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VIP學術指導 符合學術規范和道德
保障品質 保證專業,沒有后顧之憂
摘要:世界上許多國家對畜牧業環境污染問題十分重視,不少國家和地區制定了嚴格的措施方案,例如在新加坡和我國臺灣對生豬生產采取了相應的禁止和控制措施;荷蘭、美國、英國、韓國等也規定了糞污和有害氣體排放標準;我國近年也出臺了嚴格的管理辦法,通過法律手段來保護家畜生產環境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
關鍵詞:畜牧業,農業發展,農業技術
糞尿的治理主要采用生物凈化手段,通過厭氧發酵可利用糞污生產沼氣和有機肥,污水可經沉淀、過濾、消毒處理。在我國廣大地區,最經濟適用的辦法是采用糞、尿分離(豬場),直接用畜禽糞便肥地。因此,較大規模的畜禽養殖場最好建立在周圍有足夠農田消化肥料的地方。另外,也可提高飼料利用率和飼料中氮、磷的利用率,通過科學配料、科學飼養、使用高效促生長添加劑和采用高新技術改變飼料品質,應用“生態營養”技術,從總體上減少排泄,特別是氮、磷的排泄。
為在畜禽飼養全過程推廣使用消毒用以改善環境衛生狀況,盡可能地避免疾病發生,畜禽就可以不用或少用化學藥物,從而從根本上解決藥殘問題;二是認真規范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料的生產。各種飼料廠家和飼料生產管理部門都必須將添加劑和添加劑預混料的安全性作為基本指標,其次才是有效性。對于在飼料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的廠家和養殖場必須通過法律手段、經濟制裁手段,予以嚴懲;三是重視“停藥期”。企業生產的飼料應在標簽上標明的停藥期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項畜禽生產者應嚴格遵守執行。
21世紀是全新的世紀,預示著人類將擁有更多的社會實踐成果,也預示著將有更科學,更健康、完美的社會文明,綠色工作作為一種意識和價值觀念使人們從衣食住行到思維方式發生全新的轉變,社會正在營造著一個屬于新生世紀的文化———綠色文化。發展立體生態農業模式,運用系統工程方法開展畜牧生態工程建設,充分地利用生態系統中生物工程和諧技術,通過物質能量的多層次循環利用,實現系統化生產和無廢物生產,使畜牧業生產實現一次“綠色革命”。
發揮三個優勢助力發展。一是地緣優勢。鄰水離重慶主城僅一個小時的運輸路程,畜產品運送到重慶主城完全可以達到保質保鮮的效果。另外緊鄰重慶大市場也可有效吸納大型農投集團到鄰水建立養殖場以及畜產品加工廠,有效促進鄰水畜牧業發展。二是資源優勢。鄰水縣境內華鎣山、銅鑼山、明月山三山橫亙,形成了三山夾兩槽的獨特地形,利于養殖的梯度發展,二環山天然草山草坡為草食牲畜提供了天然的草場。三是人才優勢。70年代初,鄰水縣有近1000名重慶知青到鄰水上山下鄉,現大多已離退休,重回第二故鄉搞養殖創業。自2009年,鄰水畜牧食品局與西南大學建立了緊密的畜牧專業人才培訓機制,幾年來累計培養近200名農村實用型技術人才。通過公招考試,招錄了幾批來自四川農業大學等重點農業院校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畜牧隊伍中來。
擴大銷售市場刺激發展。重慶市是我國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主城區人口約800萬。龐大的人口基數為畜牧產品的銷售提供了龐大的市場。鄰水縣與重慶山水相連、文化同源、人脈相通、民俗相近,經濟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貿易往來密切。深化渝鄰合作,充分發揮鄰水距重慶主城近便的區位優勢,鄰水畜牧產品將進一步打開重慶市場。隨著銷售市場的不斷擴大,需求決定生產,鄰水畜牧業生產也將得到進一步發展。3.引進大型企業統籌發展。川渝經濟區的建立,廣安納入重慶市統一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城市規劃、社會事業和生態環境方面實現廣安與重慶對接,這些
都要求川渝經濟區內各產業做一些轉移和調整。鄰水作為傳統的畜牧生產大縣,發展策略要注重和周邊大城市的交叉發展,積極承接重慶市畜牧產業的轉移。通過已有合作為基礎,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大招商引資步伐與力度。隨著正大農牧集團等大型公司的引進,畜牧業發展將獲得來自大型企業更多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依靠大型農投集團,銷售渠道到也會得到進一步完善。
