜4號、青雜3號、青雜7號。

  試驗所用的肥料:磷酸氫二銨(江蘇東海縣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生產),總養(yǎng)分含量高于64%,其中總氮不低于18%,有效磷不低于46%;尿素(寧夏中農金合公司生產銷售),總氮含量不低于46%。

  試驗所用的除草劑:美國陶氏益農公司生產的10.8%高效蓋草能和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 28.6%氨氯吡·二氯吡AS。

  1.2 試驗方法

  1.2.1 品種篩選試驗 選擇青海省尖扎、貴德、民和、樂都縣冬麥種植面積較大的地區(qū)設立區(qū)域試驗點,各品種互為對照,小區(qū)面積15 m2(3 m×5 m),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該試驗及下列各試驗除采取必要的栽培措施外其他措施與當?shù)亓晳T相同。

  1.2.2 播期試驗 在冬麥面積種植較大的區(qū)域根據(jù)麥收早晚時期差異,設立7月10日、15日、20日、25日4個播種時期,貴得、尖扎兩個點進行播期試驗,小區(qū)面積15 m2(3 m×5 m),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

  1.2.3 播種方式試驗 在冬麥面積種植較大的區(qū)域根據(jù)麥收時間差異,設置A.麥收前7 d麥林撒播后人工割麥、B.麥收前7 d麥林撒播后聯(lián)合收割機割麥、C.麥收后撒播淺耕、D.麥收后淺耕機械條播、E.麥收后深翻播種5個處理,播量22.5 kg/hm2,小區(qū)面積15 m2(3 m×5 m),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

  1.2.4 密度肥料試驗 在冬麥面積種植較大的區(qū)域,選取種植密度、尿素施用量、磷酸氫二銨施用量3個因子,進行水平編碼,設計方案采用三因素“311-A”二次飽和D-最優(yōu)設計 [3],以不施肥為空白對照,共11個處理,3次重復,33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6 m2(4 m×4 m)。

  1.2.5 化學除草方法試驗 油菜5葉期用10.8%高效蓋草能和28.6%氨氯吡·二氯吡AS各500倍稀釋液莖葉噴施,設不施藥不除草噴施清水為空白對照,2個處理,2次重復,共4個小區(qū),小區(qū)面積100 m2(10 m×10 m)。

  1.2.6 材料品質測試方法 麥后復種前用氣相色譜儀測試油菜品種的芥酸含量,用氯化鈀法和索氏提取法測定復種收獲油菜子的硫甙含量和含油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品種篩選結果

  2010、2011年兩年8個點次品種篩選試驗結果(表1)表明,白菜型油菜產量較低,單產低于1.05×103 kg/hm2,產量低的原因在于各試驗點麥收后7、8月份溫度較高,白菜型油菜生長很快,很早開花結實,花期較短,積累的有效生物量少,收獲的油菜子少, 經(jīng)濟系數(shù)低;而特早熟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則表現(xiàn)為前期生長慢,蹲苗時間較白菜型油菜長,生長勢強,9月初始花,9月中下旬終花,這個時期氣溫相對8月中下 旬低,花期長,最終收獲油菜子產量較高,單產均高于1 300 kg/hm2,極顯著高于白菜型油菜;另外由于結莢和成熟期溫度較低,特早熟雙低甘藍型雜交油菜品種的后熟時間也長,從而使含油率也較高。試驗結果還表明 品種間產量差異顯著,青雜4號產量最高,青雜3號、青雜7號由于早霜凍害不能安全成熟產量低于青雜4號。試驗篩選出青雜4號作為復種油菜,只要播期適宜, 在早霜來臨前可完全成熟,單產較高,油菜子品質較好。

  2.2 播期試驗結果

  播期試驗結果(表2)表明,7月20日以后播種,由于后期的溫度較低,油菜生長緩慢,早霜來臨時油菜處于綠熟期,早霜凍害嚴重,收獲的油菜子 千粒重和含油率顯著降低,千粒重降低是收獲產量低的關鍵因素,因此青雜4號必須在7月20日前播種才能安全成熟,能收獲較高的油菜子產量且油菜子含油率較 高、商品性較好。

  2.3 播種方式選擇結果

  為了給復種油菜爭取更長的生長時間,麥林撒播可有效增長復種油菜的生長時間5d左右,但是目前大部分麥田均用聯(lián)合收割機收麥,對復種油菜的損 傷極大,播量相同的情況下每公頃有效苗只有正常播種的1/5,產量最低(表3),另外麥林撒播方式極難解決施肥問題,所以這種播種方式不經(jīng)濟不科學。麥收 后地表撒播種子再進行淺耕,既減少深耕翻、播種機條播的成本,還可保有效苗,產量也較高,是麥后復種首選的耕播方式。

  2.4 密度、施肥試驗結果

  選取種植密度、施尿素量、施磷酸氫二銨量3個因子,分別用x1、x2、x3進行水平編碼,試驗設計方案采用三因素“311-A”二次飽和D-最優(yōu)設計方案(表4)進行試驗。

  試驗結果(表5)表明,各因素對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一定范圍內適當增加密度和各種肥料的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產效果,但超過某一范 圍后則增產效果不明顯,產量甚至有下降趨勢。在安全成熟條件下各因素對青雜4號產量的影響程度依次為密度、磷酸氫二銨、尿素;目標產量達到1500 kg/hm2的最佳方案為密度12.0×105~12.5×105株/hm2,磷酸氫二銨用量340~360 kg/hm2,尿素用量190~210 kg/hm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晏县| 丰都县| 东丽区| 探索| 宁津县| 会昌县| 镶黄旗| 台东市| 永昌县| 牙克石市| 兰坪| 安康市| 乃东县| 页游| 吴江市| 大冶市| 天全县| 南昌市| 林甸县| 新蔡县| 武鸣县| 肥西县| 广州市| 无极县| 平泉县| 木里| 巴东县| 祁门县| 治多县| 阿尔山市| 彰化市| 明星| 潜山县| 贡觉县| 民勤县| 韶关市| 衡山县| 墨江| 喀喇| 巴楚县|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