加強科研合作推動發展。渝鄰合作,不單單只是經濟領域的合作,而將是社會、人文、教育、科研為一體的多方面協作。早在2006年,鄰水縣畜牧食品局就開始與西南大學合作,依托西南大學的科研與技術,培養畜牧業人才,繁育良種畜禽,有力地促進了鄰水縣畜牧業的發展。進一步深化渝鄰合作,加強與渝農業院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可以達到以科技為動力提高畜牧業的生產效益,促進縣域畜牧經濟增長、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
應對畜產品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該縣畜產品只是停滯在無公害畜產品的基礎上。要擴大畜產品的銷售量,進一步打開重慶大市場,必須在無公害畜產品的前提下,進一步加強綠色畜產品和有機畜產品的生產力度。畜產品從生產、屠宰、加工、儲存、運銷,即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過程都有被污染的可能,因此要注重各個環節,這就加大了工作量,是對業務主管部門極大的考驗。
缺乏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品牌。畜產品有其自身的屬性,最大的弱點就是難以長時間儲存,當生產過剩導致畜牧產品無法在其短暫的保鮮期內銷售出去,養殖戶就必然出現虧損。要想發展畜牧業生產,除保障畜牧產品有暢通的銷售渠道外,必須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等一體化的產業鏈。缺乏畜產品深加工企業將是畜牧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另一方面,沒有響當當的品牌,畜牧產品的銷路也會受到很大限制。
進一步加強與重慶地區市場銜接,確保畜牧產品能在重慶大市場順利銷售。縣域各養殖企業、養殖場戶應加強與重慶大型畜產品銷售市場和大型超市的合作,簽訂供銷協議,確保畜牧產品銷路暢通。積極打造自身的畜牧產品品牌,形成品牌效應,增加商品的附加值,拓寬銷路。
縣級畜牧主管部門要積極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在打開重慶畜牧大市場的同時要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可以以縣級畜牧主管部門為推手,積極引導縣域大型養殖企業、大型養殖專業合作社與重慶大型超市接洽,簽訂供銷合同。縣域內小型的養殖場或者是散養戶可以直接與大型養殖企業、大型養殖場合作,在縣域范圍內實現“統購統銷”,暢通銷售渠道,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以縣政府為主導,建立招商引資工作協調辦公室,統籌縣域招商引資工作。各部門之間應切實加強交流與合作,在提供項目審批過程中簡化審批程序,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保障。縣政府要積極制定相應優惠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為主導,保障土地的有效流轉,確保畜牧企業有發展空間。針對縣域畜牧業招商引資工作,應該加強畜牧、環保、國土等個部門之間的協作,形成有效的聯動體系,確保畜牧業招商引資項目得以開展實施。
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發展畜牧產品深加工行業,著力引進一批畜牧產品深加工企業,提高畜牧產業的附加值。利用大型企業的先進技術,有效指導縣域內各養殖場戶進行科學養殖。進一步健全“大型企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場戶+農戶”的生產發展模式,實行“統購統銷”。充分發揮大型企業的技術、銷售優勢,促進縣域畜牧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保障了小的養殖場戶以及農戶的根本利益,真正實現統籌兼顧發展。
藥物殘留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它不但是影響我們國家畜禽產品出口的主要問題,也已經演變為關系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子孫后代健康的社會問題。飼料添加物中含有大多防腐劑、抗菌藥、抗生素和激素等,有的地方為了使生豬看起來皮白肉紅、糞變黑而添加有劇毒的砷制劑及大量銅、鐵、鋅、錳等微量元素;甚至為了使豬貪睡、長得快而添加鎮靜劑,此種現象時有發生。富集于畜產品中的各種有害物質,有的在停止使用經過一定的衰減期后,可能減少對人們的危害,但是,對于生長期短的雞、鴨、鵝肉產品和隨喂隨產的蛋以及奶畜產的奶而言則使人難以防范。霉變飼料中的霉菌毒如黃曲霉素及其代謝物也可能進入畜體,最終經食物進入體內,具有致癌的危險性。飼料廠家和養殖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畜禽產品的污染,最終危害的是人類自己。